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桓皇帝 延熹九年 公元166年
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泰及颍川贾彪为其冠,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
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译文】太学的学生共有三万余人,郭泰和颖川郡人贾彪是他们的领袖,他俩和李膺、陈蕃、王畅互相褒扬标榜。学生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天下楷模,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
于是朝廷内外受到这样的风气影响,竞相以品评朝政之善恶得失为时尚,自三公九卿以下的朝廷大臣,无不害怕受到他们的舆论谴责和非议,都争先恐后的登门与之结交。


解析】一、人物介绍
郭泰:太原郭氏,终生不仕,与后世郭淮同宗,与许邵齐名,就是搞大型选秀节目“月旦评”的那个许邵。
《后汉书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许)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
李膺:颍川郡人,安帝朝太尉李修的孙子,当朝河南,死因同下。
陈蕃:汝南郡人,当朝太尉,党锢之争扛把子,灵帝朝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失败,死。
王畅:山阳郡人,顺帝朝太尉王龚的儿子,当朝尚书令,党人失败后被免官禁锢终生。另,这个人是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父亲
二、材料背景
这篇材料,写的是东汉末年的太学生运动,这是党人发动太学生,试图通过舆论扩大统一战线的举动,党人之争的第一枪,就在此时打响了。
同年,桓帝和士族的矛盾就进一步激化,双方纷纷违背司法程序,大规模采取过激行动。
士人集团直接违反皇帝的大赦令处死宦官党羽;而皇帝则大怒,在没有三公署名的情况下,没法走正规程序逮捕相关人员,就直接动用宫中的力量抓人投入宫中的监狱。
这就搞成了第一次党锢,相关人员纷纷被免官,剥夺政治权利终生。相比于灵帝朝的党锢,桓帝的表现还算是比较克制的,只是就事论事,没有大规模牵连。

三、为什么社会风潮都始于学运?

为什么社会风潮都始于学运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容入门
学生运动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入门快,比较容易开展工作
士农商学兵,士是统治阶层的被授权阶层,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体制的受益者,要广泛的发动他们形成气候,这是极难的。
农民阶层虽然为数众多,而且也对腐败政府不满意,饱受压迫,属于阶级兄弟,但农民阶层也有其局限性,有三个困难需要克服:
一个是分散,农民总是零零散散的点缀在全国各地,要组织起来需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第二是短视,其他阶级你很多时候都可以凭空画个饼,然后讲理想,讲蓝图,讲未来,讲使命。
但农民阶级不行,农民兄弟你得把饼塞到他手里,他一边吃,你一边跟他讲这些,他才觉得你讲的很有理,愿意跟你杀四郎,抢碉楼。组织的初期阶段,资源匮乏,要做到这个程度是很困难的。
第三就是基础差,腐朽的统治者总是愚弄农民,削弱农民,挑拨农民,不让农民接受教育,将农民阶级搞得外强中干,强其体力而弱其脑力,要和这样的群体广泛的交流沟通,首先就要对他们进行再教育,不然他们听不太懂你在讲什么,自然无法支持你。
兵,从全局上讲,枪杆子里出政权,兵运的好处是立竿见影,但直接搞兵运,是极其困难的,谁都知道军队重要,所以在这一块看得就紧,防范严密,在初期很难搞出大动作大成就
商,商人是最靠不住的,就普遍性上讲,商人重利轻义,长期经商的人,都是摸爬滚打起来的,长期经历风雨雪霜,这样的人很难在保持一个普通人的本色了,多半都是滑不留手。
且商人并不是受到压迫最严重的阶级,他们只能同情受到压迫的阶级,出于同情和投资心态,出点钱可以,但是你要求他们跟着你拼命,这是不现实的,他们只想跟在你屁股后面捡瓜落。
从入门上讲,唯独学运是最快的,首先是学生受教育程度高,你跟他讲东西他能听明白;
其次是学生还没有被社会污染,多半理想主义,又想干一番大成就,一旦认准的事情,就愿意付出代价去跟着做。
毛主席就曾经说过: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都是粪土,可见学生意气,岂肯轻易向敌人屈服?
材料中有个口号叫做:不畏强御,陈仲举;就是有意在培养书生意气,将不畏强御对抗强权视为荣耀来标榜。
再有就是学生天然的集中性,相比于农民商人你得一个个去接触,但学生都圈在学校里,相对集中,易于开展工作。
2.容易做大
就运营方面来讲,学运在这方面也有优势的。腐朽政府之所以成为腐朽政府,其原因就是只代表少数人的利益。
而太学作为帝国最好的教学资源,最高等学府,属于少数优质资源,自然要被少数既得利益者霸占,其中的学子,都是非富即贵,这属于少数阶层的子女
在顶尖大学搞学运,其实就类似于发动儿子和老爸作对,因此统治阶级投鼠忌器。
因为前来镇压的带头人可能就是搞事学生的长辈,所以下手总是高举轻放,镇压起来使不上劲。
再者就是太学这种地方,聚集着帝国的优秀储备人才,这些人才将来大多都是当官的苗子,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作为统治者派来镇压的领导者,往往就出于自保的需要,稀里糊涂的和稀泥了事。
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当中哪一个将来会爬上高位,坐在自己头上拉屎,如果这个时候开启雷霆手段打压,岂不是谋国忘身?再说了光是学生家长自己都得罪不起,何谈其他。
既然无法压下去,那就只能任其发展了,发展壮大了,就会形成一股气候,影响舆论,这就是材料中说的: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农运兵运可没有这个待遇,腐朽的统治者对于农运和兵运的态度是极其坚决的,江西反围剿失败后,光头有言:石要过刀,茅要过火,人要换种。可见反动派的残忍。
而学运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在初期反动派力量强大的时候,优先搞学运,更容易取得进展,因为腐朽的统治者相对来说很难对学运展开残酷镇压。
3.容易宣传
组织针对腐朽政府的运动时,最难的地方就是难在宣传,组织缺乏优秀的宣传员,而工农阶级的宣传能力是有限的。
首先是阶级的限制,导致了他们大多只能横向发展,其次是基础限制,由于受教育程度欠佳,使他们宣传的方法和技巧都受到影响,有话在肚子里,讲不出来;再有就是精力限制,工农阶级属于社会的底层,本身的生存压力严重,工人要996,农民要伺候庄稼,能够用于宣传的时间是不多的。
而学生不一样,学生受教育程度高,只要发展过来就是优质的宣传员,这个转化率很高;
其次就是太学生并无生存压力,生活费用由家庭负担,其自身有大把的时间用于组织的宣传工作,从这点来讲,工作效率自然大幅提高。
再有就是太学生多出生于富贵人家,甚至是权贵阶级,他们的阶级属性更高,上可以给权贵叔伯和区长爸爸做工作,下可以给他们的远方叔叔表哥等穷亲戚做工作,其贯穿阶级的能力,是工农阶级比不了的。
在初期选择学生运动与腐朽的统治阶级对抗,借用其容易入门、容易做大、容易宣传的特性,以学运为切入点,不断向士、农、商、兵等领域发展渗透,直到积累了足够的力量后,一鸣惊人多面开花,建立全面统一战线,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天下大势,浩浩荡荡,为什么社会风潮多始于学生运动?发布于2021-06-28 11: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