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以词名世,不仅是宋代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光耀史册的第一流女作家。李清照的词作融入了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词作的内容、风格随着作者境遇的改变而有所不同。作为一位蕙质兰心的女性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自有其独特之处,即在词中展现了其女性意识和自我形象。而大量花草意象的使用,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男性词人也有写花的,如周邦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晏殊的“朱阑向晓,芙蓉妖艳,特地斗芳新”。然而,一则数量不如李清照多;二则李清照写花又不仅仅只是写花,更是写她跌宕起伏的一生;三则李清照的女性身份使她能够更加细腻地感悟大自然,体悟花开花落的缠绵情思。李清照在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花意象,如梅花、桂花、菊花莲花。这些花意象大多形象鲜明而含义丰富,能够折射出作者或幸福或流荡或悲苦的人生境遇。自古红颜薄命,常以花比喻美人,而如李清照这般才华横溢、惊艳卓绝的女子更是生命如花。千年之后,我们仍在这里,沿着她生命的轨迹,追寻着那些姿态各异的花,叩问那颗高洁不屈的灵魂

一、少女时期:误入藕花深处

个体的成长不能忽略时代的背景,封建社会女子的才华亦很难脱离家庭的滋养。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北宋虽不似唐代繁华强盛,但自开国起实行“右文”政策,重视科举,提倡教育,这极大地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朝廷官员,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宋时的士大夫家庭大都颇为重视对女子的教育,李清照幸运地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

从《如梦令》等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钟灵毓秀的深闺少女拥有怎样一段纯真烂漫的岁月。在夕阳将暮未暮的余晖中,有一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醉之后的娇憨少女乘舟而来。她趁着酒兴随意地划桨,全然不顾身处何方,也忘了回家的归路。当她闯进荷塘深处,目之所向尽是肆意生长的藕花。她不由得用力地指挥着船桨,想回到正确的路,却因声响太大而惊起花丛中的鸟儿。日后的李清照总是一遍又一遍意犹未尽地想起这次酒醉和那样生气勃勃的景色,心中总是涌起满足的喜悦。李清照的一生跌宕起伏,尝遍人间冷暖,但好在少时的她仍有那样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榆生在《漱玉词叙论》中写道,“矫拔空灵,极见襟度之开拓”。“空灵”是形容景色意境,“开拓”是形容李清照的胸襟气度。野外生长的藕花,天地间自由飞翔的鸟儿,这些是很平常的景色,但却有一种充盈的生机和活力和生命最初的质朴和天真。而这样的生机和活力不正和李清照独特的气质相吻合吗?她饱读诗书,是传统的大家闺秀,却并不仅仅是一个养在深闺的女人。在齐鲁大地生长起来的她自有一种洒脱爽朗。

《点绛唇·蹴罢秋千》这首词最能代表李清照纯真美好的少女情怀。“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首词源自晚唐诗人韩偓,但从李清照口中一出,体现了别样的细腻感触,少女的天真烂漫跃然纸上。同样描写妙龄少女的还有李煜的《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生动刻画了情窦初开的少女赴情人约会的情景,行动姿态立现纸上。然而将两首词放在一起欣赏,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出其间微妙的差异。李煜的词向来以白描手法取胜,本词更是不落俗套,较之一般文人士大夫的词更显得生动形象。李煜是至真至情至性之人,他描写深爱的少女深夜赴约这样一件韵事,可谓极尽风流,笔下的女子也是不胜娇羞,惹人怜爱。但到底是由男子之口,揣测少女的心理状态,难免留下封建男子的精烙印。李煜笔下的少女是美好的,她向往爱情并勇敢地追求爱情,并希望对方感动于她的艰难而更加的怜爱珍惜她。而李清照词中的少女形象也就是词人的自我形象,她活泼纯真,并多了一份俏皮与灵动,面对朦胧的爱情她没有一味顺从温驯,而是更多地体现女性的自我意识,风韵天然。假若没有李清照,我们无从了解旧时女子真实的情感状态。她们并不只是传统士大夫笔下的千人一面,除了涂抹脂粉、企盼君归,她们仍有自己美好的愿望与憧憬。

