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括:魏武侯征战多年究竟应该如何评价?


全文一共3900字,约10分钟读完。

一、《资治通鉴》原文:


二、解析和背后的历史

继续说完把魏武侯上位后的事讲完。

(一)战争之王?

魏武侯的谥号是“武”,古人对于谥号起名有一定的规则,我们需要查阅《逸周书》对于“武”的阐述,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既然魏武侯获得了这样的谥号,以上几项至少有一项是合适的,是哪一项合适呢?我们先看看魏武侯是如何渡过自己上位后的一生的。

战争!

战争!

如果我不在打仗,我就在准备打仗、或者在打仗的路上!

魏武侯在位26年,《史记》和《资治通鉴》都只算了16年,就算只看16年,也是满满的战争画面,《史记》原文:

魏武侯元年,赵敬侯初立,公子朔为乱,不胜,奔魏,与魏袭邯郸,魏败而去。

二年,城安邑、王垣。

七年,伐齐,至桑丘。

九年,翟败我于浍。使吴起伐齐,至灵丘,齐威王初立。

十一年,与韩、赵三分晋地,灭其后。

十三年,秦献公县栎阳。

十五年,败赵北蔺

十六年,伐楚,取鲁阳。武侯卒,子罃立,是为惠王。

还有一点很关键,连年的征战,有胜有负,就算是胜利的居多,但是这些胜利没有给魏国带来实质性的利益,穷兵黩武的同时,没有能够带来国力的真正提升。

(二)与汉武帝相比的晚年情况

魏武侯和汉武帝的前任分别是魏文侯和汉景帝,考虑到文景之治在治国方略上几乎一致,所以,完全可以认为汉武帝是继承了汉文帝、汉景帝衣钵而来,于是,我们发现,从文到武,这两位简直太像了。

再看看《逸周书》上,谥号“文”的定义,“经纬天地曰文,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个人觉得,虽然“武”和“文”都是谥号里面在“高”之后的第一等,但是,从治国、民生的角度,还是“文”好多了。即便抛开这些不追究,都可以下一个大致的结论:文侯和文景帝都给武侯、武帝留下了一份不错的家业。这两位怎么对待老祖宗家业的呢?武帝等到《资治通鉴.汉纪》会详细说,这里只说武侯。魏国在地理位置上就是所谓的“四战之地”(见魏国版图),于是我们的魏武侯就拿着这份还算不错的家当,西边和秦国打、东边和齐国打、南边和楚国打,然后还和自己的曾经晋国同胞赵国、韩国也已经没有了魏文侯时代的温情,处处征伐不断。

到了晚年,汉朝、魏国国力已经是外强中干,不过,最后有两点,汉武帝可就比魏武侯做的好多了:

1、罪己诏

汉武帝也意识到自己多年征伐带了太多损耗和民生的凋敝,破天荒下了一个罪己诏,后续政策也有所趋缓,可以说最后做了一些补救。

魏武侯在位时,魏国还没有这么明显看出这些问题了,而且,由于仍然是列强环伺,魏国日子也不好过,自己的确实没有办法意识到国力已然如此了。

所以,魏国后面的社会民生其实一直都是不怎么理想了。

2、接班人选择上

武帝选好了接班人,辅政大臣也选好了,为了防止“主少母壮”,还把小太子的母亲给杀了,纯粹从皇朝稳定和更替的角度来看,做的很不错了。


这个方面是武侯人生最大失误,一直没有指定接班人,以至于他薨后魏国马上陷入了混乱,长子罃和次子中缓一直在内斗,魏国大夫王错担心被杀,跑到韩国去了。公孙颀看到这个情况,知道有机可乘,马上对国君韩懿侯说,“魏国乱了,我们可以趁机夺取。”于是韩懿侯和赵成侯联合攻打魏国,双方在浊泽大战,魏国是内外交困,当然大败,赵韩联军把魏国都围住了,危在旦夕。

赵成侯说,“我们杀了子罃,立公中缓,让他们割地给我们,然后再退兵,这样对我们两个国家都有利。”赵国这个时候内政比较稳定,也不怕对外战争,现在主要是想进一步强大,所以给出了这个提议。

但是韩国情况就不一样,首先韩国国力弱了很多,而且内部相对不是那么稳定,所以韩懿侯首先想到的是彻底削弱魏国,以永绝后患,于是他说,“不能这样。我们杀了魏国国君太残暴了;让别人割地,太贪婪了;不如把魏国分成两半,这样新的两个国家都不强于宋国、卫国这样的小国,这样我们就永绝魏这个隐患了。”

赵成侯不听韩懿侯的,韩懿侯呢,意见没有被采纳,也不高兴了,于是韩懿侯连夜退兵了,赵成侯看到这个情况,自己带领军队也走了。

子罃看到机会,立刻杀了一个回马枪,把弟弟公中缓灭了,自己立为国君,子罃就是后来的魏惠王。《资治通鉴》原文:魏大夫王错出奔韩。公孙颀谓韩懿侯曰:“魏乱,可取也。”懿侯乃与赵成侯合兵伐魏,战于浊泽,大破之,遂围魏。成侯曰:“杀罃,立公中缓,割地而退,我二国之利也。”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魏分为两,不强于宋、卫,则我终无魏患矣。”赵人不听。懿侯不悦,以其兵夜去。赵成侯亦去。罃遂杀公中缓而立,是为惠王。


关于魏武侯接班人没有选好,导致了魏国大乱,国力严重削弱,司马迁也是痛心不已,在《史记》中进行了专门的点评,司马光非常赞同司马迁的意见,因此《资治通鉴》直接引用了司马迁的点评,《资治通鉴》和《史记》原文:

