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疗效良好的报层出不穷,这让我们中医人和信赖中医的朋友们倍受鼓舞。

1月27日张伯礼院士指出,中医药新冠肺炎可全程发挥作用。对于轻症病人来说,中医治疗可以阻止新型冠状病毒向重型发展,促进痊愈。对重型患者来说,中医治疗可以控制渗出,稳定血氧饱和度。

2月6日,山西、河北、黑江、陕西四个试点省份运用中药汤剂清肺排毒汤,总有效率达90%以上。同一天,河南省公布数据,西医协同治疗已覆盖全省,90%病人用上了中药。

2月8日,中药“肺炎一号方”救治确诊病人50例,1周后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52.4%咽痛症状消失,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该方剂获批用于广东30家定点救治医院。

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确保患者第一时间用上中药。


中医有着数千年的治疫防疫史,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手段,还有很多的扶正防疫的方法。接下来,“大家中医”通过对十个大家比较关心问题的解答——涉及心理、起居、饮食等方面——为大家梳理了一些中医养生防疫小贴士。



01

古代有关于疫病的防护文献记载吗?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黄帝问岐伯关于如何预防疫情,杜绝传染的问题——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

这里关于疫病的特征——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被传染,而且病状相似。这和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符合的。

岐伯给出的答案是:“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简而言之,就是两点——


  • 正气存内
  • 避其毒气

我们戴口罩、勤洗手,都是为了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与病毒的接触,是为“避其毒气”。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提升我们的正气,或者说免疫力,来更为积极地“避其毒气”。

在后世的医家写的医书中,如《温疫论》、《霍乱论》等,也有很多关于防疫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02

为什么说情绪对于防护疫情非常重要?



情绪或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免疫力有极大的影响。中医讲,七情过度,会引起脏腑气机的逆乱,功能失调气血损耗,造成内虚,如此则人体免疫力下降,外邪易侵。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自主经和内分泌系统。情绪会刺激以脑下垂体为主的各内分泌腺,分泌多种过量的荷尔蒙,再通过神经传导,造成各种肌肉痉挛,包括颈部、腿部、血管壁、胃肠各部位的肌肉,然后出现相应部位的疼痛

《黄帝内经》中讲:“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保持心态的平和,以及保持心情舒畅,不生气,不恐慌,不追求刺激,就是最上等的防护



03

我也不想焦虑,但控制不住,怎么办?



当然,在严峻的疫情面前,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更不必为情绪的出现而自怨。但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过度沉浸其中。

如发现自己沉浸在某种情绪中,我们可以做一些运动,既能强肺,又能调心。很多时候,人的身体在静的时候,往往心理杂念纷呈,而人身体动起来的时候,念头反而少,反而清静。

另外,春天到了,结合《内经》的春天养生原则——

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首先,秉持一颗仁爱之心,心存善念,行善事,常能感恩尽可能不去杀生,多给予,甚至多说好听的话,让别人喜悦,自己也会开心。通过这些正能量的心理和行为,减轻负面的情绪。

当我们看到在疫情中奋战的医护人员,被感动,并真心地敬佩和祝福他们,或者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时,这些都是善念、善行。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要尽可能将它转化为正面的东西,这是常起善念的秘诀。不然,在一些无常的变化中,我们可能会充满抱怨和愤恨。

其次,是春天当立志,定个小目标哪怕在这个开头不顺的年头,也要起个好头,让一年都过得有意义,不虚度。一个有好的志向的人,他的精力、活力就会往有意义的方向使用。不然人而无志,就会空将血气耗在令人散乱放逸或负面的事情上。



04

天气降温,对于疫情防护有什么影响?



根据庚子年的五运六气推断,今年立春惊蛰这段日子,也就是前半个春天是偏冷的,用术语说是“春行冬令”,用俗话说是“倒春寒”。

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医师认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的“寒湿(瘟)疫”范畴,病性上属阴病,所以我们尤其要护持好自己的阳气,保暖防寒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初春尚寒,春寒料峭,防寒当行春捂之法,衣着又以“下厚上薄”为宜,即裤子和袜子要穿得相对更暖和些(上衣保暖也重要)。因为人体上半身阳气较下半身充沛,或者说,下半身的血液循环要弱于上半身,故俗话说“寒从脚生”。

虽然今年回暖会比较慢一些,有时可能会突然降温几天,但既然春天到了,天气回暖的趋势是一定的。起居方面,也要过渡到春天的模式了。比如,随着太阳升起一天比一天早,起床也要一天天早了,养成晨起梳头的习惯,这样可以更好地升发阳气。



05

疫情期间,睡眠不好,有什么方法改善?



