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昌陵制度奢泰,久而不成。刘向上疏曰:“臣闻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孝文皇帝尝美石椁之固,张释之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丘垅皆小,葬具甚微;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孔子葬母于防,坟四尺。延陵季子葬其子,封坟掩坎,其高可隐。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牧儿持火照求亡羊,失火烧其臧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凶,昭然可见矣。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卑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馀,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臣甚愍焉!以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谋之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若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唯陛下上览明圣之制以为则,下观亡秦之祸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上感其言。

初,解万年自诡昌陵三年可成,卒不能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巨万数,至然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势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便!”

秋,七月,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

柏杨白话版:刘骜预定坟墓昌陵(陕西省临潼县西南)的工程,浩大奢侈,历时很久而终不能完成。刘更生上书说:

  “我曾经听说:君王必须精通三统(天时、地势、人事),深刻了解:天命的照顾面非常广大,不会永远为一个姓氏服务。从太古直到今天,没有不覆亡的王朝,没有不毁灭的政权。孝文帝(五任帝刘恒)尝称赞玉石棺椁的坚硬,张释之说:‘假使其中有人想要的东西,就是铜墙铁壁的南山(秦岭),也会被凿出缝隙。’人的死亡不会停止,而王朝政权,却有兴有废。张释之的话,眼光长远。孝文帝(刘恒)憬然觉悟,遂实行薄葬。埋葬时使用棺椁,是黄帝姬轩辕的发明。然而,从姬轩辕开始,直到伊祁放勋(尧)、姚重华(舜)、姒文命(禹)、子天乙(汤)、姬昌(文)、姬发(武)、姬旦(周公),坟墓的规模,都非常的小,陪葬的东西,也非常的少。贤明的部下和孝顺的儿子,全都秉承旨意,实行薄葬,这是使君王和老爹平安的大忠大孝行为。孔丘把娘亲埋葬在防邑(山东省曲阜市东),墓高只有四尺。吴季札埋葬他的儿子,墓的高度,仅看不见对方的双肘。孔丘是孝子,吴季札是慈父,姚重华、姒文命是忠臣,姬旦是友爱的兄弟。他们埋葬骨肉至亲,都很简单,并不是故意节省,而是为了合情合理。

  “嬴政(秦王朝一任帝)埋葬在骊山(陕西省临潼县东南)之旁,地下填塞泉水,地上建立高冈,用水银做成江河,用黄金雕成野鸭飞雁。珍宝的收藏,机械的奇,棺椁的华丽,宫殿的雄伟,后人再难超过。天下不堪差役的苦虐,群起叛变。结果,坟墓还没有完成,周章的百万大军,已经抵达,项羽焚烧他的宫殿跟建筑物。牧羊顽童,三更半夜,燃起火把,寻找失落的羊只,一不小心,把隐藏的棺木烧成灰烬。从古到今,陪葬的丰厚,还没有人超过嬴政。而只数年之间,外受项羽之灾,内受牧童之祸,岂不可哀!由此看出,恩德越厚的,坟墓越简陋;智慧越高的,坟墓越低。没有恩德又没有智慧的,坟墓越豪华,堆土越高。却没有想到,坟墓中的宫殿越是奢侈,被挖掘的时间越会加速来临。从这些现象观察,犹如光明和黑暗一样,十分清楚,怎么埋葬才吉祥,怎么埋葬才凶险,昭然若揭!

  “陛下即位以来,亲自倡导节约,开始兴筑延陵(陕西省咸阳市北四千米)时,规模很小,天下人无不歌颂贤明。后来改建昌陵,把洼地垫高,堆土成山。挖掘人民祖先的坟墓,总数达一万余座。而又设立县城,兴建房舍,限期急迫,消耗百余亿之巨。工程中死亡的人,在地下衔恨;活着的人,则在地面上愁苦,使人无限痛惜。如果认为死后有知,那么,铲除别人坟墓,灾害恐怕无法估计;如果认为死后无知,又何必把坟墓修得如此之大?厚葬的事,告诉贤能的人,贤能的人不会喜悦,告诉小民,将带给小民无穷怨恨。假定只是为了使愚昧奢侈的人高兴,却又何必?请陛下上观圣明的制度,作为效法;下看秦王朝灭亡的榜样,作为鉴戒。预定墓地的规模,最好听从高级官员的建议,安抚人心。”刘骜深为感动。

  最初,工程总监(将作大匠)解万年自以为昌陵三年可以筑成,而竟不能完工;政府官员纷纷指摘。刘骜交付主管单位查办,呈复说:“昌陵因地势低下,填土已填了这么久,墓中便殿座位,仅在地平线上。从别处运来的泥土,松软且不坚固,不能保护地下幽灵的平安。参与工程的士兵跟判处徒刑的囚犯,有数万人,白昼不停劳动,夜,还燃起火把赶工,从东山(东方诸山)那里运输泥土,土价跟粮价相等。工程连年,天下都受到伤害。而原来选定的延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四千米),地势先天高昂,而且用的是原地泥土,又靠近祖先坟墓(跟老爹刘奭墓【渭陵·陕西省咸阳市东北四千米】,五世祖刘彻墓【茂陵,陕西省兴平市东北】很近),先前已有十年工程的基础,最好仍恢复延陵,不再强迫移民,才是上策。”

  秋季,七月,刘骜下诏:“我不能严格的择善固执,没有跟各位官员商量,轻听信了工程总监解万年的话,他说:‘昌陵三年可以落成。’现在,工程进行了五年之后,墓中寝殿以及地上的寝殿跟司马门,都还没有开工。而全国已经虚耗,人民已经精疲力竭。远处运来的泥土,松懈疲软,终不可能成功。我想到工程的困难,惊骇而复伤心。古人云:‘有过失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失。’(《论语》孔丘的话)自今日起,撤销昌陵,仍建延陵,不强迫移民,使天下人心安定。”

读书笔记:“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刘向之言至切,亡国之谏,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幸好成帝能听,不过很以往一样,只能听,不能用;只明理,不躬行。

“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真是至理,自古及今,厚葬的坟墓,不被盗者甚少。

柏杨先生说:这是《资治通鉴》又一次透露帝王坟墓带给人民的灾害。刘骜的坟墓,在帝王坟墓群中,微不足。奏章上已经显示,挖掘的坟墓达上万座。坟墓被挖掘,是一项可怕的侮辱。田单据守即墨,就利用燕军挖掘齐人坟墓,激起齐人强烈的复仇怒火(参考前279年)。可是,一旦挖墓强盗是帝王,人民只好接受。每一个帝王的坟墓,都是封建暴政的见证。里面埋的不是君王的枯骨,而是人民的眼泪和愤怒。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592发布于2021-07-09 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