太史公曰:魏惠王所以身不死、国不分者,二国之谋不和也。若从一家之谋,魏必分矣。故曰:“君终,无适子,其国可破也。

意思是,魏惠王之所以侥幸不死,国家没有被分裂,只是碰巧赵、韩意见不同而已,只要采用了两个国家的一种意见,魏国都要分裂。所以说,“国君过世,如果没有选好接班人,这个国家就可以趁机攻破。”这就是明着批评魏武侯了。


(三)和自己的老爸魏文侯相比

魏武侯很能干,也许他最大问题就是太能干了,以至于有一次他因为自己能干洋洋得意,被吴起教训了一番,《荀子》记录了这个故事,原文: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不谷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国几于亡乎!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说魏武侯谋事得当,大臣们都比不上,自己退朝后很是得意,没想到吴起跟他说,“以前楚庄王也是谋事得当,大臣们都比不了,退朝后面露担忧,申公巫臣就问,‘大王为何看起来很担忧啊?‘庄王说,‘我是想起来商朝中岿的话,说诸侯拥有老师的可以成王,拥有朋友的可以称霸,得到怀疑能干的人可以生存,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谋划的要灭亡。’所以今天我这样的表现,长此下去,要亡国啊。’为什么楚庄王担忧,您高兴呢。”武侯听了拜谢白起,“上天让您来提醒我的过错啊。”


当时魏武侯还是能够醒悟周围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从整个武侯执政生涯来看,在用人上可以说比文侯差距太大了:

我们知道魏文侯之所以能够在战国时代带领魏国第一个崛起,首先是他的核心执政班底非常强,他能够很好的团结了师友臣三大队伍,老师方面有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朋友方面有田子方,大臣方面有西门豹、李克、翟黄、魏成、吴起,这些人都是青史留名的牛人。然而,到了魏武侯时代,先是逼走了吴起,任用了暗算吴起的公叔,其他的人几乎都没有在历史上留名,可以认为魏武侯比自己的大臣都厉害 ,这也贴切了上面楚庄王的故事,所以,魏国的衰败,显然已经不可逆转了。


在魏国外交上,文侯时代首先能够把赵国、韩国这两个小弟收拾的服服帖帖(《资治通鉴》原文: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魏武侯则与赵国有多次战争,也许当时的形势确实和文侯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周边关系不好也是事实。和秦国、楚国、齐国这些大国更是征战不断。


(四)李克的劝谏

回过头来看《逸周书》谥号“武”的解释:刚强理直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没错,魏武侯在位期间赫赫武功,可以称“武”,但至少也有一点穷兵黩武了。


李克在世的时候,曾经提醒过魏武侯,要注意可持续发展,在《淮南子》中,记录了一段李克对武侯说的话:“魏武侯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而数胜。”武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其独以亡,何故也?”对曰:“数战则民罢,数胜则主桥,以骄主使罢民,则国不亡者,天下鲜矣。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矣!夫差之所以自到于干遂也。””说武侯问李克吴国为什么灭亡,李克说,“一直在打仗并且一直在赢。”武侯很奇怪,说,“一直在赢,应该是国家之福,怎么会灭亡呢?”李克说,“一直在打人民就会不满;一直在赢,主君就会骄傲,骄傲的君主驱使不满的臣民,这样的国家不灭亡的很少。君主骄傲就会放肆,放肆就会穷奢极欲;不满就会怨恨,怨恨就会想尽办法去摆脱;上下都达到一定的极限;吴国灭亡算是晚的了。”


(五)魏武侯之后,由于魏国国力逐步下降,同时秦国国力逐步上升,此消彼长之后,对秦国终于从吴起时代的优势到后面的胶着、然后到节节败退、一蹶不振,魏惠王甚至被迫迁都大梁。真是让人痛惜啊。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欢迎推荐给您的朋友。

长按图片或搜“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往期文章:

第28篇:没有这三首诗,世界上也许就没有魏武侯了!

第27篇:弱国的生存究竟有多难?

第26篇:春秋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是如何被干翻的?

第25篇:当你没有任何反对意见时,你离倒霉就不远了。

第24篇:孔子的孙子教你:应该如何对待污点干部?

第23篇:看看这三位守不住国家的君王!

第22篇:东郭先生与狼:堕落的东郭与优秀的狼

第21篇:这个杀手不太冷!但对自己太残忍!

第20篇:老实人司马光为何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第19篇:上天:你传个话需要死几百人这么大动干戈吗?

第18篇:盗贼太多,领导都不够用了!?

第17篇:吴起之死:你遇到过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事情吗?

第16篇:为了个职位连老婆都杀!?军吴起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15篇:历史欠李克一部法典,一个名声!

第14篇:失去李克识人五大原则,将会增加你的生活难度

第13篇:大家好!我是战国通才田子方,请鼓掌!

第12篇:见过这么狠的职业经理人吗?

第11篇:不管从功利还是修身出发,诚信乃立身之本!

第10篇:就算我千金买马骨了,我也是诚意的买。

第9篇:有实无名的小三为什么总是那么难?

第8篇:一剑刺出千古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第7篇:德才论两维度四象限,你在哪个象限?

第6篇:十六字真言:设身处地、见微知著、尽力而为、及时抽身

第5篇: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利益分配终极真理

第4篇:应怎么看待“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样的古老智慧

第3篇:如何选择你的接班人?如何让领导选择你?

第2篇:开篇就骂天子骂到狗血喷头,司马光你想干嘛?

第1篇:千古一书,资治通鉴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或者“赞”吧。


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什么说魏国衰败从能征善战的武侯就开始了?发布于2021-06-28 15: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