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元年 公元196年
操以山阳满宠为许令,操从弟洪,有宾客在许界数犯法,宠收治之,洪书报宠,宠不听。洪以白操,操寻许主旨,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操喜曰:“当事不当尔邪!”
【译文】曹操任命山阳郡人满宠为许昌令,曹操的堂弟曹洪有门客在辖区屡次犯法,满宠逮捕并进行审讯,曹洪跟满宠打招呼,满宠置之不理。
曹洪向曹操告状,曹操召见许昌主要官员(讨论此事),满宠知马上要将嫌疑人无罪释放,便抢先一步将该人就地正法。曹操高兴地说:“负责的官员,难道不应该这样做吗!”
解析】一、关于曹操
这篇材料讲的是汉献帝迁都许昌以后,曹操集团的行政案例,给我的感觉,就是曹操这个时候的权力还不是很稳定。
曹洪的势力是曹操的绝对亲信,曹操违背原则,选择去纵容罪犯,其根源,就在于曹操当时对于自身权力稳定性的忧虑,所以只能是去纵容亲信,以获取支持。
如果是作为一个权力结构稳定的领导,纵容亲信的行为,应该是有节制的,该门客是曹洪的小弟,曹洪是曹操的小弟。
曹操有多少小弟?光是曹家就不可胜数,此外还有颍川系,还有青州系,这些都是曹操的嫡系,领导为了极品小弟扰乱司法实践已经是违规,为了小弟的小弟去践踏法律那就更是不可取了
为啥?因为小弟已经很多,小弟的小弟那就更多,要是每小弟的小弟都按这个惯例对待,那党纪国法岂不成了随意蹂躏的擦屁股纸?
法律没有尊严,国家就治理不好;国家治理不好,领导就没有权力;领导没有权力,就要走向失败。
所以说,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这种过分纵容下属的行为,经过时间的发酵,最终会反噬到领导的身上。
为什么曹操要做出释放该囚犯的决定?
这其实就是一种选择了,当时的情况,汉献帝刚刚迁都许昌,许昌派系复杂,既有颍川系、曹系、青州系;还有保皇系、兖州系、徐州系。
当时的曹操,因为迎天子,势力范围之内已经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同时还有献帝这只睡着的老虎趴在身边。
在这种情况下,绝对基本盘的支持就显得极为重要,而纵容下属的有害性却需要时间的发酵,所以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选择上,曹操还是识时务的选择了短期利益。
为啥?因为长期利益可以纠偏,而短期利益过了就过了,在这个节骨眼上,曹操正是需要绝对基本盘力挺的时候,所以,对曹系非常的纵容。
包括曹洪也是一样,他先是跟满宠打招呼,紧接着又跟曹操告状,搞得曹操升帐议事,这要是在承平年代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是战争年代,曹操和曹洪作为带团队的人,就得护短,人家现在有很多选择,不给点特权干嘛跟你卖命呢?


二、关于满宠
满宠坐在这个位置上,有点孤臣的意思,天子迁都许昌,那许昌就是京师,满宠这个许令,那就相当于洛阳令了。
在这个位置,难搞哦,看起来风光,其实遍地的权贵,谁都得罪不起,这是个脑袋提在裤腰带上的活计。
如果皇帝是个大昏君那还好办,假公济私就行了。可如果领导还是曹操这样的,这许令就不好混了。
假公济私曹操要找你算账,比如说如果满宠接受了曹洪的打招呼,在领导是曹操的情况下,那满宠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为啥?因为曹操要的就是满宠刚正不阿当孤臣,不管是谁坐在这个位置上,英明的领导都是这个要求,如果权贵得不到控制,那组织就要慢慢病变坍塌。
对于英明的领导来说,如果谁坐在这个位置上想偷奸耍滑,那等待的不是撤职,而是下狱,因为撤职太轻了,如果偷奸耍滑只是撤职,那干得不想干的都以偷奸耍滑变相离职了。
