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世祖文皇帝上黄初三年(公元222年)

初,吴王遣于禁护军浩周、军司马东里衮诣帝,自陈诚款,辞甚恭悫。帝问周等:“权可信乎?”周以为权必臣服,而衮谓其不可必服。帝悦周言,以为有以知之,故立为吴王,复使周至吴。周谓吴王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周以阖门百口明之。”吴王为之流涕沾襟,指天为誓。周还而侍子不至,但多设虚辞。帝欲遣侍中辛毘、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责任子,吴王辞让不受。帝怒,欲伐之,刘晔曰:“彼新得志,上下齐心,而阻带江湖,不可仓卒制也。”帝不从。九月,命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围南郡。吴建威将军吕范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左将军诸葛瑾、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救南郡,裨将军硃桓以濡须督拒曹仁。

冬,十月,甲子,表首阳山东为寿陵,作终制,务从俭薄,不藏金玉,一用瓦器。令以此诏藏之宗庙,副在尚书、秘书、三府。

吴王以扬越蛮夷多未平集,乃卑辞上书,求自改厉;“若罪在难除,必不见置,当奉还土地民人,寄命交州以终馀年。”又与浩周书云:“欲为子登求昏宗室。”又云:“以登年弱,欲遣孙长绪、张子布随登俱来。”帝报曰:“朕之与君,大义已定,岂乐劳师远临江、汉!若登身朝到,夕召兵还耳。”于是吴王改元黄武,临江拒守。帝自许昌南征,复郢州为荆州。十一月,辛丑,帝如宛。曹休在洞口,自陈:“愿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若其无臣,不须为念。”帝恐休便渡江,驿马止之。侍中董昭侍侧,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倖!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顷之,会暴风吹吴吕范等船,绠缆悉断,直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以千数,吴兵迸散。帝闻之,敕诸军促渡。军未时进,吴救船遂至,收军还江南。曹休使臧霸追之,不利,将军卢战死。  

吴王使太中大夫郑泉聘于汉,汉太中大夫宗玮报之,吴、汉复通。

汉主闻魏师大出,遗陆逊书曰:“贼今已在江、汉,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否?”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夷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推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吴将孙盛督万人据江陵中州,以为南郡外援。

    柏杨白话版:最初,吴王孙权派于禁的军事总监(护军)浩周(浩,姓)、作战军政官(军司马)东里衮(东里,复姓),晋见曹魏帝曹丕,代他表达真心诚意,言辞极为谦卑恭敬。曹丕问浩周等:“孙权是不是可以信赖?”浩周认为孙权一定臣服,东里衮则认为孙权一定不会臣服。曹丕对浩周的话,大感喜悦,认为是真知灼见,所以封孙权“吴王”,再派浩周到吴国。浩周对孙权说:“陛下(曹丕)不相信大王会派儿子入京担任侍卫(人质),我用全家百口人命担保。”孙权感动,涕泪交集,沾湿衣襟,而且指天发誓。可是,浩周返回首都洛阳后,孙权的儿子却没有来,只一味花言巧语,左推右拖。曹丕打算派高级咨询官辛毗、政府署执行官桓阶,前往吴国跟孙权盟誓,催促人质上。孙权推辞,不肯接受。曹丕这才发现他上了孙权的圈套,大为愤怒,打算讨伐。刘晔说:”孙权刚刚获得胜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仓促之间把他制伏。”曹丕不信。

  九月,曹丕命征东大将军曹休(时驻寿春【安徽省寿县】)、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率军出洞口(安徽省和县南长江渡口);最高统帅(大将军)曹仁(时驻合肥【安徽省合肥市】),率军出濡须(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上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时驻宛城)、左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包围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吴国建威将军吕范,率五个兵团及江防舰队,抵抗曹休;左将军诸葛瑾(时驻公安【湖北省公安县】)、平北将军潘璋、将军杨粲,增援南郡;裨将军朱桓,据守濡须,阻挡曹仁。

