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文集

 
 
 
 
 

四无量心

(阅读前,让我们一起发心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

 

 
 

 

格鲁派真正的实修是这样的(果然“另类”)

 

 

虽然今天所讲的标题为「格鲁派教义之实践」,但是大家不用把它想成格鲁派之特色,我只是将格鲁派最提倡的部分讲出来。

 

虽然标题是教义与实践,但今天讲得非常简单,就是学习到底该如何学习我自己认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在其著作《菩提次第广论》中,一再强调闻与思是最好的修行

 

而且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是没有经过听闻阶段的人来说,闻是最好的修行。当达到闻所成慧,思就是最好的修行。总之,闻与思也是修行。

 

 
 
 
 

 

要达到「八万四千法门,无一法可以舍弃,都是所修的内容」之认知,必须透过广泛听闻、思惟。最终不仅要将一切典的内容用在自己的修行上,而且即使是一座间,即使是修五分钟,也必须将一切法收摄在一起修持

 

因此,这当中的次序是:刚开始时,不能把听闻佛法当成只是听闻,不是修行,这个在《广论》中有说。《广论》一再强调,对我们这样没有闻过法之人,或没有达到闻所成慧的人来说,闻法是最好的修行。

 

第二阶段,以《广论》的说法,要将一切圣言现为教授。「现为教授」就是指南,意即佛陀所说的每一句话,它的内涵对你而言,都是指南、都是唯一的、无上的。

 

这里的「唯一」、「无上」并不是排斥其它说法,而是所有教言都是唯一、无上。像我们看《阿含经》时,就可以说它是无上、无等等,读《般若经》也认为它是无上、无等等。

 

如果《阿含经》与《般若经》的内容不同,当然就不可以讲这样的话,但是二者并非如此。其实所有教法很像数学的加减乘除,说加法、减法是无上、无等等,那么乘法、除法也会是无上、无等等,彼此间并没有冲突。

 

要达到这样的认知,就必须广闻、广思。一再训练闻、思,将培养出把一切教义归类至某一点上,如此便能将三藏法典的一切修行在一座间完成。

 

种敦巴尊者曾经赞叹他的师长—阿底峡尊者,说:「除了我的师长,谁能够在一座间将一切三藏佛典全数修出!」

 

许多教法表面上看过去别别不同,各部、各派有自己的说法,有多种修行次第,但是说穿了,其实都是一样的。能够达到这样的认识,一切教典都可在一座间修出来。我们一般人是很难有这样的修行,但是噶当派的祖师大徳就做到了。

 

那么,闻思修的内容是什么呢西藏大藏经所涵盖的内容,除了佛陀所说经及续、菩萨、无着菩萨等所著之论著外,也有藏地大德之著述。

 

佛教不像外道,强调拔山倒海等气力,会一再强调佛陀是全知,其无谬地了解解脱之道,既然如此,想要解脱者,一定要按照佛陀所说的法去修持才行。

 

虽然所有的修行都是依据佛典,但佛陀的意趣难以理解。古代印度大德都是研读佛经,但是所理解的各自不同,光是有部就有十八派之多,而且这些还是大的派别,若细分个人知见,则不可胜数。

 

也就是,虽然最重视佛典,但是教义难懂,所以后人学习时,下手处便是学习龙树、无着菩萨等二胜六庄严及十七班智达所著论典,以他们的解释为标准。

 

以格鲁派而言,可引为凭据的只有宗喀巴大师父子三尊的著作、古印度大德的著作,除此之外的,不足为凭!

 

总之,我们学习时,绝对是重视佛典的,但是佛典密意难明,因此学习佛典时,会以二胜六庄严及十七班智达之论著为准,以他们的解释来理解佛法义理。

 

但是二胜六庄严等论着也不容理解。西藏佛法前弘期时,有许多藏地学者到印度学法,返回藏地后就弘扬自己所学,一时众说纷云,渐渐就有自赞毁他等不良现象,后来寂护及莲花戒论师到藏地,驳斥种种异说,厘清教法。

 

后弘期时,同样也因为异说并起,才去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也就是,藏地大德也有许多解释佛法的论着,但是约可分二类:一类是纯粹解释,一类或可说是学法者的准则,学法者的知见是否正确,就看是否符合它所说的。

 

