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在这一品经里面,要给我们说善因善果,劝勉我们精进努力,修善断恶。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佛的苦口婆心。请看经文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这个是一小段,这一小段总说。“广植”,广是多的意思。“德本”,在本宗来说,就是信、愿、持名,这个是真实大德之本。修行如果不能把目标定在成佛,修行就不究竟,就不圆满,这个是一定要知道的。那么目标定在成佛,一般经论上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华严经》上说成佛要无量劫,好像这个目标要想达成,似乎是太遥远了。这个想法、说法,都不无道理。可是在这一个法门就不同了,这是这一生当中,决定能够达到究竟圆满的愿望。所以,信、愿、持名,是真实大德之本。底下,“勿犯道禁”这一句话很重要。我们决心取净土,这一生能不能真正往生,要看你的修持。修持里面最大的障碍,就是造作恶业。此地所讲的道禁,究竟而论,就是前面所讲的五戒十善,决定不能够违犯。也就是说,一定要以清净心,决定来受持,持戒念佛。这是狭义。广义的说,我们也不要推得太广,就是世尊在本经所说的,乃至于净土三经里面所讲的,《观无量寿经》跟《弥陀经》。再要扩大一点,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净土五经,包括《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里面所说的教训都不能违背。其实,净土五经一论里面所讲的,《无量寿经》上统统具足。我们在经的一开端,第二品“德遵普贤”,就已经把《行愿品》的精要都包括在本经之中。由此可知,《无量寿经》的教学,是非常的圆满,经典里面的教训,我们都要认真努力。第一个要把它记住,要熟读,要记住。第二要求解,佛讲的意思,我们要真正明白,不能把这个经义错解了,不能误会了,曲解了,这个要不得。再进一步,要把这些教训,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都要把它做到,这才叫学佛。学得跟佛一样,这个叫学佛。如果做不到,只是念经,只是讲解、研究讨论,而不能认真去做,这样,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很难往生。为什么呢?你违犯“道禁”了。

这底下三句,都是破除我们往生的障碍啊,这很要紧。第一个就是要持戒,要把佛陀的教训认真去做到。“忍辱精进”,忍辱,是讲你修学要有耐性,要能够忍耐。当年译经的这些法师,把这个忍耐翻做忍辱,是有道理的,因为中国人(中国的古人,不是现在中国人),古时候中国人对于耻辱看得很重,所谓是“士可杀,不可辱”,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侮辱是不能忍受的。这些翻经的法师说,你们对这个“辱”看得这么重,忍辱,辱都能忍了,那当然没有一样不能忍了,这个忍辱是这么翻过来的。所以,要有很大的耐心。《金刚经》上佛说得好,“一切法得成于忍”。世间法、出世间法,大的事业要大的耐心,小事业要小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够成就。所以,求道要忍耐,要能够忍耐。念佛功夫不能够欠缺,譬如说每天早晚课诵,一堂不缺,这就是很大的耐心。如果自己有时间,我们的课就要加多,要加多。这个“多”,不是种类多,是数量上加多。譬如,我现在工作非常繁忙,早晚只念几十声佛号,有时间,这佛号加多,加到一百声,加到一千声,加到一万声,加到两万、三万,这样把它加多,这个是叫精进。“进”是进步,不能退步。学佛,初学佛的人,道心很勇猛,往往定的功课就定得很多。做了几天,没有时间,哎!就减少一些吧!这个相是衰相,是走下坡的衰相,这个不好。所以,应当是初学的人课定得很少,做得很如法,做得很欢喜,然后再加一点,这个样子做才正确。进步里头要纯而不杂,叫精进。

“慈心专一”,这个也非常重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是大慈大悲,他们的大慈悲,的确远远地超过诸佛,诸佛所不及。我们今天要做阿弥陀佛的学生,没有慈悲心怎么行呢?所以要培养慈悲心,要能够处处谅解众生。一切众生对我们有什么过不去,不要把它放在心里,不必去计较,欢欢喜喜地跟众生们相处。修道要专一,前面讲精进,一定要专一。只有专,成就才稳当,才快速,简单容。决定不能搞复杂了,杂修、乱修,纵然很用功,不容易往生。因为往生的条件,经上讲得很清楚,特别是《弥陀经》,是“一心不乱”,这是往生的条件。本经虽然没有讲一心不乱,它讲的“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才行。这是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那是一定要遵守的,决定不能够疏忽。要专啊!专修净土的人,古来的祖师大德是我们的好榜样。他自己用功的那个小佛堂里面,自己一个人清修的时候,这个佛堂,像印光大师的佛堂,苏州灵岩山寺,他老人家的关房,有机会到苏州去,可以去看看。他的佛堂,只有一尊佛像,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面是他老人家写了一个大字,“死”。天天看到死,我就要死了,底下就一尊阿弥陀佛,念佛,求佛来接引。除这个之外,其他佛菩萨形像,都不供。为什么呢?一心专念啊。怕杂,怕复杂。要专,要精,专一,这就对了。经只念一部,印祖是念《阿弥陀经》,供一尊阿弥陀佛。就念一部《阿弥陀经》,再就是弥陀佛号,其他的什么都没有,真的叫专精。

心所表现的,印祖的《文钞》,他老人家一生不常讲经,大概是他的北方口音的关系,讲话人家听不懂。在那个时候找翻译不方便,所以很少讲经。只有一次,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里面,讲了一个星期的开示,最后一天跟大家做归依。这个有文字的记录,留传下来。其他的,多半是一些学佛的,或者是学者们,对于佛法修行有一些疑问,写信给他老人家,他是用文字来答覆。这个以后汇集起来,就是《文钞》了,印光大师《文钞》。你从《文钞》里面去看,看到他老人家,慈心度众啊!看《文钞》而得度的,就不晓得有多少人。晚年,归依的信徒多了,仰慕他的人多了,供养也多了,他拿这些供养办了一个佛经流通处,这个佛经流通处,它名字叫弘化社。苏州灵岩山寺的弘化社,那个基金就是信徒们供养老法师的这些钱,就做了这个事情。从这里看到“慈心专一”,他真的是专啊!


极乐净土&净土宗&净土法门&净土五经一论&一方净土&梵天净土&佛教净土宗&净土宗祖师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无量寿经》讲记之【如贫得宝第三十七(1)】之193发布于2023-12-05 20:36: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