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人物故事”,春秋五霸




接上文


《烈女传》中载:柳下惠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欲商议他的谥号,哀悼他的生前事迹。知夫莫如妻,柳下惠的妻子说:你们虽为弟子,但还是不如我对他了解的更深刻。于是自己作词,高度概括了柳下惠的人生

?

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

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

屈柔从俗,不强察兮。

蒙耻救民,德弥大兮。

遇难三黜,终不蔽兮。

恺悌君子,永能厉兮。

嗟乎惜哉,乃下世兮。

庶几遐年,今遂逝兮。

呜呼哀哉,泄兮。

夫子之谥,宜为兮。

?

“惠”字,仁也,古语中有柔顺、和顺之意,爱民好与曰惠,柔质慈民曰惠,有慈者不忍、谐和之意。

?

以“惠”赞其夫,表明了姜氏对丈夫的敬仰之情,一个男人能给妻子留下如此完美的印象,可见他们夫妻志同合,夫唱妇随。姜氏也是百岁后过世的,夫妻皆长命百岁。

?

?

柳下惠墓(和圣墓),位于山东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高庙村东。最早关于和圣墓的记载,见于明·嘉靖《泰山志》卷二《遗迹·帝王》载:“柳下惠墓:在州治东南一百里,村人尚多展姓者,村名曰柳里村。”


?

柳下惠的和圣墓,历来受到人们的保护。,中间要经过国,道经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采樵者,死不赦。”柳下惠在各诸侯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县毛蜀云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为防汶水冲蚀,在墓南、西、北各筑土堤,东南垒石坝三十丈加以保护,并植杨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树,青丝万条”的古风重现。

?

?

柳下惠的评价


在此后的100—300多年间,柳下惠的为人处事,仍为两位圣人孔子孟子所推崇。

?

?

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但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礼聘他,却都被他一一拒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选自《论语·微子》: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史料上,关于其被三黜还是四黜,不一致,这里就取原文的本来写法,其他地方仍为四仕四黜)

?

柳下惠选择坚持“直道而事人”,最后只能去官隐遁,成为“逸民”。《论语》记载孔子对柳下惠的评价是:“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意思是,相比伯夷叔齐的宁肯饿死也不食周粟,柳下惠肯降低自己的理想,虽然屈辱了身份,但是能做到言行举止合乎道德和理智。

?

?

孟子对柳下惠非常推崇。柳下惠对个人的处境无怨无艾,也无所求。孟子称他:“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自己被遗弃,也不怨恨;自己贫困.也不忧愁)柳下惠认为去处行止,都不必认真计较。孟子称他:“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牵住他,叫他留住,他就留住。叫他留住就留住,是因为他感到并没有必要离开某个地方)

?

《孟子》一书曾把柳下惠伯夷孔子并称四位大圣人,认为他不因为君主不圣明而感到羞耻,不因官职卑微而辞官不做;身居高位时不忘推举贤能的人,被遗忘在民间时也没有怨气;贫穷困顿时不忧愁,与乡下百姓相处,也会觉得很愉快;他认为自己和任何人相处,都能保持不受不良影响。因此,听说了柳下惠为人处世的气度,原来心胸狭隘的人会变得宽容大度,原来刻薄的人会变得老实厚道

?

孟子认为,像柳下惠这样的圣人,是可以成为“百世之师”的,“柳下惠,圣之和者也”,这也就是“和圣”这一称号的由来。

?

?

柳下惠与盗跖是兄弟么?


盗跖”为一人名,是指一个名叫[zhí](又作蹠[zhí]、雄)的大盗,又名柳下跖柳展雄。据传,他是柳下惠(展禽,前720—前621)的弟弟,说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该传说的主要出处,来自于《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

故事写的是盗跖孔子之间的对话。孔子规劝盗跖,反被盗跖严加指斥,称为“巧伪”之人。盗跖用大量古往今来的事例,证明儒家圣君、贤士、忠臣的观念都是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儒家的主张是行不通的,就连孔子自己也“不容身于天下”,因为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孔子(前551—前479)让颜回(子渊,前521—前481)驾车,子贡(端木赐,前520—前456)作骖乘[cān chéng]古代乘车陪坐在右边的人),同去见盗跖(生卒年不详)。盗跖说到子路(仲由,前542―前480)战死的事情。

?

