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开始了他的全国巡游。从秦始皇帝二十七年,即公元前220年开始,他从都城咸阳出发,途经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宫。并在渭水南岸兴建长信宫,后改名为极庙宫,从极庙宫修路直达骊山,建造了甘泉宫前殿,并且还加修了一条甬链接咸阳,再以咸阳为中心,修建驰道辐射全国各地,大约相当于高速公路吧。


第二年,秦始皇开始东巡。在泰山想举行封大典,便叫来70名山东的儒生来商议如何举行。有儒生说:“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扫地而祭,席用秸。”意思是说,古时候君王封禅,用蒲草裹车轮,不伤害山上的草木,祭祀用的席都是用草编的,众说纷纭,秦始皇觉得迂腐,将儒生全部贬退。自己也不管那些繁文缛节了,直接下令修路,从泰山南麓修盘山公路直达峰顶,然后顺泰山背面而下到梁父山祭地。“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这件事让秦始皇看低了儒生,为其后来的焚书坑儒埋下了伏笔。自那以后,他开始巡游东海,求仙访药。


秦始皇帝三十四年,即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上书:

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李斯跟秦始皇说,过去诸侯国纷争,以高官厚招徕游说之士。现在天下已定,法令统一出自朝廷,百姓理家就要致力于耕田做工,读书人就要学习法令规章。但今日的儒生却不学习现代事务,只知一味地效法古代,并借此非议现实,蛊惑、扰乱民众,相互非难指责现行制度,并以此教导百姓;闻听命令颁下,就纷纷根据自己的学说、主张妄加评议,入朝时口是心非,出朝后便街谈巷议,夸饰君主以提高自己的声望,标新立异以显示自己的高明,煽动、引导一些人攻击诽谤国家法令。这种情况如不禁止,就势必造成君主的权势下降,臣下结党纳派活动蔓延民间。唯有禁止这些才有利于国家!因此我建议史官将除秦国史记之外的所有史书全部烧毁;除博士官按职责收藏书外,天下凡有私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人,一律按期将所藏交到郡守、郡尉处,一并焚毁;有敢于相对私语谈论《诗》、《书》的处死;借古非今的诛杀九族;官吏发现这种事情而不举报的与以上人同罪;此令颁布三十天后仍不将私藏书籍烧毁的,判处黥刑,并罚处修筑长城劳役的城旦刑。不予焚烧的,是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如果想要学习法令,应以官吏为师。


秦始皇本来先前对儒生有了迂腐的印象,听丞相李斯这么一说,觉得颇有道理,于是下令执行。所以,秦始皇焚书,实则是李斯的计策。


第二年,卢生建议秦始皇隐藏自己的行踪,然后自己与侯生等人相互讥讽、评议秦始皇的暴戾,秦始皇听说后勃然大怒,“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秦始皇下令逮捕所有的儒生,而儒生们却相互告发,经搞成了一场可怕的政治运动。四百六十余名儒生,全部在咸阳被活埋,不但如此,秦始皇还把此事公告全国,引以为戒。所以,秦始皇坑儒,乃是儒生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卢生等人妄议中央成为压死儒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不论是李斯建议焚书,还是因为儒生妄议中央导致坑儒,本因还是因为秦始皇的残暴不仁。他一统六国之后,自以为功德超过三皇五帝,大搞祭祀,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强化其残暴统治,奴役百姓,焚书坑儒也就成为了必然。


往期精彩:

43.秦灭六国,在统一制度上都有哪些创新?

42.王贲诱降齐王,自此六国尽为秦国所灭,天下一统

41.身为战国四大名将却开口闭口只要钱,是精还是蠢?

40.燕太子丹因不受礼遇,派荆轲刺秦王

39.战国名家韩非子不受重用,著《说难》而死于游说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44.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发布于2021-07-09 15: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