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秦先后吞并前燕,攻占蜀汉,消灭凉代,平定西域36国,华夏版图上已成两虎相争之势,前秦与东晋两国划江而治。

前秦王苻坚一直把汉人王猛当做他的管仲、萧何、诸葛亮,《资治通鉴》记载王猛在前秦的权力地位:
百官总己于下,军国内外之事,无不由之。
王猛也曾担心自己权力过大引起苻坚的猜忌,多次在重大任命时予以推辞。有一次,身为六州都督的王猛请求只都督一州,苻坚却给他回信说:
朕之于卿,义则君臣,亲逾骨肉,虽复桓昭(齐桓公、燕昭王)之有管乐(管仲、乐毅),玄德(刘备)之有孔明(诸葛亮),自谓逾之。
正是因为苻坚至死不渝的信任,王猛也鞠躬尽瘁。不过王猛确实是一代贤臣,他当宰相期间,刚正贤明,重用贤才,发展农耕,训练军队,赏罚分明,把前秦治理得一度空前强盛,统一了长江以北。
王猛临终跟苻坚说:
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
但苻坚一心想一统天下,建立秦皇汉武的旷世之功,他是不可能听从王猛的忠告的。公元383年夏天,苻坚发出全国动员令,每十人抽一人充军,20岁以下的强壮男子全部封为羽林郎,很快集结大军80余万,其中步兵60多万,骑兵27万,兵临长江。

而当时的东晋,至权臣桓温死后,迎来了东晋百年历史上少有的皇帝掌握实权的时期,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任用谢安总揽朝政,也让谢氏成为东晋最后一个显赫的士族。
在东晋盛行的隐居风气之下,谢安也一直隐居与会稽东山,跟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到40多岁才入朝为官,成语【东山再起】说的就是他。
谢安也不辱使命,不仅以弱制强,让桓温至死都没能实现他加九锡的愿望,竭力调和东晋桓氏和谢氏两大家族的关系,谋观南北大势,厉兵秣马,训练出东晋战力最强的北府军8万。
听说苻坚发兵80万欲灭东晋,江东震恐,谢玄紧急找到谢安,问他怎么办,谢安却毫无惊慌之色,只说了一句话,我已经另有打算了,谢玄急得心急火燎,却也不敢多问。

随后,谢安就开着小跑车带着一堆亲戚朋友出城游山玩水了,到晚上才回来。而武将桓冲为保江东基业,紧急增派3000精锐保卫都城,谢安见状坚决制止他,说:
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说朝廷已有应对之策,士兵武器都不缺,你应该留在西边以作防备。桓冲简直气死了,埋怨谢安,说他大敌当前,还尽情游玩,高谈阔论,东晋要亡了,汉人将被胡人统治了。
前秦大军很快攻克寿阳(今山西晋中)、郧城(今湖北安陆),苻坚意气风发,派前秦尚书朱序出使晋军,让他跟谢安等人讲清形势,劝东晋尽早投降。
朱序到了晋军大营,却对谢安他们说,秦军百万,无法抗衡,你们应该趁着大军尚未集结完毕,迅速出兵,打败前锋部队。
原本,晋军的战略是防守,听了朱序的话,立即转守为攻,领5000精兵主动进攻前秦前锋部队,结果大胜,前秦前锋部队全部崩溃,争先恐后跳水逃命,死亡1.5万人,晋军主力紧随其后,乘胜出击,苻坚站在寿阳城楼上眼睛都花了,《资治通鉴》记载:
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
这就是典故【草木皆兵】的由来。苻坚蒙了,脸上已经显现出恐惧的色,说晋军如此强大,怎么能说它软弱呢?
两军随即列阵淝水两岸,苻坚准备欲擒故纵,下令让全军后撤,等晋军渡河到一半时,再杀个回马枪,结果前军大军一退就一发不可收拾,局势完全控制不住,秦军将领苻融赶紧骑马巡视军阵,结果战马意外倒地,晋军顺利渡河追击,斩杀苻融,前秦大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士兵全部散乱逃跑,踩踏至死的不计其数,《资治通鉴》记载: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那些逃跑的人已成惊弓之鸟,听到风声鸟声,都以为是晋军追来,这就是成语【风声鹤唳】的由来。
紧接着,朱序又在军中高呼:“秦军败了!”大军听到这个,又是一阵惊恐的骚乱,最终秦军大败,被晋军歼灭的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只有慕容垂的3万大军保全。苻坚被乱箭射中,仓惶而逃,凄惨万分,流着泪跟自己的张夫人说:
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
淝水之战,东晋8万大军全面战胜前秦80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前秦为什么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苻坚有些孤傲了
苻坚南征北战,由弱到强,称霸北方,就如同当年曹操在赤壁大战前一样踌躇满志,誓要统一天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有些好大喜功。宰相王猛临终叮嘱苻坚,说东晋乃华夏正统,没有内乱,不可图谋,苻坚没有听。《资治通鉴》还记载:
是时,朝臣皆不欲坚行,独慕容垂、姚苌及良家子劝之。
苻坚准备南征前,满朝文武极力劝谏,只有慕容垂和姚苌鼓励他发兵,大家把这句话和战后只有慕容垂的3万大军保存完整就能猜出来,慕容垂那就是活脱脱的“越王勾践”啊,前燕被前秦所灭,慕容垂长期委身于前秦,就等着前秦犯错的机会,所以他才怂恿苻坚南征。

再就是准备不足,前秦南征北战多年,将士疲惫,而此次80万大军,有好多是临时征召的,还未经过系统的训练。
第二,东晋准备充足
桓温死后,在谢安的努力下,东晋朝廷迎来了短暂的和谐与稳定,可以说上下一心。而且,谢安有谋略,一直俯瞰天下大势,早料到南北势必有一场大战无可避免,所以他精心准备,虽然只有8万北府兵,但经过数年的精心训练,其战斗力远大于秦军。而且临战时,谢安因为有了精心准备,所以能够临危不乱,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第三,战术得当
兵法上讲,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晋军原本的策略是防守,按谢安的谋划,守住长江防线是没有问题的。但因为朱序的提醒,晋军马上抓住机遇,调整战略,趁着前秦大军尚未集结完毕,主动进攻,挫伤秦军锐气,再利用前秦军队军心不稳的有利契机,乘胜追击,重创秦军。
这一战,精彩!既为东晋赢得了喘息发展的机会,又让北方强大的前秦内乱迭起。慕容垂趁机起兵复仇,姚苌也拥兵自立,强大的前秦一分为三。
此战,给了慕容垂兴复大燕的绝好机会,他才是慕容复的原型,慕容复的榜样。

慕容复一心光复大燕国,不委身于南宋发展自己的势力,以等待时机,反而老在江湖瞎转悠,注定失败!
猜你喜欢:
378.古代商业奇才:身为太傅领兵迎战前秦,大战在即仍不忘做生意
377.孤独风流:殷浩隐居墓地十年,与人争一生,流放被召的激动谁懂
376.石虎死后,其孙石闵为何改姓冉,而国号要从“赵”改为“魏”?
375.桓温伐汉不利,却因乌收复成都,指责皇帝阳痿将其废黜
374.石勒死后石虎判若两人,荒淫无度大跌眼镜,怎叫后赵不迅速灭亡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379.苻坚80万大军压境,谢安仅8万兵仍尽情游玩被批:我另有打算发布于2021-07-09 14: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