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

      论语·述而》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

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

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今译】

冉有问子贡说:“咱们的老师孔子赞同卫国国君的行为,并且帮助他治理国家吗?)”


子贡答应他说:“诺 (嗯,好吧,让我进去问问他吧)。”


子贡于是进入孔子房中,问:“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

孔子回答说:“他们是古代贤人啊。”

子贡又问:“他们互让君位而出逃,心里有怨恨吗?”

孔子回答说:“他们一心谋求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可怨恨呢?”


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老师不会赞成卫国国君的(先生怎么能够放弃追求而与他同流合污呢?)。”


【赏析】

孔子反对一切破坏礼制秩序的战争,认为为了个人欲望而使成千上万的百姓遭殃,是极大的不仁。


本文中的卫君,是指卫出公蒯辄,他是卫灵公的孙子,太子蒯聩的儿子,蒯聩因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而逃亡晋国。


卫灵公死,卫灵公太子之子蒯辄即位,立为卫君。晋国故意把蒯聩送回卫国和蒯辄争夺君位,以达到乘机侵略、攻打卫国的目的,后被卫国抵御,蒯聩也被拒绝回国。


蒯辄和蒯聩父子俩争夺君位,展开了战争,这件事与伯夷、叔齐兄弟俩互相推让君位恰好相反,形成鲜明对照。


子贡引以提问,想试探他的老师孔子对卫出公蒯辄的态度。


这里,孔子赞扬了伯夷、叔齐,也就表明了对卫出公父子不义之战的不满。



仁:仁德,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

“求仁得仁” 想要求取仁德而最终得到了仁德,seek virtue and acquire it,义为如愿以偿,表示正好如了心愿 succeed in getting just the desired object.



卫国的南子夫人弄权


前496年(卫灵公39年),卫灵公有三位夫人,南子最受宠幸。


卫灵公乃无能之辈,卫国之政,基本上由南子控制。


孔子周游列国之初,很想在卫国任职。而南子也想招揽像孔子这样的文化名人,给自己长光。


于是,南子便会见了孔子,孔子与南子交谈后,意识到南子控制下的卫国朝政不会安宁,再加上弟子们强烈反对,于是孔子马上离开了卫国。


南子之所以最受宠爱,至少是貌美惊人,而美貌女子,免不了要吸引众多男子。


南子是宋国人,在她未嫁卫灵公之前,就与宋国大夫宋朝有私情。


宋朝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南子虽然嫁给了卫灵公,但对宋朝还是念念不忘。


在这一年,南子把宋朝召到卫国幽会。


卫灵公的太子蒯聩出访齐国,路过宋国时,听到宋国的老百姓在野地里唱歌,讥讽南子和宋朝的关系,把南子比喻为发了情的母猪,而把宋朝说成是种猪。


蒯聩深感羞耻,于是决心杀死南子。


蒯聩委派家臣戏阳速杀南子,但在关键时刻,戏阳速却没有动手。


南子觉察出了杀气,就去向卫灵公告状,太子蒯聩无奈,只好逃亡到宋国。


后来蒯聩又被晋国的赵鞅收留。


前493年,卫灵公死去。南子想让蒯聩的弟弟公子蒯郢继位,但公子蒯郢不想触动南子的势力,坚决推辞不接受,坚辞不受。


南子就让蒯聩的儿子蒯辄继承了君位,这就是卫出公。卫出公年少,权力就更集中在了南子手中。


12年后,南子不在世时,蒯聩才得以归国夺权,为卫庄公。

蒯聩立为卫庄公的二年后,晋国上卿赵鞅帅师伐卫,卫人驱逐卫庄公,卫庄公逃奔戎国,戎人杀了卫庄公,并杀了庄公的太子疾。


卫大夫石圃复迎卫出公蒯辄为君,蒯辄即已复国就驱逐了石圃。


卫国的诸位大夫们都与蒯辄(卫出公)不和睦,蒯辄于是逃奔越国。


卫国人立公子默继位,这就是卫悼公,从此,卫国臣服于晋国,国势日益微弱。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求仁得仁《论语·述而》,卫国的南子夫人弄权发布于2024-03-06 1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