但从时间点上看,颜回卒于前481年,子路卒于前480年,颜回早于子路亡故,这是矛盾的事情。后世不少学者认为,这一篇是秦汉时期的伪作,在西汉时期窜入杂篇之中,流传了下来。展禽,生于前720年,卒于前621年,已经是100岁的高寿之人。盗跖若作为展禽之弟,最晚也应于前670年左右成为大盗。孔子生于前551年,收徒众多亦是在前500年之后,俩人相差了近200年,如何也不能相见。

?

有人说盗跖是春秋末期的起义领袖,和孔子同时期,处于三家分晋之前的节点;也有人说他是黄帝时期的大盗。这个人到底是否存在暂且不论,但关于盗跖的传说确实很早以前就已流传。而《庄子》中的这一篇,也就是在这个传说上发展而来的。

?

?

“盗跖”,代表的是先秦时代里的叛逆者。称他为“盗”,当然是基于封建统治者的观点,孔子眼里的盗跖就是“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的、吃人肝的人物,但同时又不得不赞美他“心如涌泉,意如飘风”,而且兼有“三德”。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是最有故事可写的人物,这可能也是盗跖的传说,被写入《庄子》之书中的原因所在吧。

?

对于我们来说,盗跖是否为展禽之弟已不重要,从前文写扁鹊时候就可以看出,古人也会套用不同时代的著名人物,来编写整理寓言故事。从而传递一个思想,起到教育启迪的作用,文字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对于盗跖这个人物是否真实,我们也就不必过于纠结了。

?

?

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年1976年)强调,“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特别信奉孟子的说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来不盲目迷信传统文化中的所有内容。

?

主席于1964年春做过一首诗——《贺新郎·读史》。下半阙如此说:“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通读完了二十四史,我已满头白发,我自己的人生也走到了暮年。回顾起来不过是那些同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什么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有多少人为其白首执迷。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难道是真风流?我看不尽然!盗跖、庄蹻、陈胜、吴广这些敢于揭竿而起挑战统治者的权威的人,那才是真豪杰。歌声意犹未竟,不觉已是东方曙色初露了,中国革命胜利,也为历史谱写了新篇章。)

?

盗跖庄乔陈胜,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不走寻常路”的人物。在不同历史、不同统治时期,对他们的定性亦不同。但在主席眼中,这些都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们揭竿而起,反抗剥削阶级,是赫赫有名的“造反”英雄。毛主席充分肯定“奴隶”、“卑贱者”的历史地位,称赞他们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风流人物”。


?

题外话

?

人生老,青春即逝,转眼就是暮年,真就是“一篇读罢头飞雪”……

?

读史可以明智,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读书会让我废寝忘食,尤读史书的时候。那一行行方块字,总能让我感受到,那些古人、那些故事,曾经经历、感受过、彷徨过的生活。我可以体会到他们的悲,共鸣到他们的喜,并且乐在其中。

?

如果可以,大家也在碎片时间,读一本书,读一段史,让步子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吧……


最后,附上孔子和盗跖对话的原文翻译,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选择性的吸收。《庄子》其文,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书十余万字,大多都是寓言。但却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哲学领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有机会的话,值得花时间去读一读。

?


《庄子·杂篇·盗跖》?

?

孔子柳下季(展禽,柳下惠)是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叫盗跖。盗跖的部下有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扰各国诸侯;穿室破门,掠夺牛马,抢劫妇女;贪财妄亲,全不顾及父母兄弟,也不祭祀祖先。他所经过的地方,大国避守城池,小国退入城堡,百姓被他弄得很苦。

?

孔子对柳下季说:“大凡做父母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做父亲的不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不能教育自己的兄弟,那么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没有什么可贵的了。如今先生你,是当世的贤士,然而兄弟却被叫作盗跖,成为天下的祸害,而且不能加以管教,我私下里替先生感到羞愧。我愿意替你前去说服他。”

?

柳下季说:“先生谈到做父亲的必定能告诫自己的子女,做兄长的必定能教育自己的弟弟,假如子女不听从父亲的告诫,兄弟不接受兄长的教育,即使像先生今天这样能言善辩,又能拿他怎么样呢?而且盗跖的为人,思想活跃犹如喷涌的泉水,感情变化就像骤起的暴风,勇武强悍足以抗击敌人,巧言善辩足以掩盖过失,顺从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意愿他就发脾气,容易用言语侮辱别人。先生千万不要去见他。”

?

