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们的认知程度来讲,相比两汉三国西晋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对算不上是浓墨重彩的篇章。而创立西晋王朝的司马炎,名气还不如他的爷爷司马懿。如果说他在人们心中还有一点点知名,那恐怕是他“羊车望幸”的一点点桃色丑闻,而他所开创的“太康盛世”反倒鲜为人知。由此,你可能觉得奇怪,能发明“羊车望幸”这种奇葩玩法的君主,他会是一代明君?他凭什么能开创出“太康盛世”?

羊车望幸是怎么一回事?

资治通鉴》第八十一卷记载,晋武帝太康二年,即公元281年,“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竟以竹叶插户,盐汁洒地,以引帝车。东吴孙皓投降的第二年,司马炎就下诏挑选孙皓宫中的五千美女入宫,宫中嫔妃一度接近一万人。这么多美女,每天临幸谁,成了司马炎最为头痛的问题,他为了想出一个能雨露均沾的法子来,可谓是绞尽脑汁。

不过,凡事都怕较真,功夫不负有心人,司马炎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坐着羊车,让羊在宫里走,走到哪位美人的宫外停下,他就在哪位妃子那里过夜。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妃子们为了能让皇帝到自己宫里来,就不得不研究羊的爱好。于是,她们纷纷用竹叶插在门上,在地上泼盐水,以此引诱羊把皇帝的车子拉到自己的宫门前。

这就是“羊车望幸”的典故。比起“海天盛筵”,司马炎的玩法,显得更高端,也更文雅。

理来讲,生活如此奢靡腐化堕落的司马炎,怎么也不可能和“盛世”的开创者联系到一起。但事实上,且不说司马炎为什么会如此“堕落”,抛开“羊车望幸”的桃色丑闻及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政治目的,司马炎其实是一位有仁德之心和凌云壮志之人。

首先,他是一个典型的孝道传承

我们之前讲司马家族为什么能够窃取曹魏政权时,曾经讲过司马家族的儒家风范。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司马炎在他登基称帝后,把儒家的孝道弘扬到了极致。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曹奂位后,建立西晋王朝。他的父亲司马昭死后,臣民依照汉文帝百年来开创的习俗,只服丧三日。但司马炎“犹素寇疏食,哀毁如居丧者”,虽然他也脱下了丧服,但仍然戴白帽子,吃素,悲伤依旧。三伏天,司马炎要去拜谒崇阳陵,群臣因为担心天气太炎热,他太过伤感会伤身,都劝他别去了。他却说,我去瞻仰先人陵墓,身体和精自然会更好。群臣上奏请求他节哀顺变,穿正常的衣服,吃正常的饭菜,他说“朕本诸生家,传礼来久,何至一旦便此精于所天!”意思是我本生在儒者之家,礼法传习已久,不可能旦夕之间就对自己的父亲改变了这种感情,坚持守孝三年。

不仅是对父亲司马昭这样,他的母亲文明皇后王元姬去世时,群臣再次劝谏他守丧三日即可,他却说:“受终身之爱而无数年之报,情所不忍也。”群臣坚持请求他以体为重,他反过来劝告群臣不要因为他的过度悲伤而忧虑,仍然坚持带白帽子吃素三年。

自汉文帝以后,亲人去世只需服丧三日已成习俗,但司马炎身为一国之君,仍然坚持传承孝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作出了孝义为先的导向,也让他有了更多被群臣百姓所称赞的群众基础

其次,他是一个典型的仁德践行者

司马炎生于曹魏末期,对当时苛刻奢侈的风气深恶痛绝,所以一建国,他就从自身做起,倡导仁厚节俭。咸宁四年(278年)冬天,太医司马程据进献了一件雉头裘,就是用鸡头上的羽毛制成的裘衣,司马炎在大殿前当众把这件大衣给烧掉了,还下诏朝廷内外,如果有人敢献上貂皮貂绒这种名贵服装的,就叛他的罪。

当有关部门提出太子向老师行礼时,应该与常人有所区别,司马炎说,“夫崇敬师傅,所以尊道重教也,何言臣不臣乎!”坚决让太子给老师行拜礼,如同常人对老师一样。

司马炎对待禅位的曹奂及其族人、被曹魏政权禁锢的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及其族人,包括蜀汉投降的刘禅及其族人,都是十分宽厚仁慈的,先后解除了对他们的禁锢,让他们能够像普通臣民一样生活,不再加以软禁。

在对待大臣和百姓方面,司马炎也无处不体现他的宽仁。比如太常丞许奇,因为其父亲被诛,群臣认为不宜在司马炎身边供职,司马炎既感念他父亲的威望,又赞许他的才能,反而提拔他担任祠部郎。再比如司隶校尉李憙揭发山涛、司马睦等人霸占官府稻田,司马炎却下诏称“涛等不贰其过,皆勿有所问。”意思是如果他们不再犯,就免于追究。

