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分散,用心不专

    今天信息时代,很多人喜欢多去了解新鲜的知识。比如研究一些世间的学问,学一学英文、藏文;再搞一点什么、音乐、医术、心理学、各种运动等等;再学一点道教印度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等。对这些世间杂事美其名曰“广闻博学、与时俱进”。实际上心已经被各种事情分散掉了,没办法一心修持净业。也就是会导致用功不纯一。要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一点不用别人去说,你自己观察一下就能体会到。如果你用心非常专一,就会很有力量,这样持续下去就能达到坚固。可是,如果你的心分散在很多方面,用心很杂,很可能一事无成。

     像过去古人阴符经》上所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意思就是,当我们六根分散出去的时候,就不会非常敏锐。但是,眼睛瞎的人,听觉非常灵敏。因为他心力专注在一个耳根上面。耳朵聋的人,因为在耳根上不分散,所以他的眼睛专注力就很强,所以他能看得很清楚。如果把心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上面,那么效力可以提高十倍。如果你能持续三天三夜不断地进行,你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万倍。这就表明,如果我们的心一直专注在一个点上,就能击出火花。如果你的心涣散了,就很难成功。

    古代的贤人说过这样一个比喻:蚯蚓没有锐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但是它可以向上以尘埃沃土为食物,向下饮用黄泉之水。它能够这样就是因为用心专一。而螃蟹有六条腿和两支锋利的螯钳,走起路来也是横行霸道的。但是如果没有蛇和鳝鱼的洞穴,它连晚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这就是因为它用心浮躁[2]。所以,从这些古人的话里面,也能够明白,心专一才能成办事情,否则心飘散在很多事物上面,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遗教经》中讲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就更清楚了,如果让心住在一个所缘上,没有其他的杂念,就能入于三昧,那么修任何佛法都能获得成就以这个道理来看,现在的大多数人用功都不纯一,所以很难成办净业资粮。让心思分散的原因,就像前面讲的那样,想法太多,什么知识都要学一点,什么事情都想了解一些。导致这种状况有两种原因:一个就是根本没有把心的专注点确定好,没有把求往生的正确目标确定下来。另一个就是心没有自我掌控的力量,对轮回非常贪恋,一出现新鲜的事物,心就飘过去了,很想去了解。下面把这两点展开来具体讲讲:

断定欣求往生之心

      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凡夫,现在唯一能用的就是现前这一念分别心。而一个分别心不可能走两条路。如果同时想完成多个目标,用心不专的缘故,必定做不好。而且往生极乐和住留娑婆是直接相违的事,心只要倾向于轮回里的事,就不可能真心想要往生。所以在心上一定要看准,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定好目标。之后才能一心一意地修净业。因为只有心的方向转变了,临终时的去向才会随之发生改变。

相反,如果你连目标都确定不下来,没有决定求往生的心,仍然是三心二意的,对于轮回恋恋不舍。那么这一生成功往生极乐世界就基本不可能了。你口头上再怎么讲,也跟你实际往生没有太大关系。因为你连一个断定要去的心都没有,那么往生的因缘还是很远的。最快也要等到来世,看看有没有好的因缘,能够促使你发起真正求往生的心。其实,无论修什么法,都必须有真实意乐,否则根本不会修成。这一点非常关键。举例来说,如果你要修宗,就必须有即生顿悟的意乐,而且必须相信自心是佛,在任何时处都不怀疑,没有这种真实意乐你也没办法开悟。同样,如果你要修净土法门,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就一定要有求往生的真实意乐。也就是你的心必须断定下来,求生极乐净土,这就叫做愿。

    宋译的无量寿经》里讲到:“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这就是要我们知道,一心求生西方净土,心里对于这一点完全断定下来,一心一意地来修,那么就决定能够往生极乐国土。善导大师造的《般舟赞》里,每一句后面都是“无量乐”“愿往生”。这就很明显,意思是说,对于我们普通大众而言,往生极乐世界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这种心。也就是一想到极乐世界,就想到那里有“无量乐”。自己心里就很想过去,也就是“愿往生”。但是,如果连这种心都没有,没有真正发起求往生的心。所谓的发愿往生只是口头上的空话,不是心里的真实想法。那么,既然想去的心都不是真的,又怎么可能真正往生呢?中峰大师在《怀净土》当中也说:“要将秽土三千界,尽种西方九品莲,仔细思量无别术,只消一个念头坚。”意思是说,只要一心坚定地求生极乐世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必定都能往生。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所以,这个道理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最终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看你心里是不是真的想去。就好比说,问你到底想不想去美国?如果你是真心想去,心里对此会非常确定,绝对没有犹豫。但是如果你只是口头说要去,而心里不想去,没有下定决心。这样又怎么可能到美国呢?再好比说,你想不想买那座房子?你要是真想买,就一定会准备钱去买它,最后就能住进去。如果你心里根本不想买,也就不可能筹钱买它,更不可能搬进去住了。

    那么,导致没办法下定决心,一心希求往生的障碍是什么呢?

[2]《荀子·劝学》:“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脆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极乐净土&净土宗&净土法门&净土五经一论&一方净土&梵天净土&佛教净土宗&净土宗祖师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往生之路 》第二十一讲发布于2023-12-05 21:03: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