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武皇帝 天汉二年 前99年
济南王贺亦为绣衣御史,逐捕魏郡群盗,多所纵舍,以奉使不称免,叹曰:“吾闻活千人,子孙有封,吾所活者万馀人,后世其兴乎!”
【译文】济南郡人王贺也担任绣衣御史,追捕魏郡群盗,高抬贵手放过了很多人,被朝廷以渎职罪免官,王贺叹:“我听说,使一千人得以生存,子孙能够被封赏,我对一万多人有救命之恩,子孙后代总该非常兴旺了吧!”
解析】一、大家都是自己人
说王贺,可能知道的人少,要是说另外一个人,就不会有不知道的人,这个人上了历史教科书,叫王莽。
济南郡人王贺,老爸叫王遂,是齐王的御医,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写到:齐王侍医病,自练五石服之。”这里的遂,就是指本材料中,王贺的爸爸,王遂。
王遂的爸爸叫王始,王始本名田始,是项羽封的济北王田安的儿子,秦末汉初,田完死于田荣之手,田始改名王始,以田姓为齐国王室之意,改姓为王,在济南郡隐姓埋名,这一支田氏沦为平民。
说到田氏,稍微有历史素养的朋友就很熟悉了,这是春秋战国时,田氏代齐后,齐国的国姓,始祖叫田完。比如说孙武的爷爷叫田书,就是田完的五世孙,因军功被姜氏齐国赐姓孙,所以孙武本名叫田武。
说到田完,又涉及陈国。田完本名陈完。是春秋战国时期,陈国的公子,陈厉公妫跃的儿子。后陈国内乱,陈完流亡齐国,改姓田,故名田完。
田完的后代田安生田始,田始改名王始后生王遂,王遂生王贺,王贺任汉武帝绣衣御史,督查魏郡(古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王贺恩泽魏郡而遭到罢免,但却种下了王家在魏郡的名望,于是王贺乘势,举家迁到魏郡元城。
后王贺生王禁,王禁生王凤、王曼、王根、王政君等兄弟姐妹十多人,王家依靠王贺在魏郡超强的人望,从济南郡迁徙到魏郡安家立业,开枝散叶,从此王家有了一个叫法:元城王氏(居魏郡元城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前99年,王贺施恩魏郡,到王贺迁徙魏郡元城,从卑微小民成为魏郡地头蛇;再到前49年,王政君母仪天下,不过短短的50年时间,从此元城王氏从地头蛇变成强外戚。
最后到王莽专权篡汉,又是50年左右,元城王氏的威望已经压过了汉朝皇室,从外戚变成超一流的顶级门阀,最后到前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分尸,新朝覆灭,此后元城王氏销声匿迹,或死或隐。
王莽的头颅被涂上漆,东汉魏晋屡代藏于国家博物馆,直到西晋惠帝年前,武库大火,焚为齑粉。纵观王家的发迹,短短百年间从民间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从中央到覆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从陈完到田和,从田书到孙武,从田安到王莽,排除掉之后的改姓,其实陈姓,田姓,王姓,孙姓都是一家人,这说的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在追溯远一点,咱们中国的姓,基本可以追溯到上古八大姓氏,不管是匈奴还是汉人,从源头上来说,都可以追溯到炎帝黄帝,所以大家都是自己人了。
从前672年陈完流亡齐国,到前386年田和取代姜子牙的后代齐康公,田姓用了近300年时间,才一步步走上齐国的最高点。
几百年后,王家发挥自古以来的家学,篡位技术,又篡了西汉。从前99年王贺担任绣衣御史到公元5年王莽篡汉,仅仅花了大约100年时间。
篡位成功后,王莽追封祖先陈完为齐敬王,庙号世祖。王家的篡位手段,比起老祖宗田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姓是以国为氏,陈氏出自上古八姓之一的妫姓。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古时代的姓氏概念,和现代社会的姓氏概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陈国公族的姓氏,妫姓陈氏,姓表传承,氏表尊卑,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母亲的姓是什么,女孩就姓什么。父亲的氏是什么,男孩的氏就是什么。
比如说上文我说的妫跃,这个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应该是陈跃,但鉴于长久以来形成的称呼习惯,称呼他为陈跃,大家就摸不到头脑了。
又比如说秦国,嬴姓赵氏,嬴政这个叫法也是错误的,只是一个为了方便大家的叫法。男子称氏,应该叫赵政,胡亥应该叫赵胡亥,扶苏应该叫赵扶苏。但如果是秦始皇的姐妹女儿,那就得叫嬴某某。
姓以别婚姻,氏以别贵贱。氏同姓不同,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不可通婚。(近亲结婚,后代有缺陷),咱们现在的姓,一般冠的是父系,其实就是古代的氏,虽然现在已经姓氏不分了。但知古而通今,古今之变,知道的人少,能说出个一二三的人更是稀有。
这种冷知识虽然用处不大,但知道的多了,腹有诗书气自华,偶尔露一两手,就显得与众不同,遗世独立。
一代学理工,二代学金融,三代学艺术,说的就是这个。忙于生活的人,房贷车贷妻儿贷,比三座大山还多一座压在身上,缓不过气来,谁TM有精力去研究这些?