在家隔离期间,很多人并未因难得的空闲而睡好休息好,反而比以前更容易出现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睡眠问题。

中医有很多改善睡眠的方法,我们不妨试试——

  • 睡前泡脚。平日手脚冰凉,寒湿气重的,可以在泡脚水中放一些艾叶、花椒。更讲究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用针对性的药方泡脚。但最简单安全的,是在水中加一撮盐来泡脚,既能祛脚部的风湿邪气,又能引火下行,助人心肾相交,顺利入眠。

  • 轻度运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在家宜做一些缓慢的运动,比如八段锦。睡前可适度静坐,少接触让人兴奋的东西,比如玩游戏、看电影等。

  • 艾灸保养。睡眠差的人可以艾灸关元、三阴交、太溪三穴。每个穴位灸15-30分钟,宜白天进行,一般可以隔天灸一次。艾灸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灸后若有上火现象,需配合适度运动。

  • 室温适宜晚上室内温度不宜过热,被子的选择要透气,不宜过厚过暖,以不觉寒凉为度。中医讲睡眠是阳入于阴,如果太热的话,阳气易浮于表,就不容易睡着,或多梦易醒、睡不踏实。

  • 饮食有节。在家三餐饮食务必规律,尤其晚饭不宜吃太饱。如果饮食失节,饥一顿饱一顿,或胡吃海喝,就会引起各种脾胃疾病,也会影响到睡眠,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好的睡眠对于人整天的体力、精神、心态上都有积极的作用,人抵抗病毒邪气的能力也会强很多。


06

熏艾燃真的有助于抑制病毒的传播吗?



东晋医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就介绍了用艾叶烟熏消毒预防瘟疫传染的方法:“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

非典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治疗SARS病人过程中,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日常除了清洁消毒,还配合燃艾烟熏,取得了病患0死亡,医护0感染的成绩。可见,熏艾对于抑制病毒传播有一定的作用。

熏艾特别适合家庭空气消毒,一个艾柱产生的艾烟就够一两间屋子了,这样艾烟气味儿适中。一般一天上午下午熏两次足够了,不用一直熏。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会喜欢闻艾烟的味道,即便不艾灸,闻艾亦有提振阳气的作用。

除了熏艾之外,大多数香,如沉香檀香、以及很多天然香料(苍术、白芷、木香、佩兰等)配方出的香,都具有扶正辟邪、化浊祛湿的功效,并且它们还各有各侧重的作用。比如,沉香安神,情绪亢奋或不安的人可点沉香静心睡眠不好的人睡前也可点沉香。



07

出行在外,有什么好的防范建议吗?



出门在外,大家除了戴口罩外,尽可能少接触一些公共设施,最好自备手套、免洗消毒液、消毒纸巾等。到家务必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将手腕、手背、手心、指缝都要洗干净,还有用精给手机等常用物品消毒。这些都是我们出行需要遵循的地方。

除此之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够佩带装有一些具有开窍化浊药材香囊也是极好的。清代医家王孟英的《霍乱论》中就记载过:“以药佩带身上,可辟疫气。”

佩带香囊和燃香化浊辟疫的原理一样。相较燃香,香囊可随身携带,更为方便。另外,香囊挂于床边、窗前、案头、车内也都非常合适。

疫情期间,“大家中医”七分养生活馆携芸香堂带来“爱心送香囊”活动。

每位顾客,只需支付运费10元,即可免费领取一个原价39元的“四时防感香囊”,限量2000枚(每人限领一个)。


(点击上图,立即领取)



08

天天在家休息,为什么还是觉得好累?



虽说到了在家躺着也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但我们在家,还是要避免那些令人散逸、耗人精神、损人气血宅法”——整日沉浸在追剧、游戏、直播中,然后晚睡晚起、熬夜通宵、日夜颠倒。

如果我们所谓的休息是这样的,那感觉疲劳是很正常的,需要及时改正这种错误的作息。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须节制房事,以免过耗肾精,以致内虚,内虚则外邪易入。



09

疫情期间,中医的饮食建议?



