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下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是岁,北海太守庐江硃邑以治行第一入为大司农,勃海太守龚遂入为水衡都尉。

先是,勃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故昌邑郎中令龚遂,上拜为勃海太守。召见,问:“何以治勃海,息其盗贼?”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

乘传至勃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锗、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钅且,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各以口率种树畜养。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狱讼止息。

柏杨白话版:本年(前66年),北海郡(山东省昌乐县东南)郡长(太守)、庐江(安徽省庐江县)人朱邑,因为政绩考居全国第一,擢升到中央政府当农林部长(大司农)。勃海郡(河北省沧州市东南)郡长(太守)龚遂,擢升到中央政府当水利总监(水衡都尉)

  最初,勃海郡左右相邻的各郡,逢到荒年,人民饥馑,强盗贼偷,一时并起,郡长级官员(二千石)失去控制。刘病已物色贤能的人,前往主持。宰相、监察官(御史)推荐故昌邑国(首府昌邑【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昌邑镇】)王宫禁卫官司令(郎中令)龚遂(龚遂事,参考前七四年)。刘病已即任命他当勃海郡郡长,召见问话,说:“你用什么方法治理地方,消灭盗贼?”龚遂回答:“海滨遥远,没有圣明君王的教化,人民被饥寒驱使,而官吏又行为凶暴,不知怜悯,才迫使陛下这些弱小的儿女,玩弄陛下的刀枪于小小池塘之中。不知道陛下,是要我镇压他们?还是要我安抚他们?”刘病已说:“我选用贤能良才,当然是要用和平手段,使秩序恢复。”龚遂说:“我听说,治理乱民跟治理乱绳一样,不能操之过急,希望短期间就见功效。只有先使紧张的形势缓和下来,然后才能谈到治理。我请求宰相、监察官(御史),不要用严格的法令限制我,准许我相机行事。”刘病已批准,增加赏赐黄金,送他出发。

  龚遂乘政府的驿马车到勃海郡边界,郡政府听说新郡长驾到,派出武装部队迎接,并提供保护,龚遂教他们回去,当时就下令所属各县,撤销所有负责捕捉盗贼的治安官员。命令上说:凡是携带锄头、镰刀的,都是善良的农民,官吏不准打扰。必须携带武器,才算盗贼。然后,单独乘车到郡政府就职。

各县盗贼听到新任郡长的命令,纷纷解散,抛弃弓箭,拿起锄头镰刀,于是盗贼消失,人民安土乐业。龚遂遂打开仓库,把粮食借贷给贫民。选用品德能力优良的低级职员跟治安官,鼓励农民畜牧养马。龚遂发现故齐国地区(山东省)风俗奢侈,喜爱经营商工之类的末业,不喜爱耕田种桑。于是亲自作为表率,领头节约,规劝人民耕田养蚕。按各家人口多少,规定必须种植多少树,豢养多少家畜。人民有携刀带剑的,龚遂就教他们把剑卖掉买牛,把刀卖掉买犊,说:“你为什么把牛佩到身上,把犊带到腰间?”这样辛苦劝勉,不时巡查。郡民们都有了积蓄,治安良好,诉讼案件,自然也都稀少。

读书笔记:“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遂深得社会治理的要领,他首先分析渤海郡治安乱的原因是“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有针对性的采取缓和政策,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治安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这个要求很关键,因为解决复杂的问题,必须有非常之策,如果时时处处比照法律和政策去衡量,事情就没法解决了。

龚遂当的高明之处在于,真正站到百姓的立场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绝大多数百姓都是愿意安居乐业过日子的,如果有太多的人铤而走险,违法犯禁,一定是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那就要消灭这个根源。可惜很少有统治者能领悟和做到这一点,他们往往不是反思自己,而是制订更严酷的法律,加强打击和镇压,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天下大乱,政亡人息。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525——龚遂治勃海发布于2021-07-09 12: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