孔子不听,让颜回驾车,子贡骖乘,前去会见盗跖。盗跖正好在泰山的南麓休整队伍,将人肝切碎后吃掉。孔子下了车走上前去,见了禀报的人员说:“鲁国人孔丘,听说将军刚毅正直,多多拜托转达我前来拜见的心意。”

?

禀报的人入内通报,盗跖听说孔子求见勃然大怒,双目圆睁亮如明星,头发怒起直冲帽顶,说:“这不就是那鲁国的巧伪之人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矫造语言,托伪于文王、武王的主张;你头上带着树杈般的帽子,腰上围着宽宽的牛皮带,满口的胡言乱语;你不种地却吃得不错,不织布却穿得讲究;你整天摇唇鼓舌,专门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使天下的读书人全都不能返归自然本性,而且虚妄地标榜尽孝尊长的主张以侥幸得到封侯的赏赐而成为富贵的人。你实在是罪大恶极,快些滚回去!要不然,我将把你的心肝挖出来增加午餐的膳食!’”

?

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说:“我荣幸地跟柳下季相识,诚恳希望能够面见将军。”禀报人员再次通报,盗跖说:“叫他进来!”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又远离坐席连退数步,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喊声犹如哺乳的母虎,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

?

孔子说:“我听说,大凡天下人有三种美德:生就魁梧高大,长得漂亮无双,无论少小年长高贵卑贱见到他都十分喜欢,这是上等的德行;才智能够包罗天地,能力足以分辨各种事物,这是中等的德行;勇武、慓悍、果决、勇敢,能够聚合众人统率士兵,这是下一等的德行。大凡人们有此一种美德,足以南面称王了。如今将军同时具备了上述三种美德,你高大魁梧身长八尺二寸,面容和双眼熠熠有光,嘴唇鲜红犹如朱砂,牙齿整齐犹如编贝,声音洪亮合于黄钟,然而名字却叫盗跖,我暗暗为将军感到羞耻并且认为将军不应有此恶名。将军如果有意听从我的劝告,我将南边出使吴国、越国,北边出使齐国、鲁国,东边出使宋国、卫国,西边出使晋国、秦国,派人为将军建造数百里的大城,确立数十万户人家的封邑,尊将军为诸侯,跟天下各国更除旧怨开启新的一页,弃置武器休养士卒,收养兄弟,供祭祖先。这才是圣人贤士的作为,也是天下人的心愿。”

?

盗跖大怒说:“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而且我听说,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占有天下的缘故吗?

?

“况且我还听说,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多存积柴草,冬天就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到了神农时代,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伤害别人的心思,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德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

?

“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长长的佩剑,受教于你的门下,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暴力禁绝不轨。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这就是你那套说教的失败。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却两次被逐出鲁国,在卫国被人铲削掉所有足迹,在齐国被逼得走投无路,在陈国蔡国之间遭受围困,不能容身于天下。而你所教育的子路却又遭受如此的祸患,做师长的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立足,做学生的也就没有办法在社会上为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

?

“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流血百里。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这以上的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

?

“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身体和寿命的人。

?

“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

?

“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怪诞离奇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所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常理的人。

?

“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

?

孔子一再拜谢快步离去,走出帐门登上车子,三次失落拿在手里的缰绳,眼光失神模糊不清,脸色犹如死灰,低垂着头靠在车前的横木上,颓丧地不能大口喘气。回到鲁国东门外,正巧遇上了柳下季。柳下季说:“近来多日不见心里很不踏实,看看你的车马好像外出过的样子,恐怕是前去见到盗跖了吧?”孔子仰天长叹道:“是的。”柳下季说:“盗跖莫不是像先前我所说的那样违背了你的心意吧?”孔子说:“正是这样。我这样做真叫做没有生病而自行扎针一样,自找苦吃,急急忙忙地跑去撩拨虎头、编理虎须,几乎不免被虎口吞掉啊!”





?

分享春秋故事,传承中华文明



春秋战国地图,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游戏,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电视剧,春秋战国故事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春秋战国43——”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和”大盗“盗跖,据说是兄弟?(二)发布于2023-08-22 1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