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 观史关注


曾国藩VS左宗棠


曾左二人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不仅挽救大清朝廷于将倾之际,对后世更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他二人虽同为湖南老乡,但关系极差。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后世也只能猜测。

 



点上方 观史关注

历史上左宗棠爱骂曾国藩是出了名的,甚至在曾死后多年,身为朝廷柱石的左仍乐此不疲。他骂曾无非一条——虚伪的假学。反反复复骂了几十年,也没骂出什么新意。

左宗棠的骂曾国藩最大特点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骂,见着文官的时候骂,见着武官的时候还是骂;见着上级骂,见着下级还是骂。他不管别人是否听过,骂曾国藩就是他的待客之道,不骂不痛快。

 

左宗棠手底下很多军官都是湘军出身,但当着他们的面,左仍是照骂不误。这些“老湘营”的军官们,曾是老领导,左是现任领导。他们既不敢得罪左,又不能说曾的坏话,好生尴尬。只得出门之后埋怨:“大帅不痛快曾公,藏在心里就是了,何必天天骂给我们呢?耳朵都长茧啦。”


左宗棠

汉族,字季高,湖南长沙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首领。一生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不久于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


照理左宗棠与曾国藩既没有杀父之仇,也没有夺妻之恨,同为晚清中兴名臣,实在没必要把关系搞的如此之僵,更没必要天天念叨在嘴上,这显然不符合人之常情!

 

一  曾左不合

 

曾左决裂是从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之后开始的,这个时间节点非常蹊跷。天京的攻克让朝廷十多年来头疼不已的太平天国终于告一段路,作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荣获绝世之功,自然让人眼红不已,左宗棠恐怕就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

汉族,号涤生,曾子七十世孙。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他还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文集《曾国藩全集》留世。


果不其然,当曾国藩将攻克天京的消息奏报朝廷之时,左宗棠也同时向朝廷上报了一份奏折——伪幼天王洪天贵福逃出了天京,被太平军将领拥戴,仍继续召集着太平军余众。

 

这是赤裸裸得拆曾国藩的台!你说你搞定了太平天国,我就说太平天国余孽未尽。不仅如此,还处处争功。两人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甚至可以说“糟透了”!

天京保卫战

当左宗棠总督陕甘讨平回乱之时,常和友人讲:“我与曾不合,现在他是两江总督,恐他会在粮饷上掣肘于我,坏我大事。”其实曾并没有如此做,反而促就了左的功业。

 

所以后代史学家往往把曾左不合归咎于左宗棠气量狭小,举人出身的他在进士曾国藩面前抬不起头,功业又没有他大,所以小媳妇的嫉妒心总隐隐作祟。真实原因真的如此吗?

 

二  明哲保身

 

曾国藩,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左宗棠,湖南长沙府湘阴县人。

 

两人同作为无可争议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再加上是铁杆老乡,怎么关系就“糟透了”呢?此事必有蹊跷!蹊跷之处就在于——两人都同时拥有绝世之功,都同时创建了一支军队。(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建者,左宗棠是楚军的创建者)

晚清四大名臣依次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历史上能同时做到这两者的人都难有好下场,“狡兔死,走狗烹;鸟兽尽,良弓藏;敌国破,功臣亡”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韩信、彭越、杨素、高颎、李善长、蓝玉等人都没能获得善终。为什么呢?因为皇权容不得功高震主的臣子!

 

难道曾国藩和左宗棠就能跳出历史的窠臼?

 

大清朝廷作为以少数满族统治绝大多数汉族的权力机构,满汉虽表面上形同一家,但内心却时时猜忌汉族大臣。特别是军队,绝不容许汉族大臣染指。但太平天国来的轰轰烈烈,很快就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其中还提到反满的口号。清廷不得不心慌。

 

不争气的八旗军队却无力收拾这个残局,清廷不得不将军队的权力逐渐让渡给汉族大臣。于是曾国藩、左宗棠才拥有了染指军队的机会。

 

最终在曾左等人的努力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所谓震主之功难封,其潜台词就是兔死狗烹。此时曾、左就不得不思量他们的后半身。推翻当时的清廷,似乎不太可能,那么只能是依托朝廷,安安稳稳落个善终就可以了。

 

要想获得善终,必先消除清廷的猜忌。于是,曾国藩在攻克天京之后,立马就上书朝廷削减湘军。

 

其实湘军在当时并没有立刻削减的急迫性,因为北方的捻军之乱仍时时骚扰朝廷的安宁。假若曾国藩恋权一些,甚至可以把捻军扰乱当作不削减湘军的借口。但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削军。

 

此后曾国藩虽做过剿捻的统帅,但以失败告终,天津教案一事更毁了他的名声。直到1872年3月,死于两江总督任上的他始终也没能入居朝廷中枢。后半生虽不至于惨谈,却有着莫名凄凉。

 

左宗棠为了消除朝廷猜忌,走上了“爱骂曾国藩”的道路,其目的无非是向朝廷表忠心——我瞧不起曾国藩,怎会和他来往,更不可能和他造反滴,请朝廷放一百二十个心。除此之外,举人出身的左宗棠还非常计较“功名”。

 

左宗棠在西征的路上,恰逢朝廷大考。他立刻上书朝廷,表示要放下军队,回京参加考试。估计慈禧看到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荒唐”,科举算老几,不就为了当官吗?你官至总督,小吗?不过慈禧并没有发作,还特意的赐他“同进士出身”。意思就是你老实的打仗带兵吧,不用考试,也享受进士待遇!

 

左宗棠如此“计较”功名,与王翦贪田异曲同工,消除皇帝猜疑而已。

 

如此等等招术,无非是跳忠呢,以求保全自己,曾左不合只是其中的一种。假若没有这些,留给我们的故事恐怕就不这么简单啦!

 

结语

 

经过十多年的太平天国运动,风雨飘摇的清廷总算挺过来了,留下了“同治中兴”。作为朝廷柱石的曾国藩、左宗棠也走过来了,最终获得了善终,难能可贵。

 

记得在1872年曾国藩死后,所有人都以为左宗棠不会致祭,但他却送来了一幅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相期无负平生,短短六字道尽了背后的故事。曾左不合不过是他们演给朝廷的一出戏罢了。


—完—


长按二维码

小子原创,欢迎交流!

您的关注留言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欢迎转发

作者 ; 

往期经典

拍马屁哪点事!司马迁都不能免俗

曾国藩识人用人之道——广中有慎

论普通人的政治观

读《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有感

小人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百年公案“曾左不合”?骂人的权谋艺术发布于2021-07-13 10:16: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