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在很久以前,或者准确点说在宋朝以前,一直是经济和文化心所在。尤其是在先秦时代,因为有着更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

而且随着“中原”文化的辐射,北方一直被定义为国家的中心,所以才有了“中国”的称呼,甚至有了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概念。但是,也正是因为是经济中心,才引起了四方的侵扰,尤其是北方游牧民族。所以有了秦始皇帝的北击匈奴,有了汉武皇帝的“封狼居胥”。

但秦皇汉武这样惊艳的武功毕竟可遇不可求,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随着战争的推进,尤其是受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所带来的战乱影响,随着历朝历代的分分合合、南北交替,我国的经济重心,不得不向南方倾斜。


  • 初现端倪的“三国鼎立”时代
东汉末年时期,因为“黄巾起义”,导致了北方各军事集团割据局面的形成。而彼此割据,相互之间势必引发战火,这就导致人口大量死亡或迁徙,而人口的减少势必造成生产力的缺失,于是出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史书记载,曾经生产力密集的地区,往往“百里绝而无民者”。

随着各大小集团的兼并或吞没,最终形成了北方的曹魏、南方的蜀汉和东南方的孙吴为首的三大集团鼎立的局面,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国时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所以我们一般认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最早成形于黄河中下游地区。虽然考古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无论从延续时间上还是密集程度上来讲,都是黄河地区为重。

所以,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之所以曹魏的北方集团最后完成统一,很大程度上就是依赖了北方相对南方更加完善的经济和社会制度。比如能获取更多的战争必需品---粮食,比如能获得朝代建立必需的---以北方势力为首的世家大族的支持。

虽然三国的胜者最终是北方集团,但其实南方集团对时代发展的贡献更大。也正是他们的坚持,他们对南方的文化融合,尤其是他们的一系列农业改革,南方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

先是蜀汉,他们对南方蛮族势力的围剿和收编,让南方更加趋于统一;身为丞相诸葛亮还实行了一系列利民改革,比如打击豪强,采用闭关息民、务农植谷的政策等;另外,蜀国对冶铁、煮盐、织锦等重要手工业,实行公营,并设立专职官员加强管理。这一系列措施,让蜀汉更加富足,激活了南方的活力。


然后是孙吴,孙吴地区,有为数不少的北方难民。这些北方的难民中有些是富裕人家,也有些手工业者。他们来到江南,不仅带来了钱财,也带来了相较南方更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文化,为当时还非常贫困的江南带来机遇。比如,牛耕的技术大概就是此时才在南方得到应用和普及。

由此,南方的经济开始激活。


如果说三国时期是南方经济的激活阶段,那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启动阶段。西晋经过了短暂的统一,马上迎来了“八王之乱”,之后到了十六国时代,北方就是长时间的战乱和经济大萧条。这场乱局,让北方黄河流域大病初愈的经济系统重新遭受了重创,也把北方人民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重新击垮!


于是,更多的北方人选择了走到南方去!而此时,政府也抓住机遇,发布了许多合乎时宜的政策。比如东晋政府就建立了许多外来人口郡县,特别免除了南迁人民的徭役,有了人口的加持,南方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


不仅如此,在农业发展的带动下,经济复苏,手工业也迅速发展。荆州和扬州趁机跻身为江南丝织品的重要产地 , 矿冶业也开始兴盛 , 江南出现了著名的梅根冶。同时,北方人才的涌入,也让造纸和制瓷技术普及开来,甚至达到很高水准。此外,南方的优势产业造船业也日渐发达,最重的大船,可以达到二万斛(相当于现在的100吨)。

由此,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开始迅速发展起来。 


  • 隋唐时期的“大船扬帆”和安史之乱
提到隋炀帝杨广,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昏君,他的暴政让刚熄灭不久的战火重燃,人民再度陷入黑暗。但是,他有一项功绩是无法泯灭的,就是修建了“祸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京杭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毫无疑问是苦了当时的大众,也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从另一个层面讲,它也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方便了政府对南北军事的调度,对国家的统一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而到了唐朝,大运河的作用就更加显现。京杭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让南北得到互通,经济人文更加融合。北方保暖的皮革和坚实的木材运到了南方,南方精致的丝绸和沁人的叶送到了北方,这些都对南北经济均衡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农田灌溉,大运河功不可没。顺着运河的航,唐朝开展了许多引水蓄水工程,这些工程不但把水源输送到了少水地区,也把水患地区的水引入运河,起到了双赢的作用。

由此,运河地区人口大幅增加,成为新的密集人口区,也就形成了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到了唐朝后期的安史之乱,北方因藩镇割据而成为主要战场,社会经济被摧毁,人才大量涌入南方,这使经济重心迅速向南方转移。而南方地区,也抓住机遇迅速调整,耕地工具曲辕犁普及,水车也在农田广泛使用,农业由此开辟新天地


基于此,手工业和矿冶业随后崛起,甚至矿业一度超过了北方。加上南方极具优势的造船业,南方的经济水平,渐渐开始超过北方。也就是这时,广州开始成为主要对外贸口岸。《旧唐书》里说,“赋之所出 , 江淮居多”,可见当时国家的财政收入,大部分来自南方。


唐朝灭亡之后的时代,军阀混战,此时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入侵,北方地区的经济体系迅速瓦解,人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于是,在历史大潮的推动下,又出现一波人口南迁的高潮。而此时的南方经济的复苏,呈现出一片繁华景象。最终,到了北宋时代,南方基本在各方面超过了北方。

最主要的农业方面,以前不适合种植水稻的江浙地区,渐渐培育出适合当地的水稻品种,极大增加了粮食产量。不止如此,水利事业得到大力发展,农业工具也得到改进,相比此时的北方,南方成了名副其实的高产量区。


其他方面,因人口密集程度开始超过北方,在手工业上,南方渐渐超过北方;以前北方的优势产业纺织业,此时也成了南方的优势;南方本土产业造船业,更是碾压北方,甚至开始出现航海用罗盘;如今全国闻名的“景德镇”瓷器也在这时开始发展;以杭州为产业基地的雕版印刷开始崛起。

据统计,北宋熙宗十年 , 全国商税总收入南方占总数一半以上 , 说明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完全超过了北方。


尤其是到了南宋,在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多重加持下,南方和北方简直像调换了位置。不止在经济上,在人口上,南方也已经超过了北方。借着人口红利,南方的农业水平迅速提高,粮食亩产达到6~7石,堪称古代历史之最!没错,就连后面的明清时代都没有超过他!

至此,经济重心完全倾向了南方,“南强北弱”局面彻底形成,直到近代,国家统一稳定以后,局面才得到缓和。

  • 总结:我国之所以出现经济重心由北到南的的转变,战争是主要因素。战争直接导致了政治中心的改变和人口的大量迁徙,从而引导了经济重心的转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最起码眼下短期内还是这种情况:人口是主导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经济重心的转移史,其实是战争引导的人口变化史。

点我说话 


吴越春秋史话txt春秋五霸春秋航空春秋战国地图春秋战国历史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由我国历史上各朝的战争史,看经济重心由北到南的转变发布于2023-08-22 11: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