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医经方

  中华中医药  

 第20180923期

调肠利湿汤应用体会


作者/  战为平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骨伤医院


调肠利湿汤,是三部六病学说创始人刘绍武先生的一张治疗皮肤病的常用方剂。我跟诊师父宿明良教授时,治疗一些皮肤病,宿老也常常用到这张方。

处方组成

浮萍30g 苍耳子30g 土茯苓30g 苦参30g 乌药10g 郁金15g 丹参30g 百合30g 牡蛎30g 瓜蒌30g 五味子15g 白芍30g 陈皮30g 大黄10g 川楝子30g 小茴15g 柴胡15g 党参30g 黄芩15g 苏子30g 甘草10g 川椒10g 大枣30g, 我在原方基础上加了薏苡仁30g,加强了祛湿的效果。

这张方子,分别由三部六病的4张方子组成。

一:祛风利湿汤:浮萍30g 苦参30g土茯苓30g 苍耳子30g。证见:皮肤瘙痒,皮肤有斑丘疹、湿疹、瘙痒者,祛风利湿汤主之。我在临床使用此方过程中,觉得加薏苡仁30克,能提高原方疗效,所以,加了薏苡仁30克。

二:调心汤:乌药10郁金15g丹参30g百合30g牡蛎30g瓜蒌30g五味子15g.证见:心悸心慌、胸闷气短、胸痛背困、气短乏力、气喘心怯。宜调心汤。病机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调肠汤:陈皮30g大黄10g川楝子30g小茴香15g。病发于大肠,见于脾虚寒湿、腹满闷、不欲食、或便秘、或泄泻、或下利便脓血。宜调肠汤。有人问:既然有脾虚寒湿,为什么还要用大黄白芍川楝子这些苦寒泻下的药呢?答曰:苦寒泻下的药,使寒湿邪气有出路。邪气在表部宜汗,邪在里部宜下。临床见到的很多皮肤病,都有脾虚寒湿的之象。肺主皮毛,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寒湿得以清除,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得以恢复,皮肤病得以康复。

四:柴胡汤(三部六病之小柴胡汤):柴胡15g党参30g黄芩15g甘草10g苏子30g川椒10g大枣30g. 小柴胡汤中,黄芩性寒以治热,川椒性热以治寒,党参性补以治虚,甘草性泻以治虚,柴胡性散以治实。刘绍武老用小柴胡汤作为协调疗法的基础方。

脉象:调肠利湿汤的脉象大多是紊脉(脉象三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大小不等,快慢不等),和韧脉(尺脉弦长)复合脉。

舌象:调肠利湿汤的舌象为舌红或淡红,苔白腻。

病例1

沈X,男,25岁。2018年1月25日初诊。

自述:皮肤瘙痒,食欲差,腹胀满,大便稀,1天2-3次,食凉加重。乏力,手心汗多。脉紊、韧,舌红苔腻。予调肠利湿汤加薏苡仁30克,14剂,诸症减轻,舌象也正常。继服14剂,愈。

病例2

男孩,4岁。2018年6月4日初诊。

全身皮肤湿疹,瘙痒严重。曾到当地各大医院看过,诊断为湿疹,对多种食物过敏。中西药用过无数,均无效。

刻诊:小男孩,全身皮肤湿疹,舌红苔微腻。脉紊韧。予调肠利湿汤原方原量加薏苡仁30克,5剂服14天。连续治疗3个月,痊愈。治疗效果前后对照如下

治疗前

治疗后


【微群国医经方】战为平《四脉定证应用体会》



传播中华中医药文化国医经方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理论中药词典、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战为平用经方】调肠利湿汤应用体会发布于2021-06-03 23:20: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