所以英明的领导对于这个位置,处理偷奸耍滑的下属,就是要重拳出击,如果满宠真的敢接收曹洪的招呼,那后果难以预料,可能被故意找件其他事情,轻则下狱,重则砍头。
为什么不是曹洪跟满宠打招呼这件事情?因为对于曹操来讲,曹洪只有一个,满宠满大街都是。
所以曹操不会牵连自己的曹洪,只会吊打满宠,这是由亲疏关系决定的,所以这件事不能提。所以我说,在英明的领导手下干事,满宠这样一板一眼的,反而是最安全。
因为在昏庸或者是刻薄的领导手下当孤臣,为他去当马前卒去得罪权贵,他不会保你,分分钟被权贵反噬撕碎。
在曹操手下就倒过来了,假公济私混不下去,满宠一板一眼的执行制度反而得以善终,最终以太尉退休,这难能可贵。
因为英明的领导都有保护孤臣的意识,孤臣用生命为你上班,如果作为领导你不保护,那么,以后谁还愿意冒险用生命去为你担当责任呢?一旦领导被贴上这个标签,以后永远都不会有孤臣了。


三、该演就得演
材料中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曹洪的小弟犯法,其实站在各自的角度,曹操没有做错,曹洪也没有做错。
曹操决定释放亲信,曹洪跟满宠打招呼,甚至是向曹操告状,这其实都是一种政治姿态。
试想一下,如果下属找到曹洪,曹洪说这事我管不了,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那大家会怎么想?跟着曹洪没特权啊,捞不到好处啊,那还干个啥劲。
所以曹洪必须跟满宠打招呼,必须跟曹操告状,这是一种姿态,一种让小弟认为只要好好卖命,成功以后有享不尽的特权的错觉。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成功以后真的会有享不尽的特权吗?可能一时有,但是不知道急流勇退,一旦天下一统,英明的领导劈头便要清算特权阶级。
因为打天下要靠这么一群人,但治理天下这群人就成了多余的障碍,不打倒这批人,国无宁日,民不聊生,领导的位置也做不安稳,这就是历朝历代建国之后往往是飞鸟尽良弓藏的原因。
因为特权阶级的贪欲,他们的特权诉求,是永远都没办法满足的,不消灭他们,就会不断地要求新的特权,直到将帝国拖垮,所以,大恩成仇,打天下这群人有功,但坐天下这群人就已经成了历史包袱。
这段材料中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洪以白操,操寻许主旨,宠知将欲原客,乃速杀之。
曹洪向曹操告状,曹操的反应是什么?曹操寻许主旨,旨就是拟定旨意的意思,寻找许昌主要负责拿主意的官员,这也就是决策官员了。
找这些人干什么?当然是研究怎么处理这个门客,最终得出了结论是无罪释放。结果被满宠提前一刀杀了。
曹操滑头得很呐,
一方面,曹操做足了护短的姿态;
另一方面,曹操又充分尊重的制度,其实真要释放,曹操一纸手谕就行了,谁敢动?
一方面,曹操还推脱了做出无罪释放罪犯这个错误决定主要责任,你想想啊,曹操召集这些人开会,什么意思,就是要他们研究依法给门客脱罪啊。
本来就是依法抓捕的,现在怎么依法脱罪?
这中间少不了官员之间的弄虚作假,没办法啊,你作为下属不想办法,这个会他就能开三天三夜,开到你想出办法为止。
到时候追究起来责任,曹操那是一点责任都没有,都是你们这些狗官虚构证据蒙骗我啊,胆子也太大了,拉下去统统砍头。。。
另一方面,最后怎么样,开会研究半天,满宠先一刀把罪犯结果了,曹操怎么说?不怪我啊,我已经很努力了,虽然我有能力直接释放,但是法律程序还是要走的嘛,本来就快要放出来了,谁知道满宠这小子忒不是东西。
而实际呢?曹操表面上开会研究讨论,暗地里说不定就派人给满宠送小纸条,让他会开完了出了结果就将该犯就地正法。
要是曹操真有心营救门客,又想维护法律,会是什么反应?
