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候,獭祭雨



进入雨水,水獭逐渐活跃起来,它们有个古怪的习性,喜欢把捕捉到的鱼排在岸边,看起来像先祭拜再进食一样。

二候,鸿雁来



雨水五日后,大雁感知到春信,排好“人”字形,动身从客居的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动



再过五日,阴阳交泰,草木随地中阳气的升腾开始抽出嫩芽,雨落草木生,正是耕耘的季节。



谨防寒湿



如果说,立春是进入春天的“序曲”,那雨水便是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我们从“七九”进入“九九”,大部分地区将完成由冬到春的过渡。但此时余寒未尽,是一年中寒潮最多的时候,倒春寒常会不请自来。再加上,东风解冻的冰雪,皆散化为雨,天地自然就多了些寒湿之气。


我们知:百病寒为先,湿邪缠绵难去。所以雨水时节不止要防寒,还要避湿


调养脾胃



黄帝内经》云:“湿气通于脾”。

春季肝木旺克脾土,本易使脾胃虚弱,湿邪内生;而雨水的到来,地湿之气渐生,湿邪更易困阻脾胃的运化中医认为,人身元气健康之本,脾胃乃元气之本,其强弱关系着生命盛衰,脾胃一伤,则五脏皆无生气
 
脾喜燥恶湿,因此这一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守护脾阳,健脾利湿


勿忘护阳



雨水时节的养生要旨,仍是立春时段的延续。
 
雨水来临代表着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而人体阳气应四时变化开始浮动于表。阳气生发缓慢,便容易导致根基不稳,中焦空虚。春天是焕发生机的日子,人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亦是遵此而行。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此时应当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加以设防,对阳气加以扶助



小心痹症,继续春捂



虽然雨水时节不如冬季那般寒风凛冽,但阴雨天居多,风、寒、湿三气杂至,此时易患关节痛,尤其是风湿性关节病。所以有这类顽疾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肩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另外,春回大地,人体凑理变得疏松,阳气易向外发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根据时令特点,雨水时节应继续“春捂”,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受寒。


泡脚暖足,祛寒除湿



所谓:寒从脚起,湿从下入。脚位于身体的最底部,气血最为不畅,很容易受寒湿之气的侵袭,不得怠慢。除了穿上合适的鞋袜外,每晚睡前还需用温热水浸泡双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加一撮盐,将膝盖至足底好好泡洗,有行气血通经络之功,可以祛除脚部的风湿邪气,又能引火下行,助人入眠。


适度运动,解除春困



每到这个时候,许多人都会感觉整日困倦疲乏。中医认为,春困是由肝旺和脾湿二者共同造成的。肝气旺盛则脾胃虚弱,雨水湿重则脾胃受困,春阳也就无力上升了。


此时宜做些较轻松的运动,以便让体内阳气和缓上升而调治春困,运动量以劳而不倦、轻微出汗为度,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调摄,平和心气



湿困脾弱,就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养脾要静心,需以精神的调摄为主。心平气和,能使肝气不横逆而脾胃安宁;静心则气血平稳,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心气充沛,方能养脾得以健胃。

所以,在这天气多变的雨水节气里,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境,力戒暴怒、忧思



饮食平和,宜食甘味



因受外在寒气包围,体内阳气不能散发于外,往往会郁而化热。这个时候不宜吃辣椒等燥热的食物,以免“火上浇油”;同时要慎忌生冷寒凉之物,以免伤阳助湿。

饮食应当平和,适当吃些温性的甘味食物,以养脾胃。如:山药、大枣、甘薯等。


疏肝助阳,宜食芽类



春天宜吃芽类的食物,其对应的是春生之力,特别是豆芽。它和韭黄、蒜苗、椿这类辛温的芽类不同的是,豆芽是甘凉的,在疏发肝气的同时,还能清热

而且,黄豆芽还是“素高汤”的主角,配上香菇、芹菜等食材熬煮,有疏通气机之功。
 
《闲情偶寄》中“素高汤”的制作过程——

 


