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闲邪存诚】

4365.格物致知确解

[原文:]

格除幻妄私欲物,

致显中庸秉彝知。                                             

[白话:] 印光大师为格物致知所作的正确解释。字面意思就是:格除心中不合理的私欲,才能彰显自性具足的正知正见

以前分享过印光大师在《复居士书》当中的对应开示

[原文] 光近来作一格物致知确解,今为陈之。解曰,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此物,即心中不合天理人情之私欲。一有私欲,则所知所见皆偏而不正。若格除此幻妄不实之私欲,则不偏不,即心本具之正知自显。一举一动,悉合情理,了无偏僻。此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齐治平在是。超凡入圣亦在是。于此用功最省力。而其所得之利益,随各人之工夫浅深,为贤为圣,乃至为佛,悉由是得。况其下焉者乎。

惜后儒不察,以物为事物,以知为知识。则是以根本之根本,认为枝末之枝末。又以枝末之枝末,认为根本之根本。不但不得圣人之意,亦乱圣人之文。何以言之,以欲诚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极省力,极简便,举念即得之法。弃之不讲,令人推极吾之知识,穷尽天下事物之理,以期诚意正心者,则举世难得其人矣。

宋儒误认物为外物,故后儒只云诚正,而不提格致。此理极明显,以自命得圣人心传者错解之。致圣人教人修己治心之,晦塞不彰。可不哀哉。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末学简单复制以前分享的白话内容:

印光大师说近来对“格物致知”作了一个准确的解释:

格除幻妄私欲物,致显中庸秉彝知。

“格物”所说的物,就是指心中不合天理不合人情的私欲。人一有私欲,那么所知所见都变偏斜不正了。如果能够格除这个幻妄不实的私欲,那就能够不偏不倚,自己即心本具的正知正见自然就能显露现前,一举一动,都合乎情理,完全没有偏斜,这就是圣人为天下后世所立的修己治心的大法。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起源就在于格除自心不合理的私欲,超凡入圣也是从这里入手。从这里开始用功,最为省力,而所得的利益,随各自的工夫浅深,成为贤人,成为圣人,乃至成佛,都从这里而得,何况其他的小目标呢?

可惜后世所谓的儒者不能明察圣人心法,把格物的“物”误解为外界事物,把致知的“知”理解为知识,这就完全是把根本的根本,当做是枝末的枝末,把枝末的枝末,当做是根本的根本啊。这些人不但不能真正明白圣人的本意,而且还破坏了圣人的文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圣人本意是说,如果想要诚意,那就先要致知,想要致知,那就应当格物。这是极其省力,极其简便,举念就能得到的方法啊。那些理学家自以为是,不懂这个正宗心法,却让人把自己的知识扩充到极点,要穷尽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说只有这样才能诚意正心,那么全世界也找不到这样的人啊。

因为朱熹等宋儒误解孔圣人所说的格物,把物欲误解为外界事物,所以后儒都只能干巴巴地说诚意正心,却不敢提格物致知。因为按照程朱那些人曲解的含义,全世界也没人能够做到格物致知。圣人所说的格物致知,本来是很基础、很明白、很浅显、很容易入手的,都是被那些自命不凡、自认为深得圣人心传的理学家错解圣人本意,导致圣人传下来的教人修己治心的大道,不能大彰于天下,真是悲哀啊。

[感想:] 经常有人问,修得好不好,怎么判断?是不是念大悲数量越多的就修得越好呢?

对于精进群的成员来说,如果对于自己纵向来比较,当然你念大悲咒越多,修得越好的概率越大。如果要横向跟其他人比较,那么修得好不好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对比:

1贪欲更小,代表修得更好。

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即是贪毒。

2.嗔恚更小,代表修得更好。

违忿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即是嗔毒。

嗔恚和瞋恚,佛经里面都有使用,二者虽有细微区别,也可以通用。嗔恚出现的频率相对更高。

3.慢心更小,代表修得更好。

自恃轻他之心曰慢,若自恃种姓、富贵、有德才能,轻蔑于他,即是慢也。

5个方面当中这3个方面最为显著,其余两个我们略过。

我们在念佛持咒求生极乐的基础上,还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这个闲邪存诚,就是要让贪嗔慢这些邪念逐渐下岗,只留下诚敬,让大悲十心逐渐上岗。

战胜贪欲就是格物的意思。在八大人觉里面,

无常无我觉可以对治贪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有什么好贪的呢?诸法无我,虚伪无主,贪了给谁用呢?

常修少欲觉可以对治贪欲,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贪欲那么苦,少欲最自在。

知足守道觉可以对治贪欲,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闲邪存诚,我们可以从格物入手,格除不合理的物欲。

对于精进群的成员,在念佛持咒求生极乐的基础上,虽然可以仗佛慈力如愿往生,但是如果想要往生之后品位更高,早日成佛,那就可以在等待往生的同时,精进修行,逐渐战胜贪瞋痴慢疑这五种思惑。

你念佛念大悲咒,念得越多,就越有助于你战胜思惑。

你如果想要超越凡圣同居土,进入方便有余土,那就要在信愿坚固的基础上,精进念佛持咒,断灭贪瞋痴慢疑等五种思惑,断灭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取等五种见惑。也就是说,你在信愿行的基础上,还能朝四沙门果的方向不懈努力。

这辈子做不到不要紧,我们先落实信愿行,确保能往生,然后再谈提高品位的事情。主次不能弄反了。

我们断灭见思惑,也是靠多念佛多念大悲咒,用佛号和大悲咒当做强力去污剂,把我们的见思惑通通擦掉。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深信不疑,极乐世界真实不虚,娑婆世界苦不堪言,自己是罪业凡夫,唯有专修净土法门仰仗佛力,才能让自己了脱生死;

深信之后,才能坚定不移地发愿求生极乐,人天福报一概不放在心上,其他法门一概置之度外,一心求生极乐净土;

真信切愿,那就随各自的念佛持咒深浅而定品位,秘诀就是诵持不懈,馺馺不绝,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祖师开示说人不能无念,你念佛,就与佛心感应道交,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决定了脱生死;

你不念佛,那就必然念九法界,对于我们凡夫来说,不念佛,必然就是念五欲六尘,只能继续六道轮回

我们多念佛多念大悲咒,自然就没那么多时间去念世间的财色名食睡等各种贪欲了。

[思考:]

1.“格物致知”的准确解释是什么?

2.修得好不好,从哪三点最容易判断?

3.佛弟子如何逐渐做到“闲邪存诚”?

往期精彩回顾:

印光大师为什么写这篇《一函遍复》

为什么世间出世间都以孝道为本?

佛家的孝道不可衡量

儒家的孝道侧重于哪些方面?

为什么说世间孝道治标佛家孝道治本?

辞亲出家是不守孝道吗?


欢迎有缘人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




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净土法门,净土,净土法门早课,极乐净土,净土五经一论,净土宗祖师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4365.【推荐】格物致知的准确解释发布于2023-06-27 17:18: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