后者,在前弘期是以莲花戒论师所著之《修次三篇》为准,后弘期则是以阿底峡尊者之《菩提道灯论》为准。以后弘期来说,虽然藏地有许多派别,但是普遍都尊重《菩提道灯论》,有很多对《菩提道灯论》的解释。其中,以格鲁派来说,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就是阐释《菩提道灯论》的论著。

 

 

 

讲题提到「教义与实践」。所谓教,不只有佛经,也包含印度二胜六庄严等所著,连莲花戒论师的《修次三篇》、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灯论》等也包含在内。

 

实践方面,以菩提道次第言,好像有个次第——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确实有个次第,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佛法的内容都是互补的,就好像一个圆,没有次第可言,前面的内容会包含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也会包含前面的内容。

 

如说小乘大乘,大乘中有分显乘、密乘,我们可能会认为小乘是小法,而密乘是最殊胜的。但是换个角度看,事实上,小乘所修的内容才是最大之法,因为它适合每一众生修持,对初学者适合,大乘行者也必须修好它,密乘行者也不能放弃它。 

 

总之,可以有三士道次第,也可以全部融摄为同一内容。

 

接下来我们谈修是什么。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所谓修,也有多种内容。藏文中「修」有练习之义,一再重复练习,就像运动员一再训练一样。

 

不贪着今生,完全以涅槃、利生等为志作修持,也称为修。如将心拉回、安住于善所缘上,不让所缘行相跑掉,也是修。这些「修」,在藏文中,用语各各不同,但是翻译成中文全是一个「修」字。

 

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说,我们的身语意三门,特别是内心,皆与烦恼相顺,所以所谓的修,就是一再将心拉回安住于佛法的内容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了解佛陀讲了什么佛教的教义是什么

 

我们自己的想法与佛法是完全不同的,如圣人认为诸法是无常、苦、空、无我,而凡夫则视为常、乐、我、净,我们的想法与四圣谛的内容格格不入。因为我们身语意三门皆与烦恼同行之故,所以所谓修,就是将三门拉回与佛法的义理相符。

 

要把身语意拉回,光靠鞭打是不行的。要想通道理,道理想通了,心自然就能够拉回。因此,修行,首先要从听闻开始。

 

 
 
 

 

如何修佛陀的教法首先必须要广大听闻,先弄清楚佛教的教义是什么,接下来才会有实在的修行内容。这个当下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事实上,许多人是很难接受这点的

 

或是认同这点,但说到这是个很重要的修持,就很接受。现在我们也常听到「其实学那么多没有太大意义,重点是要管好自己的心」等,或是一个没学过什么佛法的人跑到山上闭关,因为是去闭关,大家就觉得他很厉害,称他为「大徳」。

 

这些都透露与闻思修次第相反的想法。真正的次第如《广论》说,最初须先从他闻,闻法才是第一。当然你已经有了闻所成慧,再来最要紧的是思惟法义。当有了思所成慧时,就要好好的修。

 

总之,宗喀巴大师要表达的是,世人的标准与佛的标准不同,世人会认为修行者要如何,修行者又不能如何,这与佛陀所说的修行是有差距的。我们所修的,是要依照佛陀所说的内容,而不是世人的标准

 

闻思之时,三藏佛典浩瀚繁多,但是其中的精要都总摄于五部当中。五部是量论、般若、中观、俱舍及戒律方面论著。在三大寺,学僧就是在这五部下功夫

 

通常一本书会一再重复学习,不喜欢换很多教本。如中观方面,就只会挑一、二本书,一辈子就是研究它。在遇到难题时,才去参考其它论著,参考完了,也就放回去。会像这样研读、思惟。

 

格鲁派较具规模的寺院,其实讲求的是一辈子学习经教,甚至不太赞同直接上山闭关。以一般人的眼光看来,听法与上山闭关相较,会认为上山闭关非常了不起。但是三大寺会否定这样的做法,因为根本没有闻所成慧及思所成慧,就想达到修所成慧,闻思修的次第已经紊乱了。

 

以培养一个精通教理的格西而言,必须学习二十多年,即使毕了业,还是会认为闻思不够。这样长时间学法,闻思都不够,要能将一切佛法于一座间修持,现在有几人能达因此,为了利益大部分的人,必须提倡一再听闻。

 

若在闻思过程中结束生命,此生所行是最实在的将佛法内容作修持的实践。

 

=== 随喜分享朋友圈 ? 布施功德无量 ===

 

 

 

原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感恩分享。

 

 

 

前行者莲花宝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格鲁派真正的实修是这样的!发布于2023-03-06 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