反推过来就是,能有精力去研究这些的人,都是无忧从容之人,无忧从容之人,就意味着至少有钱,可以不为柴米油盐所烦恼
二、王贺的扬权术
汉武帝任命王贺为绣衣御史,王贺的权力来源于汉武帝,本该对汉武帝负责。对汉武帝负责的做法就是执行领导意志,贯彻领导政策,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可王贺却反其道而行,该抓的放,该杀的放,改对领导负责为对自己负责,最终广泛施恩,收买人心,形成了王家在魏郡的超强人望。
所谓权,不外乎恩威二柄,恩绵远,威严急。王贺抓住汉武帝下放权力的机会,逆天改命,广泛施恩,最终完成了权力的转换,把汉武帝的权力,转换成自己的权力。
王贺对魏郡一万多人有救命之恩,这是什么概念?一万多魏郡人对王贺感恩戴德,汉时魏郡不过6万人,这一万人以同宗、同族、同学等常用人际关系辐射出去,足以辐射整个魏郡,甚至可以辐射周边其他郡县。
王贺救下的人,既有按《沈命法》当诛的官宦,也有造反的豪强和草莽,等于说王贺在魏郡黑白通吃,如果王贺想结交任何人,想办任何事,都会有人上赶着为他牵线搭桥,鞍前马后,出钱出力。
王贺被免官后,在魏郡的实际权力,简直比魏郡太守还要大。魏郡太守都难有这个统治力和渗透力。王贺简直就成为了魏郡的无冕之王。
通过不断的经营,如果天下有变,得一郡之力,完全可以振臂一呼,通过不断的滚雪球,合理运作,按照百分之十的动员率,能征出5000兵,完全有争霸天下的资本。
比如说曹操,就是典型的以一郡之兵,在陈留散尽家财,起兵讨董(敖注:汉献帝刘协原来是陈留王,所以曹操打着救刘协的名义在陈留起兵,群众基础极好不停地滚雪球,最后统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权。
而王家没有碰到乱世,运营的方式有点不一样,50年间,王贺的儿子,王莽的祖父王禁,高仿田氏代齐的套路,娶了多个老婆,玩命造人,生了四女八男;再利用魏郡的群众基础,选择绩优股,重点培养,运作出了母仪天下的皇后王政君(王政君为宣帝儿媳,元帝正妃
紧接着依靠裙带关系,王凤、王商、王音、王根等族中有才能的人,出任大司马、大将军、丞相等职,长期把持朝廷要职,培养出来的门生故吏、同族亲戚更是不计其数。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或许王莽之前的王家人没有想过篡位,只是想拥有权势。但到了王莽这里,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只要王家培养了足够多的的支持者,条件就已经成熟了。有没有篡位的想法不重要,只要条件成熟了,自然会有王家人有篡位的想法,如果没有,会被逼着有。没有王莽,还会有王二小,没有王二小还会有王小二。
而这一切,早已经在武帝朝时,当王贺当上绣衣御史后,就已经被命运暗中注定了。
三、王贺扬权术的使用条件
1.趋势性
王贺的扬权术,其实类似于《人民的名义》里,易学习和王大路,对李达康的施恩投资。易学习、王大路之所以失败,其实就是因为样本太小了,偶然性太高。如果把易学习、王大路比喻成钓鱼者,那么王贺的施恩手法就是炸鱼。
一个钩只能钓起来一条鱼,脱钩了就失败了,钓鱼脱钩是常有的事情。而炸鱼却不一样,只要确定水里有很多鱼,雷管点着了,只要不炸死自己,就总能有很大收获,尽管这当中有很多不懂感恩的鱼,但放在海量的样本中,也就成了少数。
易学习、王大路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们在碰运气,而王贺玩的却是趋势。碰运气和玩趋势的区别就在于样本数量,只有一个样本叫碰运气。人脉投资切忌犯王大路式错误,把所有资源投资到一个人身上,而是应该把所有资源,投资到所有人身上,同时,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所有资源。
2.时效性
像王贺、王大路这种施恩手法,资金回笼慢,时效性没有那么立竿见影,这是必然的,立竿见影的事情,多少人打破头都想做,哪里轮得上?轮上了,被施恩者也不会感冒,因为你不帮他,大把人会帮他,所以人家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患难见真情,最困难的时候最纯情,最难忘,烧冷灶才有机会获得最大的回报,烧热灶会让人觉得动机不纯。
由于时效性不好,所以,像王贺这种施恩,本质还是短期内牺牲自己的利益,维护他人利益。这样就会对组织的长久性有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了组织和个人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只有稳定性高了,这样的施恩才会有回报。
比如说,像有些垃圾公司,其实活不了几年,又比如说北上广深的年轻人,百分之90以后都是要回到老家去的,如果你在这种垃圾公司,牺牲自己的短期利益,向这样的年轻人施恩,这样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这样的组织和个人稳定性太差,流动性太强。以后公司倒闭了,年轻人们回到了老家,零零散散散落在各地,人家就算想报答你,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在心里祝你好人一生平安了。所以说王贺这样的扬权术,比较适配的是比较稳定长期聚集的组织和个人。
3.选择性
搞政治,切忌一知半解生搬硬套。写这篇材料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如果汉武帝得知此事后,将王贺满门抄斩了怎么办?
满门抄斩甚至族诛,在汉武帝朝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即使王贺做的事够不上满门抄斩,但汉武帝想斩他,多得是理由。
王贺做这样的事,其实就是在监守自盗,利用汉武帝授予的权力,在权力下移的机会下,盗窃汉武帝的权力,成功广泛施恩,最终转化成自己的人望,人望即是权力。
王贺要想规避被满门抄斩的风险,就必须注意方式方法,通过有选择性手段达到目的。要么选一个权力意识薄弱的领导下手,此时汉武帝恐怕已经有点放飞自我了,像王贺这种人,如果在权力意识强的领导手下,绝对难逃一死,窃取权柄,让领导当坏人,自己当好人,明主难容。
要么选择以隐蔽的手法做事。如果公然的借着汉武帝授予的权力收买人心,将会触犯众怒,这个时候手法的隐蔽性和合理性就显得非常重要的,没有隐蔽性和合理性作为护城河,将会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成为坏的典型,被处以最严重的量刑。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权柄下沉是权力被窃取的前兆发布于2021-06-28 12: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