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顺皇帝 永建二年 公元127年

李固,郃之子,少好学,常改姓名,杖策驱驴,负笈从师,不远千里,遂究览坟籍,为世大儒。每到太学,密入公府,定省父母,不令同业诸生知其为子也。

【译文】李固,即李郃的儿子,自幼好学,经常改换姓名,执鞭赶驴,载着书箱,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遍览群书,成为当世大儒。他每次到太学,都要秘密进入司徒府,去向父母请安,不让同学们知他是司徒李郃的儿子。

解析身份这个东西,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加速事物发展的效率。什么叫加速事物发展的效率?

有身份的人,自带信用光环,更容易使人有了解的兴趣,甚至是不加了解盲目相信。

比如说找投资,一个普普通通得快要死的创业公司,在这方面是不容易的,但如果马云率先投资了,无论这家公司多么烂,马上就会成为当红热点,原本连了解都没有兴趣的人,开始孜孜不倦的去研究这家公司,甚至会有大把的人选择不加了解盲目的跟风投资。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身份在起作用,人们是冲着马云的身份来的,相信他的眼光,这就是马云的身份在起作用,加速事物发展的进程。

身份带来的坏处也是有的,坏处是不能够充分的认识事物的本质。伴随着身份而来的,总是泥沙俱下,里面有泥有水也有沙,不再是清澈的水,里面总掺杂着一些不怀好意或是盲目的东西。

比如说前阵子臭名远扬的《平安经》,作者贺电就被他的身份给害惨了。这本书,呸,这个东西是2019年出版的,按理说只是个人行为,其实也没什么的,又不违法。

但作者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一个领导干部,这个身份害了他,领导干部更应该谨言慎行,话一旦说出口就不再属于自己了,更何况以“书”的方式传播开来。

话在肚子里,可控;书在别人手上,不可控。

由于作者的特殊身份,先后有“中国林网“、“吉林应急管理”等多家吉林省当地官方微信 为这本《平安经》背书,发表了所谓的“拜读《平安经》感言”的文章。

并且在文末向读者隆重推荐《平安经》,宣称:“官员阅读此书,领悟初心使命。学者阅读此书,顿悟平安哲理。商贾阅读此书,企业平安无虞。民众阅读此书,安享世间太平 。”

2020年6月,吉林省朗诵艺术协会邀请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诗人共同参加了“助力平安中国、平安吉林建设暨《平安经》公益朗诵活动”研讨会。

我想作者发表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个样子,说不定作者只是以娱乐的心态随便发表点东西,但经过社会这么一渲染,阿谀奉承权力的丑陋面孔就暴露无遗了。

然鹅,作者何罪之有?犯了哪条党纪国法?出一本大水书最多也只能说明水平问题,最后却遭到了免职。

这是什么?是阿谀奉承者捧杀了作者,这个作者犯了众怒,虽无罪,却活生生被伴随着权力而来的泥沙活埋了,不处理他无以消众怒。

试想一下,如果是寻常人出版了这么一本书,是什么结果?可能不会有人知道,或者是知道后一笑而过罢了,哪能成为社会热点?

只能说身份害死人啊,被处理了真是没处说理去,只能怪自己身为领导干部不谨言慎行,出了一本这样的水书,成为不怀好意者借机架起来谄媚权力的道具。

《平安经》并不能报平安,反而成为祸患的源头。

作者错在哪里?错在没有制止这种谄媚权力的行为。可制止的的前提是知道,如果连知道都谈不上,又谈何制止?

如果因为不知道而无法制止,但人民群众并不知道这些,群众的视野,看到的是你在享受谄媚者的阿谀奉承。

这可就麻烦了,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就算作者真的不知道全过程,完全是一个被动的状态,那也没法,组织无法向群众解释,群众也不愿相信解释,越解释群众越觉得社会黑暗,官官相护。

所以这件事简单粗暴点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就是罢官夺爵,彻底调查,一旦形成社会热点,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说,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注意身份,约束好自己,自己才是源头,《平安经》一出,就成了心怀不轨者吹捧权力借机献媚的工具了,这是不注意身份,不谨言慎行带来的下场。

现在大概明白材料中的李固为什么要隐藏身份了吧?隐藏了身份,自然就少了很多麻烦,没有了大量不客观的吹吹捧捧,吹吹捧捧是会害死人的。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身份问题谈谈《平安经》,吹吹捧捧害死人,领导干部更应谨言慎行发布于2021-06-28 11:41: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