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疏钞·教起所因十义》略讲

法师


第十义
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


【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万里迢遥;往生,古称径路。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鹤冲鹏举,骥骤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二者,《无量寿经》,广陈依正,备载修持。今此经者,崇简去繁,举约该博,更无他说。单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国。可谓愈简愈约,愈妙愈玄,径中径矣。】


1、正讲论文

第十义主要是对前九义的总结。“十复明径路修行径中之径者。”径路修行是指净土宗的修法,净土法门可以说是所有修行法门中最直接的一条路。


“此有二义。一者,余门学道,万里迢遥;念佛往生,古称径路。”“余门学道”是说念佛法门之外的修法,“万里迢遥”是说这些修法要极长远的时间才能断惑证真。而净土法门是不断惑业而出轮回,用最快的速度出轮回,和其他法门比起来,最容修,所以称为径路。


“而念佛一法,复有多门。今此持名,是为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念佛法门非常广大,比如实相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及持名念佛,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但是其中持名念佛是捷径当中的捷径。


“鹤冲鹏举,骥骤龙飞,不疾不行,而速而至,径中径矣。”作个比喻,就好像仙鹤冲天,或者《庄子》中说大鹏鸟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般的鸟没有这种能力。“骥骤”是一种奔驰的千里马,一般的马也无法和它相比。“龙飞”,是龙的神变飞行,“不疾不行,而速而至”,意谓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就是很轻松就到了。这些比喻,说明和其他修法比较,持名是径路中的径路。


第十义的第二点,是以《阿弥陀经》来跟《无量寿经》作对比,来说明《阿弥陀经》持名是径中之径,因为持名最为简洁,越简洁越显得高妙。


2、《弥陀要解》根据《观经》所作的抉择


当然其中的道理,后面讲《四十八愿》再具体分析。(可参阅《四十八愿讲录·信莲盛开》第三十四大愿)这里只大概提一下。为什么持名念佛被称为径中之径呢?藕益大师《弥陀要解》引用《观经》作了抉择。《观经》里观阿弥陀佛的真身,凡夫心力是很难做到的,所以又开了劣像观或丈六的佛像观,有个佛像在面前观察清楚,到时座上去观想这个佛像,就容易修些。但是障碍特别重的连佛像也观不起来,也就是说第十三观——观像,很多人还是观不起来。所以佛陀紧接着在十六观后三观,最主要是第十六观,就是下辈往生(九品里的下三品)把持名念佛作为最后的介绍。因为末世众生根机越来越陋劣,连佛像都观不起来,相应他的根机,唯一能修的就是持名。


持名念佛最容易修,任何众生都能靠这个法了生死,就如灵丹妙药包治百病一样,可见这样的法才是最殊胜、最不可思议的。所以佛陀在第十六观当中就开了持名念佛,十念一念也能往生。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持名念佛是念佛法门径路中的径路。


3、一声佛号即是佛陀究竟果海

上面是引经教讲的。若从法门最高的角度讲,一声佛号就是你的一念心,因为念佛离不开自己的心,经中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一念心跟佛陀无二无别,佛的一切功德其实就在一念心中,本来具足。所以你正发起一念心念佛时,全性起修,全修即性,一念心念佛是始觉——开始修行,但跟本觉佛陀究竟的功德也是无二无别的。


4、念佛时即往生时,即成佛

或者换一个方面讲,现在一念念佛时,就是往生时,我现在在娑婆世界念佛,也就是在极乐世界,其中没有任何差别。一般人会分别,现在还没往生,将来才往生,怎么会一样呢?实际上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理论去观察,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从时间上讲,现在一念念佛跟无量大劫念佛无二无别,现在念佛的一念心跟将来往生也是无二无别。

5、两个转念的念佛窍诀

这个道理很深,这个修法也是最极殊胜的。如果一下子接受不了,不妨先从事相上虔诚念佛做起。比如,我们念佛号的时候,如果下士道的观修不够,那这句佛号肯定没有多大力量,随口滑过,念得越来越没滋味,甚至有些人不念佛还好,越念佛越烦躁。


可你一转念,就不一样了。怎么转念?一是念佛当下,作往生想,作最后一念想。也就是我当下这句佛号,每一句都是求往生的信号,如果佛在当下现前,我愿意立刻随佛走。


这是测试自己功夫的试金石,你是自欺欺人,还是真念佛人,一目了然。我们念佛就应该起这种心,但如果当前发不起来,那还是要多熏修下士道的法门,并且多了解极乐功德,增上欣求。


每一句、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念出来,那你念佛还会滑过吗?这样念佛,就是在不断作意“唯独极乐是我所好,现在就立刻随佛走”,将欣厌心串习千百万遍,矢志不移,浃骨沦髓,融入自己的灵魂最深处。这样念佛,你临终难道还会犹豫放不下,不肯往生吗?平时还有那么多怀疑,怕不能往生吗?至少你现在一句一句这样真实作意的时候,是唯一求往生的,这种心态念佛,你当下怎么可能还怀疑往生不了呢?


