南北规中引
凡人妄念奔驰,不思回头,盖不知有己。然学入门,及乎却病,初下手,每云先要筑基炼己者,何也?己者,意中之土也,时时返念守中。然昆仑至于涌泉,周身前后之窍,虽各家传授,各取其善。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两可之见,而辨孰是孰非。余诀云:“总之摄心归一,专其一处,皆可止念。”故取身中前后二窍为则,其归元取用父母生前受炁初,而能聚气之源,运动周天,可参艮背通关之效。然艮背者,昔林子阐教为最,余受之家传捷径而更妙。若夫运动,则贯彻任督二脉。
欲证速验,兼以导引功烁见矣。

南旋图式

归元诀窍
归元者,父母生人受气之初,剪断脐带,一点落根元也。有生之后,情欲雕琢,未免精耗气散,不能返本,须求安土敦仁之法。盖土者,圭元也;仁者,人也。以一点仁心,敦养于土,六根皆归于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便觉真种常在,方可用意运行。行之之法,提意出上,斡旋造化,从左而右,先运脐轮,收而放,放而复收,以还本位,不离这个,念自归真矣。

周天
先立安土守中,得诀纯熟,后行周天,流通一身,散彻四肢滞气。其法从前运于脐轮,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璇玑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曲池,经内关,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关,而上肘后肩井,及大椎而下,运于尾闾,由下复上,过玉枕,逾昆仑、泥丸、面部,上鹊桥而降重楼,达胃口过脐,至玉柱,复气海,行人右腿,历膝关,由鞋劳穴穿足背,至指尖,转涌泉,踵后上运过阴谷,通尾闾,又圈至顶门,如前下鹊桥,依次送左腿,似右法而落涌泉,又升泥丸及璇玑穴右行,照左手转过肩背,贯昆仑而下摄元海。如此将周身经脉宣畅,徐徐回转,但意至而气自相随,是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与造化参。(云石居士按:见上南旋式图。)


北旋式图

艮背诀窍
》曰:“艮其背。”艮者,止也,其象属土。背从北方水,属于阴;心从南方火,属于阳。人能以南火而投于北水之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济,所谓“洗心退藏于密”也。盖五脏六腑根蒂,皆系于此。所谓止者,先立内念之正,而止外念之邪也。然大道贵无念,虽立正念,亦是念也。当明内外两忘,以妄而离妄。必先忘其外者,而后定其心,自忘其内也。故初学之士,静坐片时,将万虑扫除,凝神定志于本穴之中,背之腔子里,平心玄虚处。初从口念“太乙救苦”四字,而渐归于心,归于背,存无守有,念兹在兹,有复冥于无,神自虚而灵矣。


行庭
吾身一小天地也,周身三百六十骨节,七孔八窍,一窍相通,窍窍光明,而乾旋坤转。前属于天,后属于地。前从左旋,后运右转。前后相通,周乎其天,则知人与天一矣。其法从艮背守念,念而提出腔子,行其背数
十回,复收归腔。稍空,又运行至两肾之间,念刻许,从肾中意想,溯尾闾,起运上泥丸,经明堂、人中,接下承浆,降重楼,至于心脐之间,约以脐上三指为则,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之中,而为立极定枢。悬一斗杓,行于脐下一寸三分,斡旋上升,左转于心之后,右旋下降于肾之前,循环不息。上行由背之北,下行由脐之南,如北极定枢,斗柄推旋者,若转则以意随之,不转又以意引之。久而炼度,所以混其气,和其神也。


通关
从北极定枢,斗柄大旋三遍,天地包罗,行于脐下,分开两路,旋下两腿之前,联络不绝,双行转脚底,向后绕玄海。上至命门会合,从右转左,大旋三遍,从椎骨下分行两肩,经肘后外关达掌心,循内关过肩井,由项后透泥丸,行明堂,渐落双瞳,自面部下胸革,会心窝,从左转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脐下分开,循环遍体,周流运用。卯酉二辰行之,或九度,或二十一度而止,慎勿执着,若有若无,此所谓“炼其形,和其气”也。

绦法
从归元注念起,用意左边,运绦过腰,从右旋上,至左肩膊,绦至胸前,行旋过右膊,后下旋至腰。如法运数十回,而又复缘上行,周而复始,不必计筹,使前后融洽。或从艮背起手,转绦而前,左右次序,会意行之。


涤秽
其法,在胃口旋入,凭虚而行,运入大肠,由左绕右,回旋九曲,以真气涤垢,转出谷道,嘘往吸回,自右而左,旋出胃口,收归元海,静念刻许,以还本位。此法不宜轻用,凡送浊气出谷道外,即随念吸转,慎泄真气。丹法有云:“勿使尾闾坠。”盖谓此也。


运规十二
身若安和,气不必运,宜当守静定息,节饮除欲;则百病不生。若身稍有丝毫不快,宜速行运动,免气久滞,积成大病。故设调养之功,用之须得其宜。然运法如风车样,不疾不徐,皮里膜外,挨次运去,可大可小,任意收而放,放而复收,男左女右,阴阳之分,一动一静,天之行也。
行功之时,目视顶门,微露一线,迎天地之先,返照内景,勿令下视,免致昏沉驰念。


却病坐功,不比真修磨炼,每按时坐后,欲睡即睡,睡则患者精神完足。若心血少不寐,可定意想归元,或依法运转,神自安而寐矣。


开关之说,学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盖静中运用,无念自是水升,不然则为火炎。或腹中响声,或两肾微动,或背或眉端隐隐如蚁行,手足似一线冷风,皆现真境也。亦有阳火冲病根,肠内有声,即用真意逐
响运旋,撤而散之。


凡行气过峡处及昆顶,须多旋绕数十匝,令气浸灌为妙。闲时如不守前后二窍,悬心于空虚地,四大皆空,无人无我,极为养火之法,又名休息以养其气。若运法无时度,则神疲敝,臂如伐兵劳顿,而又遇劲敌,岂不危乎?


观灯玩月,目向外射则伤神,返照于我,多益于我,其他自可以类椎。

却病工夫,须立课程,逐日检点,勿失其时。日日如是,提醒缜密,自不间断而效矣。


运气当由后而前,以取西北方水而灌东南之火也,不可逆此。或有便法,各关节处不必打圈,直行亦可,行后定要收归元位。退欲火法,注念气海,记数斡旋,或记运尾闾升降之法,邪火自散,大固元阳。


人定看书,易于通悟。坐下止念为先,定神元海,不以目睹,而以心视;不以心视,而以内观。盖神有所敛,不至散于外,受益无穷矣。


嘻笑场中,最易耗神,令人疲倦,得以内敛,言语声音稍减,或气穴中发,神气亦不觉其耗。


丹田穴,最可养性,亦可注念,为藏神之府。运法旋至鼻柱,七窍之宗,斡行入内些些,则耳目口三宝,皆有灵矣。


想涌泉穴,最能健步。行动略得运法,血脉渐渐流通,而不伤肋省气。

(以上节录自【明】《道元一炁》)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艮背法(续):艮背补亏、行庭、通关的具体行持方法发布于2024-01-06 19:3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