二、少妇时代: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可谓是门当户对。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为当时的吏部侍郎,后于崇宁年间官至宰相。从后世所有流传的作品和典籍中,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夫妇情投意合,感情深厚。赵明诚赏识李清照的才华,夫妻俩能在精神境界上达到一种和谐,这在封建社会不可谓不难得。后世同样以深情著称的词人纳兰性德曾写过一首思念亡妻的小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寒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的妻子卢氏多才多艺,精通诗书,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只可惜成婚三年后,卢氏因病去世,这给纳兰性德的心灵造成不可平复的伤痛。小词的下阙是对往日幸福生活的怀念,“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一典故恰巧出自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闲来无事以茶赌书,各自指出某事出在哪本书哪页哪行,说的准的那人便为胜者,可以举杯饮茶。纳兰性德以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妻子,意在表达自己与卢氏的款款深情以及丧失知己的无限哀伤。那么同样的,反推回去,我们可以知道,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夫妇感情是深厚且令人羡慕的,以致流传后世成为佳话。细细分析,这样的夫妻实在不是太多。首先,这名女子要有极高的文化修养。封建社会中女子社会地位低下,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多,但宋代文化氛围浓厚,士大夫家庭的女性也要有一定文化水平,故也产生了一部分掌握知识的女性。如南宋著名女词人朱淑真,其蕙质兰心较之李清照也不遑多让。其次,这名女子嫁与的丈夫要与其情投意合,爱好相仿。我们都知道,古时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没有当事人参与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二点便不显得容了。生于仕宦之家的朱淑真,自幼聪慧,善读书,但婚后夫妻志趣不合,一生爱情不得圆满,郁郁而终。古时的女子没有施展政治才能的可能,爱情和丈夫便是她们全部的情感寄托。尤其是对一个情感细腻、内心敏感的女词人来说,嫁与一个不解风情的男子,这是何等地叫人绝望。朱淑真号幽栖居士,词集名为《断肠集》,于此我们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绝望和凄凉。再次,这名女子要有独立的人格,并能得到丈夫的尊重。古时的女子是受着“三纲五常”的道德观长大的,她们学习文化知识,为的是更好为家庭和丈夫服务。这样的她们,有多少能和丈夫以一种相对平等的身份,“赌书消得泼茶香”呢?这样具有人文意识的风流韵事,更多地发生在士大夫之间,而非夫妻。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存在的爱情,是真诚并且难得的。

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曾写过《减字木兰花》这样一首甜美芬芳的小词。《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支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自小便是亲近大自然的,少女时代的她就曾经“误入藕花深处”,初为人妇的她买花赏花、与花比娇。《东京梦华录》有过这样的记载“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棣糖木香,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清奇可听。”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仿可以看见千年之前的临安城中,下过雨的青石板路响起各类花的叫卖声,小楼之上临窗而坐的李清照不由得心中一动。她买来一支带着露水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清丽可喜,惹人怜爱。花儿是那样美,李清照也起了好胜之心,于是将花朵斜插于乌发之上,并娇嗔着要赵明诚说出人与花何者更胜一筹。李清照容貌如何,现存可考的资料中并没有记载,想来不会太差,加之文学所赋予其的灵性才气,那刻赵明诚眼中一定是人比花娇,定叫他看痴去了。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后生活琴瑟和鸣,虽不能日日厮守,但别离只能让团聚时刻显得更加珍贵。据《金石录·后序》可知,每月初一、十五是赵明诚从书塾回来的日子,夫妻俩便会共同出行,结伴去繁华集市搜求古玩,回家后共同欣赏考证。赵明诚自幼酷爱金石,夫妻俩婚后收藏了不少书帖字画。即使在日后南渡途中,李清照孤身一人,流离失所,也不肯舍弃这批收藏。想来也有念及那段幸福时光的原因吧。

