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治人,无治法;师古者,师其意,不师其迹。

——清圣祖康熙

井田制之争的缘由

 

儒家,自孔子之后,不知出了多少假学、伪君子,而王莽或许就是那个“集大成者”。他们言必所称的“三代”,不是也有夏桀和商纣吗?他们对国家的思考,其中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行三代之法,复井田之制。西汉时的井田制之争,集中了儒家对于当时国家建设的思考,在当时的争论不亚于当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之间的是是非非。从儒家看来,三代能享国长久主要的原因是封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井田制。

 

战国时候,秦行商鞅之法,“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西汉惩于秦二世而亡,在总结秦亡的原因时,就把问题归结于商鞅变法留下的隐患,“制阡陌,废井田”。带来的后果就是“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

 

西汉时,承秦制因循未改。由于土地为民所有,可以自由买卖,造成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一句话就是贫富悬殊太大,已经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晁错在上汉文帝《论贵粟疏》的时候,提到重农抑商的国家战略,允许富人用粮食换爵位。于此同时,汉文帝多次下诏减轻民众负担。到汉武帝初继位时国库充盈,证明这些策略还是有效的。到汉元帝、成帝时,贫富悬殊的现象再次突显,此时欲革前代之弊,防止兼并现象越来越显得紧迫,但已经积重难返。当朝的权贵们都以为不便于己,虽然朝廷有其令,但根本不能实行,错失了改革的时机。

 

王莽改制的失败

 

王莽篡汉后,为了解决当时国家面临的兼并问题,解决之道看似只剩下恢复井田制这唯一的出路。在一系列舆论的造势下,王莽决定以周公传人自居,打造空想社会主义。恢复井田制,收天下田尽为“王田”,奴婢皆为“私属”,不得买卖,又施行严刑峻法,犯令者至死。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制度不完备,官吏因缘为奸,民众不小心就触犯法网,民怨沸腾。王莽看到这种情况,知道难以为继,于是下诏“王田”及“私属”都可以卖买。但此时的情况已不再控制,天下越来越乱,朝廷用度不足,开始“数赋横敛”,民众越来越贫困。终致爆发大面积的农民起义,天下归于大乱。

 

王莽恢复古制的失败,证明了盲从的改革——看似美好,实则迂腐。至此井田制之争才告一段落,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在无人提起(当然也有人提过,但大家当他经病)。

 

井田制为啥不行?

 

为什么要恢复井田制?当时的原因在于:豪强愈多,兼并愈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朝廷虽有减税之名,而老百姓无受惠之实,造成“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的局面。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是一个大家都不满意的局面,在这里我以数据来举例分析:

 

假如朝廷的税率为10%(西汉的时候,实行过十五税一、三十税一,但真实的可能有偏差),豪强占有全部的田产,民众只能依附豪强而租种其田。豪强承担上缴朝廷的租税,向佃户收租的比例为50%。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民众的真实税率为50%(他们没有资本,田是租的,但税率如此之高,一旦灾年,肯定难以为继,趋为无赖子弟、占山为盗就是一个必然问题),心里肯定有怨气。豪强的真实税率是20%(上缴朝廷的10%除以自己所得的50%),他们挥霍的同时,手里虽然提着LV,心里也觉得税率太高(因为他们拥有资本,可以不劳而获,但真实税率让他们觉得自己付出的太多,享受的太少)。

 

贫富的差距并不是简单的强弱所造成,更有历史原因,比如有富二代、穷三代。但富二代的能力并不一定比穷三代的能力强,但因其通过继承而拥有财富,穷三代只能依附为佃户。正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造成阶层逐渐趋于固化,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小,一旦出现天灾人祸,抵御风险的能力往往很差。所以历史上灾年往往会爆发农民起义,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要解决贫富悬殊,加强社会流动,在当时看来,限制豪强拥有的田产,让天下人都能有田可耕,井田制不失为一种选择。但为什么就失败了呢?后代分析史不绝书,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是封建制的崩溃,井田制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夏商周的时候,各国疆域小,民众少,且国君都是世守基业,井田制在小范围内简单行。但战国以来,各国征伐,疆域日广,秦废封建而用郡县。国家不再是以往的小国可比,井田制在一个大的疆域难以行得通,特别是秦废井田制,把田产分给百姓,并可以买卖。而买卖成为兼并之风的重要原因。封建制的基础已被彻底破坏,特别是郡县制的建立,官僚阶级的兴起。要重新恢复到原来的井田制,就必须要恢复原来的生产关系,这怎么可能?所以也无怪乎人们讥其为书生之见。

 

知古鉴今

 

无论是夏商周,还是秦汉以来,国家的目的就是让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对外可以御侮,对内可以保民。而井田制作为一种资源分配方式,其作用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服务。如果脱离目的,即使其方式如何的高大上,如何的有效率,只会沦为空谈。目的与方式的关系不能颠倒,若本末倒置,其结果不仅不能达到目的,还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王莽时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就是最好的例子。

 

反观现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争论也是陷入这种误区。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其目的是围绕民富国强服务,而不是为了市场而市场,为了计划而计划。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的总设计师认识到这个本质问题,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是目的,而计划与市场是手段,手段围绕目的服务。反观很多本末倒置的人,是不是为了计划而计划呢?

 

西汉的灭亡,不仅仅是王莽篡汉那么简单。当时豪强兼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用今天通俗的话来讲,这不就是典型的贫富差距太大吗?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当时西汉朝廷有人是看到这个问题,但是迫于阻力,没能解决好。放到今天,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历史在很多时候都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做,而是告诉我们不能怎么做。今天的基尼系数节节高攀,存在的隐患有如吹胀的气球,一捅就破,后果不堪设想。而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既要保持气球的弹性,又不至于一捅就破。


感谢大家 “鸣源堂之无名小子”,绝对原创,只做交流。点击“添加朋友”,输入“鸣源堂之无名小子”, ;或者长按二维码,进入自动识别, ,不试一试吗?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井田制咋就不行?发布于2021-07-13 10:3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