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中宗元皇帝下太宁元年(公元323年)

王敦从子允之,方总角,敦爱其聪警,常以自随。敦常夜饮,允之辞醉先卧。敦与钱凤谋为逆,允之悉闻其言。即于卧处大吐,衣面并污。凤出,敦果照视,见允之卧于吐中,不复疑之。会其父舒拜廷尉,允之求归省父,悉以敦、凤之谋白舒。舒与王导俱启帝,阴为之备。

敦欲强其宗族,陵弱帝室,冬,十一月,徙王含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舒为荆州刺史、监荆州沔南诸军事,王彬为江州刺史。

柏杨白话版:323(晋·永昌二年)

晋帝国最高统帅王敦的堂侄王允之,十岁左右,王敦爱他聪明机警,总是带在身边。王敦常常彻夜欢宴。有一天,王敦又在深夜饮,王允之不胜酒力,先到帐中睡觉。王敦跟智囊钱凤,在灯下磋商叛变事宜,王允之完全听见,立刻警觉到大祸临头,就在床上呕吐狼藉,衣服上、脸上全污秽不堪。钱凤告辞后,王敦忽然想起帐中有人,急举灯来看,发现王允之呕吐得满床都是,深信确实大醉,不再起疑。正巧,王允之的老爹王舒升任司法部长(廷尉),王允之要求看望老爹,王敦送他回京,王允之遂把王敦、钱凤的阴谋,告诉王舒。王舒和王导共同奏报皇帝司马绍,暗中戒备。

 王敦为了扩张王姓家族的势力,削弱司马皇族的力量。冬季,十一月,调任王含当征东将军,兼扬州江西(安徽省中部)军区司令长官(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舒当荆州(湖北省)州长,兼荆州两南(汉水以南)军区司令(监荆州沔南诸军事);王彬当江州(江西省及福建省)州长。

    读书笔记:俗话说隔墙有耳,何况还不隔墙。王敦谋事不密,小看了王允之这个十岁小孩;当然,也有可能是有恃无恐,反正力量对比悬殊,并不十分在乎朝廷是否知。柏杨先生的猜测,似乎有些牵强,钱凤是王敦集团的核心成员,二人密议谋反之事,自然会直接了当谈到核心问题,难道还会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他?

    柏杨:王允之小子这桩传奇的遭遇,在历史上传下佳话。然而,我们怀疑它的真实性,一个十岁左右的顽皮娃儿,不过小学四年级程度,即令他再聪明伶倒,也不可能了解两个大人的谋反谈话。因为任何谋反言辞,都不会出现赤裸裸的谋反字汇,出现的全是义愤填膺的控诉,王允之小子如何判断分辨?即令可以判断分辨,他又怎么会想到危险?王敦如果当了皇帝,王允之就是亲王,他如果想不到他的前途如锦,也就想不到亲爱的叔父大人会杀他灭口?这不是一个十岁乳臭未干的孩子所能了解的层面。

  即令王允之小子聪明早熟,他又怎么能够呕吐得出来?而又呕吐得那么多?多到衣服上脸上一团肮脏。王敦和钱凤秘密磋商的声音,小子都听得很清楚,而呕吐的声音,王钱二位,岂没有发觉?何至后来才恍然惊悟。最可疑的是,皇帝司马绍在听到王导等的报告后,才暗中戒备。好像是如果没有小子通风报信,就没有戒备似的。难道司马绍从不知道王敦的危险性?事实上就在不久之前,他还任命郗鉴当兖州州长,目的就是对付王敦。

  我们觉得根本没有王允之小子这一回事,从头到尾是一场骗局。王导和王舒在小子回京之后,教导小家伙一番说词,用来向皇家展示忠心。王敦如果成功,他们享不尽荣华富贵,这件事就不会再提,反正奏报是秘密性质,了无痕迹可寻。而王敦万一失败,先布一个棋子安置在要害之处,不但可以免祸,还可以嚷嚷得天下皆知,忠肝义胆,照耀千秋。说来说去,官场上混世政客的小动作而已。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1387——密谋不密发布于2021-07-08 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