《醉花阴》,曾用《漱玉词》这一词牌,而李清照《漱玉词》中的《醉花阴》就更是耐人寻味了。《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是李清照婚后创作的,写于和丈夫分别的重阳佳节,抒发的是独守空闺的孤独寂寞和对丈夫的绵绵思念。据说李清照将词作寄给丈夫,赵明诚感动于李清照的缠绵深情,同时惊叹于妻子的才华,跃跃欲试,想与妻子比试才华的高低。于是赵明诚数日未曾合眼,废寝忘食,闭门谢客,一口气作了五十阙词。陆德夫过来拜访时,赵明诚把李清照的来信夹杂于他的词作中,请朋友品读评价。陆德夫接过后仔细品味后,说:“只有三句可称绝佳。”这三句便是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唐圭章在《唐宋词简释》中评价此词为“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贺铸的《青玉案》此句是比喻闲愁的名句,“试问闲愁知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运用博喻的艺术手法,用连天的烟草表示愁绪的无处不在,用纷飞的风絮表示愁绪的杂乱无章,用连绵不断的梅雨表示愁绪的无穷无尽,从而将愁绪这样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情感状态表述地如此形象生动,可触可感。李清照的三句与贺铸同妙,在于它们都很好地表达出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生动传神,且在艺术手法上独具匠心,惊人耳目。古诗词中不乏以花草树木比人的句子,但正是有前两句的铺垫在前,情感含而不露、一再压抑,才使“人比黄花瘦”蕴藏的极度愁苦的情感力量喷涌而出。这种欲扬先抑较之直接抒情,更加显得缠绵悱恻、哀婉凄绝,读来仿佛被摄取了心魄,只能感受到黯然销魂的别离之苦。


三、寡居时期:风住尘香花已尽

在人们的心目中,李清照一生将幸福圆满地发展下去。可是旧时的女子不能拥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她全部的一切都只能系于对方。再加之生逢乱世,女子的命运就如风中的柳絮,只得无可奈何地颠沛流离。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破汴京,北宋灭亡。李清照目睹江山社稷的巨大变化,和历史上无数的爱国志士一样,悲从中来,痛惜不已。随着社会大趋势的南下,李清照也只得离开她熟悉的故国家乡,来到陌生的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因病去世,此时四十六岁的李清照成为了一名寡妇。绍兴二年(1132),独身一人的李清照嫁给张汝舟,但这场婚姻并没有让李清照从容地度过一个舒适的晚年。李清照这样的女子需要的是情感的滋润和心灵的港湾,在得知张汝舟实是为了她的金石收藏而来时,李清照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对方离异。李清照告发张汝舟骗取官职的劣性,为此自己也得下狱服刑两年。幸而得到亲戚的援手,李清照入狱九天后获释。宋代妇女再嫁并不稀罕,但李清照所嫁匪人,又闹出一场风波,故此事还是给李清照招致一些损誉,一些学者甚至给李清照扣上“晚节不保”的帽子。垂垂老矣的李清照在此等打击之下越发显得苍老,孤寂的心境也无人可以理解。晚年的李清照就这样独自一人在世事无常、在凄风苦雨中寻觅她早年的幸福和欢乐

