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 阳嘉元年 公元132年
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
久之,广陵所举孝廉徐淑,年未四十。台郎诘之,对曰:“诏书曰:‘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是故本郡以臣充选。”
郎不能屈。左雄诘之曰:“昔颜回闻一知十,孝廉闻一知几邪?”淑无以对,乃罢却之。郡守坐免。
【译文】28日,皇帝首次下诏:“郡、国所举荐的孝廉,限年四十岁以上;儒生必须精通儒家经典,在职文吏必须善于起草奏章,才得应选。如有特颜回、子奇那样的的特殊才能,则不受年龄限制。”
后来,广陵郡(今扬州)所举荐的孝廉徐淑,年龄不满四十岁。尚书郎诘问他,他回答说:“诏书说得很明白,‘有如颜回(孔子首席弟子)、子奇(春秋齐国人,十六为阿县县令),不拘年齿。’所以,本郡才让我应选。”
尚书郎无法反驳。(尚书令)左雄又诘问他说:“当年颜回闻一知十,但不知徐孝廉闻一知几呢?”徐淑无话可说,于是被罢黜遣返故乡。广陵太守坐罪免官。
解析】一、腐朽的东汉选官制度
举孝廉制度,受人为干扰太严重了,孝廉的达成和评判都不太客观,只要有意为之,人人都可既孝又廉。
这种模糊的评价体系,在组织初期政治清明的时候,体现不出弊端,但到了组织中末期政治腐朽的时候,弊病就显现出来了。
我们看顺帝下诏说的是什么?
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
顺帝说儒生要精通儒家经典,在职文吏要会起草诏书。这不是废话吗?
儒生不精通《论语》、《尚书》等经典,还叫儒生?文吏连奏章都不会写还叫文吏?这放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
然听话听音,为什么这么简单的要求,都要皇帝专门下诏强调?
强调什么,往往就是缺少什么。这说明在顺帝时代,各郡举荐上来的孝廉,大多都是一些不通章句,连奏章都不会写的家伙。
因而,皇帝才会强调说,推荐上来的孝廉,必须具备这些最起码的能力。
一个不学无术、连奏章都不会写的人,为什么能得到郡太守的推荐?为什么能够成为几百里挑一的孝廉?
凭什么?用屁股也想得到凭什么。
举孝廉制度已经成为了既得利益者传承权力的渠,腐朽啊,这样的选官制度,完全封杀了社会的流动性。
这样选出来的官怎么能治理好地方?怎么能不为所欲为?用暗无天日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二、尽信书不如无书
屁股大多数时候是决定脑袋的,看书一定要注意写书者的立场,如果不看立场而盲目相信,这不是读书的正道,倒不如不读书。
比如说这段材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就在下面放了一段东晋袁宏的评论抨击左雄:
袁宏论曰:夫谋事作制,以经世训物,必使可为也。古者四十而仕,非谓弹冠之会必将是年也。
以为可事之时在于强盛,故举其大限以为民衷。且颜渊、子奇,旷代一有,而欲以斯为格,岂不偏乎!
但,关于尚书令左雄规定四十而仕的做法,可不止袁弘这一家史评:
范晔:自左雄任事,限年试才,虽颇有不密,固亦因识时宜。
王夫之:左雄限年四十乃举孝廉,论者皆讥其已隘,就孝廉而言之,非隘也。
《读通鉴论》的评论,司马光看不到,暂且不论。
范晔的评论是在司马光之前的,为什么司马光单单收录袁弘的评论,不收录范晔的评论,也不收录其他人的评论?
因为司马光最认可袁弘的评论,袁弘的史评,是最符合司马光的阶级立场的。
权力如同内力,司马光为北宋高官,本身就有将手中的权力尽量输送给下一代的需求。
而左雄规定四十岁才能出来当官,这很明显就是用来遏制公权力私相授受的制度。
说直白点,假如你是太守,想提拔提拔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
但现在朝廷规定,不满四十岁,不能出来做官。
这一下子就打到你的七寸了。为啥?等你儿子四十岁,你早就退休了,在古代大概率已经入土了,还怎么把内力输送给下一代?
这就是权力得不到继承,司马光当然要发对。
《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作为既得利益者,如此制度,司马光岂能不单独引用袁弘的评论大肆抨击?司马光就差自己跳出来写个臣光曰了。
所以说,看任何书,都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有自己的取舍和思考,因为每个人所处的情况、立场都是不一样的。
如果因为对方身份特殊或成就较高或比较知名,就盲目听信;如果因对方没什么名气就惯性否定,都是非常糟糕的。
这样读书,会读废掉,变成个呆瓜。关键还是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启发,好书能够带来启发,而不是让人盲从。
三、干部普遍年轻化,对组织来说并非好事
四十举孝廉这种事,我认为还是比较合适的,利大于弊。
利在于以硬性规定斩断权力在父子辈之间延续,遏制阶级固化。
弊在于使得人才蒙尘。像贾谊这种二十多岁就在官场腾云驾雾的人,很难再有了。
但,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一个人二十岁时候是人才,难道四十岁就不是人才了吗?
每个人都有四十岁,除非倒霉活不到四十岁。
而且,一个人少年得志,年少气盛就容犯错误,容易偏激冲动;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古代平均寿命低,那时候的四十岁,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岁,经历得多了,心境和年轻人自然不一样。
不说别的,从概率上讲,光是对于权力、金钱、女色的欲望就要寡淡些。
看待各种社会问题的观点也要全面些,对于各类社会群体的态度自然也要包容些。
总的来说,我认为从组织的整体结构上来看,为了限制鸡犬升天,加强组织的稳定性,是值得在年龄上对官员的晋升做出合理限制的。
但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既得利益者,年龄限制就是紧箍了,紧箍咒往头上一戴,还怎么提拔自己二十多岁的女儿当副县长?
这就是顺帝因为这点事情将广陵太守免官的原因,顺帝是想重拳出击,将这种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
左雄主张的这种年龄限制,对于加强阶级流动性,延缓组织过快衰老,给无资源无背景者更多机会,无疑是有益的,只有既得利益者才会反对。
干部整体年轻化,对于组织来说未必是好事。一旦干部年轻化,这其实是为既得利益者将内力输送给下一代,提供了方便之门。
这个年轻的干部,绝大多数时候,不是没资源没背景的奋斗逼,而是领导的后浪。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干部队伍不断年轻化,不见得是好事情发布于2021-06-28 11:41: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