中医认为,疫情期间的饮食,尤其要注重养好脾胃。要养好脾胃,就要知道饮食的宜忌——

  • 慎忌生冷之物。包括物理温度上的,比如刚从冰箱里拿出的食物。还有性寒之品,如水果不宜吃太多,容易伤阳助湿。再比如前一段时间,很多人抢购的双黄连,苦寒之品,损人阳气,阳气若虚,何谈抗邪,故不可作为预防使用。

  • 慎忌滋腻之品。包括甜腻的、油腻的食物,以及熟地、阿胶等补品,总之是不易消化的食物。乃至肉类也不宜吃太多,烧肉时可最好放些辛香调料,如茴香、八角之类的,既祛腥增香,又醒脾解腻。如有吃滋腻补阴类补品的需要,可以搭配消食化痰的食物或方法。

  • 多食五谷杂粮。作为主食的大米、小麦是最养脾胃的,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另如其他的五谷杂粮,比如薏米、芡实、白扁豆也能补益脾胃,又能祛湿;另如山药、莲子,气阴双补,还能固精;这些补的,再搭配芳香化湿之品,又能助消化吸收。

总而言之,脾胃功能良好对预防这次新冠肺炎非常重要。脾是肺之母,脾胃好,肺气就充足,对抗外邪的能力就强。


10

居家身体不适,不便去医院怎么办?



隔离是控制传播的最佳方法,但隔离在家日久,大家会或多或少感到身体不适,又觉得不至于要去医院,也担心交叉感染。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通过食疗解决一些小病小痛

其实,厨房就是药房。尤其是厨房的香料们,基本都是药食两用的,大多具有温阳散寒、行气解郁、祛湿化浊的功效(尤其适合这次寒湿疫),它们在用法上,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但也有差异和侧重——

  • 花椒。具有很好的祛鱼腥的效果,胃寒、胃潮、食欲不振者宜食。四肢冰凉的,可以用花椒煮水泡脚。花椒以四川产的为上品。

  • 大蒜。仝小林院士说,03年“非典”时期,他们很多中医医师进病房前都会吃大蒜,具有不错的抗菌效果,对于防治病毒也有一定的作用。另外,寒性咳嗽,喝大蒜煮的汤,效果非常好。

  • 桂皮。因为桂皮侧重温肝肾,一般腰腹冷、下肢冰凉者用桂皮效果更好。

  • 胡椒。对于因过食生冷,或腹部受风寒引起的腹痛、呕吐、泄泻,有很好的疗效。白胡椒化寒痰效果极佳。

  • 紫苏。普通的风寒感冒初起时,用10克紫苏叶,加3片生姜、几根葱白,放点红糖煮水,喝下去发点汗,效果很好。要注意的是,喝下后两小时内不能见风,若能好好睡上一觉是最好的。另外,紫苏也可以解鱼虾之毒,日本的生鱼片都是配合苏叶吃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辛香料都是比较安全的药食同源食材,但用量上要注意不可太过,恐过头,助火耗气。咽喉肿痛、阴虚上火的人群须忌口。

除了香料外,其他很多食材,针对不同的症状,亦能各显神通——

  • 肺热咳嗽、痰黄浓稠,可以多吃白萝卜、梨;
  • 肠燥便秘、口干舌燥,大白菜、蜂蜜、麻油都是不错的选择;
  • 气郁不舒,可以多吃点笋、喝点花,以及苗芽类蔬菜,或芳香类的水果,如橙、柚;
  • 阳虚体寒(多面色无华,畏寒肢冷,喜温喜暖)者,可以煮点生姜红糖水、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 阴虚内热(眼干红肿,烦躁失眠,牙龈肿痛,口腔溃疡)者,可以煮乌梅三豆饮(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或喝点酸梅汤、茅根竹蔗水、小吊梨汤都行。

食疗不仅安全平和,用得对,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疫情期间的中医养生建议,和平时没有太大的不同,规律的起居、平衡的饮食、平和的心态、适度的运动,无非这些老生常谈的事情,能做到做好,自然身体棒棒,正气充足,能够抵御外邪。但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是违背这些原则的,舍本逐末,以至于到了外邪严重的时候,又不知所措,希冀于包治百病的“大力神丸”,这就颠倒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焦虑而乱吃药,药的偏性大,再没有医师辨证指导下吃药,可能会南辕北辙,反伤正气。如果觉得自己需要吃点预防或扶正的方子,务必请医生辨证处方

大家中医联合3500+位公立三甲医院及经验丰富的执业中医师,并与全国多家知名中医团队进行联合在线免费义诊服务,累计已在线服务20,000+人次。大家可以通过在线义诊

  • 免费咨询新冠防护的相关建议
  • 免费了解中医调理身体和预防方案
  • 免费享有因不便出门就医的轻症及慢性病相关服务

快来问问医师,帮自己和家人调理久居在家的身体,了解一下中医预防的方法,让我们为返工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如有确诊新冠肺炎者,请前往医院救治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前往义诊)



汇聚大家力量,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进入义诊平台!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十问十答你需要了解的中医防疫知识发布于2021-10-08 12: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