食材准备

黄豆芽500g、胡萝卜1根

干香菇50g、芹菜1棵


制作过程

1、将芹菜、胡萝卜切段,豆芽去根须

2、香菇浸泡3小时,切掉柄下的泥根

3、以上食材放入锅中,加水约5升

4、大火煮开转小火慢炖4小时,即可


食用功效

可作日常汤品,具有疏肝助阳、调畅气机的作用,适合春季食之。



健脾渗湿,宜食茯苓



若要防止受湿邪之侵,饮食上要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才会起到养护脾胃的作用。

说到祛湿,不得不提"茯苓",其色白是西方肺金之象,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微甘是中央脾土之味,脾肺上下相交,则五脏皆和,健脾利湿之功益彰。

《食鉴本草》中“茯苓糕”的制作过程——



食材准备

白茯苓100g、粳米400g、白糖适量

(可直接用茯苓粉、粳米粉)


制作过程

1、将茯苓同粳米磨粉,加入白糖和匀

2、加入清水,揉成面团,醒发20分钟

3、将生糕切块后,放入蒸笼

4、武火蒸30分钟,即可享用


食用功效

可当早餐或点心食用,每日一次,每次50~100g,儿童和老年人可作日常保健。具有补气健脾、渗湿和胃之功,适合脾胃虚弱、湿滞中焦者食之。





功法步骤


▲谢青云先生行功图,转载自《家庭中医药》杂志


1. 双腿盘坐,交叠双手,左手按住左侧小腿近膝盖端,慢慢转头向右后方,双目向后看,双臂伸直按压腿部,同时吸气,转腰及背,至极致。


2. 右式同左,各15次。


3. 再回复正坐,做叩齿吐纳、漱咽的保健。


▎保健功效



导引法可调理因三焦经感受外邪所引起的咽喉肿痛,耳聋,易出汗及外眼角疼痛等病症,同时对胃肠感受寒凉等邪气引起的时时欲呕的症状,以及现代疾病范围内的急慢性咽炎等都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占稻色



这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民间习俗,起源宋代古人利用爆炒糯谷米花,占卜这一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欲用此法来把握农事。

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数量。爆出来糯米越多,这一年稻谷的收成就越好;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就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另外,“花”与“发”语音相似,也有发财预兆,有些地方会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五谷丰登。


撞拜寄



旧时人们怕子女身体不好,不容易抚养,迷信的说法是要拜一门干亲以保孩子健康。而撞拜寄和一般的认干亲不同,重在一个“撞”字
 
雨水那天一早,年轻妇女就手牵着孩子站在大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到底是谁她也不知道,所以要靠“撞”。有人经过,就拦住对方,让孩子磕头拜寄,认为干亲。当然也不都是偶然,比如孩子瘦弱的,就选择身体健壮的人。
 
拜寄的目标也不仅限于人,亦可是具有神性的石头或植物、动物。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这种原始习俗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最朴素的祝愿。


回娘家



对于川西一带,雨水是一个尽孝的日子。这里深受道家文化陶染,把寿命喻为“大限”,人们希望借助雨水的意象来为家中老人“接限”,祝愿长命百岁。
 
雨水当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丈夫回娘家送礼。或送上一段九尺九寸长的红绸带,取久久长寿之意,祈求父母长寿;亦或一丈二尺长,取月月红之意,祈求父母安康;如果是农历的闰年闰月,礼物中还要添加一对竹椅,红绸带缠于上,寓意儿女已成家立业,父母可安享晚年了。
 
另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礼物,那就是儿女们亲手做的“罐罐肉”。食材选用的是猪身上最肥美的猪髈,加入芸豆、海带、大枣、枸杞等甘甜滋补的配料,放入瓦罐细火慢煨,待猪髈肉软后,再用红纸、红绸带封住罐口,代表对父母的感谢和敬意。
 
吃完后,父母会在瓦罐里装满米,或是封一个红包,以此祝愿女儿家中物足粮丰。在这一来一往之间,亲情越是紧密,就像那小火慢煨的“罐罐肉”,香气氤氲,回味绵长。雨水雪渐消,却盛了一罐春的温暖。



每期问答


你知道:为什么要在雨水这天"撞拜寄"吗?

(可以在留言区,写下你心中的答案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廿四节气|雨水:润物无声泽万田发布于2021-10-08 1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