  冬季,十月三日,曹魏帝曹丕指定首阳山(河南省偃师县西北)东麓作为他死后坟墓所在,开始准备后事,一切从简,不埋藏金银玉石,一律用瓦器陶器。下令把这项诏书,保管在皇家祭庙,副本存政务署、皇家图书馆(秘书)、三府宰相府【司徒府】、最高监察署【司空府】、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太尉府】)

  吴王孙权因为扬越(江西省及浙江省)一带蛮夷还没有完全征服,有心腹之忧,乃谦卑的上书曹丕,请求准许他改过自新,说:“如果我的罪行不蒙赦免,一定不容许我存在,我当呈献国土人民,投奔交州(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直到老死。”又写信给浩周说:“打算代儿子孙登向皇家求婚。”又说:“只因孙登年纪还小,打算派孙卲、张昭,护送孙登同时入京。”曹丕报书说:“我跟阁下大义已定,岂愿劳师动众,远临长江、汉水?孙登早晨上道,我晚上便召回大军。”孙权拒绝,谈判决裂。孙权(本年四十一岁)遂改年号黄武,沿长江布防(改年号就是不奉正朔,不再使用曹魏帝国的年号。在年号制度之下,这就是独立宣言,吴王国出现。但因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国家名“吴”,史学家只好在国名上为他们加上花草,称孙权的“吴”为“东吴”【因在东方之故】,以区别“吴”【战国时代】跟“南吴”【小分裂时代】。历史发展到此,三国时代正式开始)

  曹丕自许昌御驾亲自南征,撤销郢州,恢复荆州(分割荆州,本用以封孙权;孙权既叛,已无必要)

  十一月十一日,曹丕抵达宛城(南阳郡郡政府所在城·河南省南阳市)。曹休在洞口(安徽省和县南长江渡口),上书说:“我愿率领精锐,像老虎一样,跃步江南(长江以南)。使用敌人的粮秣军资,一定传出捷报。如果我不幸丧生,也请陛下不要挂念。”曹丕恐怕曹休迫不及待的南渡长江,用驿马车传递命令,禁止前进。高级咨询官董昭正好在旁边,说:“我看陛下忧容满面,莫非是担心曹休渡江?现在,渡江攻击之事,事实上谁都不愿冒此危险!即令曹休有这个雄心壮志,形势也不允许他独断独行,必须得到将领们的支持。像镇东将军臧霸等,一个个既富有,又尊贵,已没有更大的企图,唯一的希望是终其天年,保守官位俸禄而已。怎么肯甘心把自己投入危地,以求侥幸?假如臧霸等不能挺进,曹休豪气一定沮丧。我认为,即令陛下下令他们渡江,他们也会犹豫拖延,不见得便奉命惟谨。”不久,长江忽起暴风,东吴王国建威将军吕范船舰的锚链缆绳,一齐吹断,船舰被暴风吹到曹休营寨之外,曹休斩杀及俘虏近千人,东吴军溃散。曹丕得到报告,下令各军渡江;各军不能立即出动,而东吴援军船舰,已经抵达,集结残兵败将,退回江南。曹休命臧霸进击,不能获胜,将军尹卢战死。

  东吴王孙权,派中级国务官(太中大夫)郑泉,前往蜀汉帝国访问;蜀汉帝国中级国务官宗玮也到东吴报聘。东吴跟蜀汉恢复来往(这是低层次来往,使敌对气氛降低,但还不能恢复邦交)

  蜀汉帝刘备听到曹魏兵团大举南下消息,写信给陆逊,说:“强盗(曹魏帝国)已进入长江、汉水,而我将再由东方攻击,将军认为后果会是什么?”陆逊回答说:“怕的是你的大军刚刚残破,创伤没有恢复。如果双方亲善,你也只能自己休息自保,没有余力起兵。如果不作此决定,打算在惨败之后,遥远的送上大门,势将无处可以逃生。”

  东吴王国建武将军孙盛,率一万余人,进驻江陵中洲(湖北省枝江县长江中小岛),作为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外围据点。

读书笔记:历史有时候喜欢开玩笑,如今的曹丕之与东吴,与当初的袁绍之与曹操,何其相似。北方承平日久,曹丕君臣已经失去了统一全国的信心和决心。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1065发布于2021-07-08 1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