会把这个事情重视起来,直接派能代表自己意志的使者去给满宠递话,要求他先搁置这件事,甚至是直接派出卫队把这个人隔离起来。之后再从法律层面研究怎么脱罪。
曹操为什么故意留下破绽,其实这整个事情就是一场表演。好的演员不一定是政客,但政客首先就得是个好演员。
我们来合理还原一下这个事可能的具体情况:
首先是曹洪的门客犯罪,满宠把他抓了在刑讯。然后门客的门客或者亲属找上曹洪,要求曹洪为自己做主。
曹洪无奈呀,这个事要是不表个态,护个短,以后队伍就没法带了,于是就去跟满宠打招呼。
满宠作为执法者,上面又是曹操这样的领导,怎么违背法律听曹洪的招呼?不敢啊,曹操会记下来的,于是满宠不予理睬。
本来这个门客到这里就该死了,事情也该结束了,然而并没有,曹洪又去跟曹操告状。
曹洪为什么还要因为这点小事跟曹操告状?只能说这已经不是小事了,这个人可能是有大功的,曹洪顶不住压力,逼不得已把压力抛给曹操。
曹操也顶不住,也得表态护短,然后就开始召集许昌县的决策层了,干嘛?开会,研究一下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晰。
这么小的事情,领导亲自过问,再加上曹洪之前的打招呼,曹操是个什么态度,官员们太清楚了,不研究出个无罪释放,曹操是不会散会的。
无奈,官员们只好屈从权威,有选择性的编制了一条证据链去证明该犯证据不足,应该无罪释放。
行政命令已经形成,正准备发文,曹操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心满意足的走了,然而,曹操根本就没有打算将该人无罪释放,只是想过来做做姿态给基本盘一个交代而已。
但其实在来之前,曹操早已经派出随身亲信,向满宠打招呼,让他在决议形成之后,命令发布之前,处决罪犯了。
所以说,这个事件是个什么事件?其实就是曹操、曹仁、满宠这些人,一方面基本盘中有人犯法,小弟不懂事,又不想得罪人,于是迫于压力不得不表态护短。
另一方面,又不想为了一个小弟的小弟,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弟,去践踏法律的尊严。所以,这几个人就合起伙来把这些要求营救门客的家伙给演了。
不懂事的人,真是太多了,我觉得不必有负罪感,为什么?演还是演给人看的,不是给自己看的。
这些观众是谁?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观众有三种,一种是看出来你在演,但是不说的人,还有一种是看出来你在演还要说出来的人,最后一种是看不出来你在演的人。
演给谁看的?当然是演给看不出来你在演的人看的,这些人智商低,不需要解释什么,只需要让他相信就行了。
至于看出来你在演,但是不拆穿你的人,这没什么影响,想必他既然看懂了,就也能看懂你的艰辛,会理解你的。
如果看出来你在演,还要拆穿你的人,怎么办?当然是肉体消灭,这种人不适合生存,应该被淘汰。
为什么,我举个特别俗的例子,这样好懂。
比如说有个朋友问你借车,你比较好说话,每次都借给他,可是每次开出去的是新车,还回来的是泥菩萨;开出去是满箱油,还回来油灯是亮的。
对此你都忍了,但让你决定再也不借车给他的是最后一次借车,这傻屌在外面出了事故,不告诉你,自己偷偷在路边摊修好还给你。
油啊什么的,只要关系到位这都是小事,完全可以不在乎,一般人在乎的是,不喜欢这种被人当凯子的感觉,在乎的是欺骗。
现在他又问你借车,怎么办?这时候就该演他了。为什么是演他而不是直接拒绝?给他留最后一点体面。
这时候你说,借车啊,车被XXX(你发小)开出去了,我打电话让他还回来。你打电话,打开免提,无中生有的让发小把车开回来,发小默契的说在外地,要半个月才能回来。
然后,你很抱歉的对借车的人说,很不巧,车被(XXX)开到外地去了,要半个月才能回来,回头他回来了我联系你。
一般人话说到这个份上是什么反应?
有三种反映对吧。单纯智商低的看不出你在演,就自己另外想办法去了对吧?
明点的知道你这是不想借他车,不好直接拒绝他,是在给他留点面子,也就自己走了对吧?不会去点破让自己难堪。
不长眼的不懂事的会是什么反应?他没准会上你家车位上看,然后打电话质问你为什么要演他。
这个时候怎么办?用得着愧疚吗?因为演人而不道德?不存在的,他去拆穿你的表演,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不信任你。
那么,既然他不信任你,那就是不把你当朋友,那他又为什么要找你借车呢?既然他不把你当朋友,你又有什么必要去愧疚呢?
所以我说,对于这种不懂事的人,该演就得演;这是最后的善良,如果他实在上道,那该翻脸就翻脸,因为你不需要这种人,就好像曹操不需要三国演义的杨修一样。
三国演义中杨修为何而死,鸡肋啊,不懂事的人是不把你当朋友,杨修是不把曹操当领导,所以曹操忍无可忍翻脸了。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不懂事的太多,该演就得演,该翻脸就得翻脸发布于2021-06-28 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