司马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仁德的帝王了,有时候对大臣宽容到赏罚不分明的地步,弊端当然是有,但反过来讲,他的仁德,更让他得到群臣百姓的拥戴。

第三,他特别重视民生

仁义礼智孝,这在儒家思想中是一脉相承的,以这样的思想为人处世,也必能体现治国当中。司马炎以仁德治国,集中体现在他改革法律和发展经济上。

泰始三年(267年),司马炎就颁布实施了《泰始律》,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第一步儒家化的律法。比起曹魏的律令,《泰始律》在处罚犯罪上显得更加宽容,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删除了“枭、斩、族诛、从坐”这些残忍的条款,对女性的判处也有从轻从宽的倾向。这让西晋建国初期阶级矛盾和人口锐减的问题得到极大地缓和。

由于三国乃至曹魏后期各个政权都储备着大量军队,战争不断,而且年轻力壮的男人多在当兵,农业荒废,生育率也很低,这也是百姓生活十分艰苦的重要原因。而且,乱世之中,皇室和权贵们争先恐后地霸占土地,农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当时,一个不起眼的杂牌将军庞宗就占有良田几百顷,更不必说那些达官贵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发展经济,就得解决土地和人口问题。

在土地问题上,司马炎制定了“户调式”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三个主要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对老百姓按性别年龄进行分组,比如男女16至60岁为正丁,不同的性别和年龄,缴税的多少也是不同的,同时限制贵族官僚们占田的数量,这让每个农民都能合法地占有应得的田地,很多地主的佃户都纷纷脱离地主领取属于自己的土地,还有一些农民大量开垦荒地,农业经济发展效果十分明显。

在人口问题上,司马炎下令17岁的女孩儿必须嫁人,否则由政府分配老公。同时,招募蜀汉的百姓如果愿意迁徙到中原的,免除徭役20年;东吴愿意来中原的官员和百姓,分别免除徭役10年和20年。刚才所讲到的品官占田荫客制度,除了限制达官显贵占田的数量外,实际上也对他们设置了允许拥有奴仆数量的上限,这就解放了很大一部分生产力,让更多人可以从事农业生产。

同大多数皇帝的做法一样,司马炎也亲自种田,以显示其重视农桑,比如《资治通鉴》第七十九卷就有记载,泰始四年春,“帝耕籍田于洛水之北。”与其他帝王不同的是,他还想到了通过政府建立粮库的方式,来解决农业丰荒之年和通货膨胀的问题,丰年收购粮食存储,荒年就低价抛售,稳定粮价,维持老百姓的正常生活。

这些措施,对改善西晋开国初期社会经济状况和百姓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时还有“天下无穷人”的民谚。正是由于司马炎的“仁”,开创“太康盛世”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何看待“羊车望幸”的桃色丑闻呢

我们知道,司马炎在灭掉东吴统一全国后,意志有些消沉,《资治通鉴》是这样说的:“帝既平吴,颇事游宴,怠于政事,掖庭殆将万人。”这一万人,除了从东吴孙皓宫里抢来的5000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那些士族门阀大家的闺女。司马炎曾下令让州郡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女儿入宫选拔,按我的理解,这与限制他们占田和奴仆数量的政策是并行的,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限制士族豪强家族之间联姻,以巩固皇家权力。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典型特点就是,士族门阀是一股可与皇权相抗衡的政治势力,这就好比如今美国的财团可以左右总统一样。司马炎其实算不得是好色之君,因为在选拔达官显贵的闺女入宫时,他并没有直接参与,具体执行时都是他的老婆杨皇后在负责,也就是说,选拔来的官二代闺女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白富美,他根本就不关心,也不会强求。

所以,我们只能说司马炎推行一些政治措施时,可能考虑不够全面,手法也并不十分高明,但他的人品和推行这些措施的本意是好的。而且,后宫人数之众,包括挑选达官显贵之女入宫,只是对这些士族门阀造成了伤害,并没有影响到普通老百姓。总体上而言,开创“太康盛世”,老百姓生活美好,正是得益于司马炎的“仁”。
 
猜你喜欢:
355.放牛娃邓艾大器晚成,官二代钟会火箭提拔,为何都把一手好牌打烂
354.如果不是刘阿斗的无能,蜀汉的败亡大可书为一段悲壮的史诗
353.魏晋交替,司马家族得以成功篡夺曹魏政权的深层次原因
352.蓝田生玉的诸葛恪,荣于聪明也死于聪明
351.东吴孙权晚年为何会引发二宫之争,重蹈汉武帝废戾太子的覆辙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356.有着桃色丑闻的司马炎,凭什么能开创“太康盛世”发布于2021-07-09 14:5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