最初为“武陵桃花源”传世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寄寓着陶潜世外桃源的美好理想,可李清照的《武陵春》读来却只有无尽的哀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是怎样一副凄美的画面:风来时,枝头盛开的花朵不住颤动,风渐渐停歇时,花瓣已片片飘零。那纯洁美好的花瓣就这样跌落至泥土之中,它也会怀念曾在枝头绽放的烂漫吧。看到这一幕的李清照想到自己的漂泊和孤独,再也无心梳头打扮。曾经的她多么骄傲,还要与花比娇,现在想要开口说点什么却先流出眼泪。然而她到底是个倔强而富有生命力的人啊,听说城外的双溪春光正好,便跃跃欲试想要前往。心思至此,却突然一转,无奈地担心双溪的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满腔愁绪。身处他乡、孤身一人的李清照真的想去双溪游玩吗?也许未必,但这样的句子却不由地让人想到少女时代兴之所至、误入藕花从中的李清照。那时的她是多么轻松活泼,还带有一腔天真的豪气。前一句想去双溪游玩的轻松调子,使得后一句的哀愁分量更重、更沉。这是生逢乱世、漂泊流离的哀愁,这是孤独寂寞、无人陪伴的哀愁,这更是一位女子已拥有了不输男子的智慧、默默体会人生的无奈与辛酸而产生的超越时代、古今共有的巨大哀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首句连用十四个叠字的《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名震词坛的一首词作。乍暖还寒的秋日清晨,晓寒犹重、秋风入骨,风烛残年的李清照竟不知如何是好了,她怀着若有所失的忐忑不安,急切地四处寻找着,希望能找到遗失的美好来慰藉自己空虚失落的心灵。可触目所及却尽是一片让人绝望的荒凉冷清,李清照的内心充斥着无法言表的凄惨悲戚,这是怎样深沉的悲哀和无尽的绝望啊。古人常借酒消愁,但如今悲伤已是侵入衷肠,又岂是几杯淡酒可以化解的呢?庭院中堆满了菊花,可因忧伤而日益憔悴的李清照再无心赏花,这摇曳的芳姿又有谁来欣赏垂怜呢?坐在窗前的李清照大抵也会想起往日与赵明诚的甜蜜幸福吧,那样的日子稍纵即逝,如今独居的时光分秒都是煎熬、可谓度日如年了。窗外的梧桐伴着细雨,就像李清照内心的愁苦一样,点点滴滴,缠缠绵绵,无穷无尽。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如此遭遇,如此心境,又岂是一个“愁”字可以言尽的呢?我们虽没有这样的遭遇,无法感同身受,但千年之后读来也是要掬一把同情泪。人生在世,谁不想与所爱之人长相厮守,可说到底谁又不曾经历过别理呢?更何况世事无常,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就如风里的落叶、雨中的浮萍般浮沉,如此,历经世事之人便不可能没有辛酸怅然。

作为古时的女子,李清照这一生不可谓是不幸运的。她出生名门,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再加之自身的聪颖灵慧,拥有了卓越的诗词功底。少女时期的她肆意生长,尽情享受着外界的赞誉,就像灿烂的藕花一样,明媚又充满活力。出落地娉婷婀娜的她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中,幸运地嫁与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志趣相近,婚后虽偶有别理,却也是甜蜜幸福的。赵明诚爱她敬她,惊叹于她的才华。因未曾生育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李清照便将全部的感情寄托于赵明诚身上,而词人之心本就纤细敏感,当情感的回馈因距离而不那么立刻及时时,李清照便会产生缠绵悱恻的相思之苦。此时的李清照,好似清晨犹带露珠的杏花,清新甜美;又像柔弱的小花,因风的来去无踪而哀伤。后期的李清照经历了夫死、国破,流离失所、孤苦无依。她虽有着不输于男子的智慧,可身为女儿,她无法获得独立的政治地位,看着破碎的山河,她也只能将满腹苦闷宣泄于纸笔之上。她感于与赵明诚的缱绻深情,可她仍执着地追求自己再一次幸福的权利。得知所嫁匪人,她没有选择屈服,而是勇敢顽强地和对方划清界限,即使过程是如此艰辛。这样的境遇已经够糟糕了,然而更令李清照愁闷得是什么呢?晚年的她想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一名女童,但对方却断然拒绝,并说:“才藻非女子事也。”听到这句话的李清照该是何等地绝望啊,她自负才华,却不想在众人眼中,她终究一个格格不入的女人。千年前的她啊,在凄风苦雨中苦苦挣扎,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这才是她内心深处最无可排解的痛苦。孤独的李清照就像菊花,纵然品行高洁,却只能无奈地片片掉落于泥土之中。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她,也自有一股清刚之气,称得上“自是花中第一流”。

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 中国文学名著, 古典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自是花中第一流发布于2021-07-28 09:2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