这样念下去,非但当下你很有信心往生,乃至你念佛得力了,每一句佛号都饱含信愿,那肯定念得越来越欢喜自在,就不得不往生了。(“不得不”,就好比直行的单向车,只有唯一的目的地。)不应该将时间概念执死,我是在念佛,但现在不是我往生时,我是为以后作准备的。这样念佛不得力的!


另外一种想,就是作已死未往生且将堕恶趣想。这个观修的力量也是极大。你已经死了,可是还没有转生,在中阴界漂荡,很快就要堕地狱了。这个时候什么也不能依靠了,唯一阿弥陀佛是你的救怙主,你只有含着眼泪,哭喊阿弥陀佛的名号,请阿弥陀佛来接引度化你。


临终最后一念想、已死将堕恶趣想,这两种想,都要做真实想。你不能说,现在念佛时,将来往生时,是不同的时间,观想观想嘛,那只是假设而已。这样就没有多大效果了。

6、如来藏大光明当中都是平等无别

再回过头来谈理念。上面从时间上说念劫圆融,再从空间上讲,娑婆和极乐在真如佛性当中也是无别的。我们的心性遍一切处,十方世界,都在一念心中。所以《楞严经》讲“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虚空在我们心中,就像一片云点在太虚空,连十方世界都住于虚空,极乐、娑婆难道还会不包含吗?十方虚空都在我一念心中,一念心中还有娑婆和极乐的差别吗?


或者说,心、境无二无别,因、果无二无别,染、净无二无别,依报、正报无二无别,能证、所证无二无别,如来藏大光明当中都是平等无别,这是佛法最究竟的见解。(参阅天台宗第九祖荆溪湛然大师《十不二门》)

7、应该努力理解圆教,并逐步去修持

作为学佛人,应该努力去理解最究竟的见解,最好能相似逐步去修持,这样修行就会一日千里。有了见解,修行跟一般人就不一样,比如以圆教的见解摄持去念佛,正念佛时了知这一念心、这一念佛号的声音本来具足一切,本来具足空假中三观,本来就是三德秘密藏,这跟一般老太太念佛是不一样的。


而且,具备圆教的见解,还有个必要性,就是你碰到境界的时候,知道怎么办,一点都不用问别人。我们遇到一些非常虔诚的老太太,她出现点功夫就害怕,比如不念自念,梦中念佛,身心空掉,或者见到什么境界啊,这时她甚至不敢念佛了,心里只是盼望这些觉受早点消失,实际上,这正是用功好时节。如果有了圆教的见解,一出现不念自念、身心空掉等的时候,是不会那么恐惧的,因为现前正念或空性的感受,它本来就是相合真实相的,并不是没有的东西,而硬是改造出来一个东西,所以,对于有见解的人来说,他没有必要害怕这些。

8、正疑邪疑之辨

当然,一下子理解不了最高的见解也正常。佛法的修学本来就有次第,需要从浅入深作闻思,课后也要多提问,为什么依正无别,为什么心佛无别?时间长短也是无别?多看祖师大德的论著,并经常给自己提问,不要囫囵吞枣。


仅仅知道结论虽有必要,但还不够,必须要知道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必须要彻底地从推理的角度理解,就像一加一等于二一样,疑惑真正冰消瓦解才行。最初就以推理的方式思考问题,这样学经教就很得力。疑问一旦打破了,就能接受这些了义的说法。


疑,有正疑和邪疑。成见在胸,不相信佛言祖语,甚至定要推倒祖师大德的话,显出自己的高明,这是邪疑。我们要正疑,什么是正疑呢?正疑,是为了证成所立、增上对圣教量之信心的前提下的怀疑,哪怕暂时理解不了,也不起一念邪知邪见,而是仰信佛语,发愿将来要通达它。


比如,马上要讲《四十八愿》,为什么极乐世界乃至凡夫都有远超二乘无学、近乎大乘圣者那样不可思议的神通呢?成立的道理到底在哪里,或者反面论据皆不成立的原因在哪里,这就是正疑了。


你不能想,我就不信,应该不可能吧?我一定要找出这不可能的道理所在。这个成邪疑了。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相信佛语,你不能说《无量寿经》是不是讲错了,这就完全成了一种邪见,这是要不得的。


因为时间关系,这么殊胜的十义,有好多地方,只是文字上划过了。但前面有些内容,紧接着《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的课程还会详细讲。下面我们正式进入《四十八愿》的学习。



极乐净土&净土宗&净土法门&净土五经一论&一方净土&梵天净土&佛教净土宗&净土宗祖师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疏钞十义》略讲(二十一)发布于2023-12-05 21:01: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