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

我们开始。中间停顿了一下,现在又能相续,都应该看成是力加被。今天之外我们还有两次,所以今年就是这个学期,除今天之外,我们可以一共有三次,这样我们可以很从容的把第一卷的内容讨论完。
这一部注解,也是这部经,是以前头的内容比较费解。前头这个「概要」,就是十门分列,讨论全经的「体性」、「宗趣」等等,比较深入,所以是比较费解的。我们劈竹子竿,头一节是难劈的,但是经过这一年,我们再加上以后的两次,可以把这第一节劈开了,底下所谓迎刃而解,就比较顺了。今天我们就接着上次的内容,继续大家一块参学。

这一品是「德遵普贤品」,这是第二品。「德遵普贤」就是说,所有参加法会的这一切出家菩萨、在家菩萨,在家菩萨以「贤护十六正士」为首,出家菩萨以文殊、普贤、弥勒为首,这无量无边的菩萨就不可说有多少了,就数目说是无量无边,而其德都同遵普贤大士之德,所以这一品称为「德遵普贤」。而这一品里头详细介绍了参加法会的出家、在家菩萨殊胜的妙德,可以使我们知这些大菩萨都是果位上已经成就,而仍然示现在因地的这样的大士,所以都是证明这一点,来说普贤大士之德的具体内容。
上次讲到「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底下就是「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入了这个法门叫做「空」、「无相」、「无愿」的法门。上一次讲已经提到,二乘虽然得到了三空门,但是偏于空。「三空门」就是指着这儿的「空」、「无相」、「无愿」,三个皆空。二乘虽然也能够见到这个「三空门」,但是他偏于「空」;这是菩萨的,就是入「空」、「无相」、「无愿」法门。所以首先把这个'空'、'无相'、无愿'的内容先做一个介绍。这个解释,我们所依据的《净影疏》在书上写了,我就不再讲了。

我们底下讲树菩萨的著作。龙树菩萨在现世我们知道是八宗的祖师,咱们中国佛教分为十宗,而八宗都奉龙树为祖师,没有第二位呀。经典里说龙树的过去是妙云相如来,他也普被三根、深入浅出,著作浩若烟海,其中很精、很重要的一部著作就称为《大智度论》。
现在根据《大智度论》的解释,解释这个「空」、「无相」、「无愿」,它说「观诸法空是名空」,一切法皆空。所以《心经》就讲「无色声味触法」一直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无智亦无得」,都是「无」、「空」,所以诸法都是「空」,「本空」,这个叫做「空」。什么叫做「空」,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空中,既然是"空",你还有什么相可取?一取不就成了"有"了吗?而不可取相,在这个含义上,这个「空」字的意思就转为什么?「是时空转」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空」的含义就转化为「无相」。空中本来无相可得,因为你看到「无相」可得的时候不可取相,这个时候这个「空」的含义就转为「无相」。所以好些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很多是名言在那变化,而本体并没有变化。

既然「无相」就不应有所作为,「作」是作为,这儿讲的是「无作」,我们经里头说的是「无愿」,「空无相无愿」。而「无愿」就是「无作」,这个解释也是根据《大智度论》。所以我们这个《大经解》第一百三十三页倒数第三行〔编按:东林寺版〕,《大智度论》说,「无愿故不造生死之业,亦名无作。」所以这两个名词是一件事情。就没有一个什么要追求的,发了一个什么什么志愿,你既然这个都没有,你生死业就不会造了。你不求这个,不求世间的功名富贵种种种种的,那么就不造生死之业,所以叫做「无作」。所以无愿就是无作。
《大智度论》底下讲「无作」,就是讲的是「无愿」,一个事实两个名词。既然"空"的含义转为"无相","无相"之中还应该有什么"作"吗?「相」都不可得了,你还要去「作为」什麽呀?一有「作」就是三界的生因,你「无作」就不作三界的生因,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时候这个含义就从「无相」转为「无作」。这就把这个名词解释了,'空'、无相'、无愿'它们的内容。

怎么说菩萨入"空」、「无相」、「无愿」法门?而修持上说这三件事到底是三是一?到底如何,到底从何下手?《大智度论》底下讲得很清楚,它打个譬喻,譬如一个城,城有三个门。既然城有三个门,咱们要进北京城,假定城有三个门,你一个人绝不可能一下子要从这三个门一块进来,对不对?你要进安定门就进安定门,你要进西直门进西直门,还有东直门,你一个人不可能从安定门、东直门、西直门一块进来。这是譬喻。
进,就从一门就进来了。进了门,城是什么?城就譬喻是涅槃。所以一切修行,我们大家要知道,这是个选佛场,我们都是要成佛、要证涅槃,不是是当个方丈、做个大法师,成一个了不起的佛学家。
我们要入这个城是涅槃之城,「涅槃」是三德都齐彰: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得到解脱,证了般若,恢复了法身,要进到这个城。这个城就有三个门,所谓'空'、无相'、无愿'。底下《大智度论》的说法,我们也是边看边解释。一个人进了空门,他真知道一切皆空了,从这个空门进来,进来他心中也「不得是空」。「不得是空」是什么意思?我《大经解》加了一句话,我们就好理解,他也没有停滞在空相上。有了一个「空」,既然「空」,就有一个空相,他就在这个空相上那儿待住了,这个时候这个门就堵住了。所以这一点很细,修行人我们要知道,往往不是没有能够入门,就是刚一进门,堵住了!这个是非常可惜,在这堵住了。他就抓住了「一切皆空」、「本来无一物」,就是空空荡荡,这就是堕在「空相」之中,堕在「空相」之中,这个门就「通途更塞」,这个门就不成为门,成为关了,就把你关在这儿了。这个人就没有从空门进来。如果他从空门进来,底下就没事了,就解决问题了,你就是「一切皆不可得」,而「通达无碍」,用「通达」二字就是很活活泼泼的,不是一个死的空,就进来了,你抓了个空相,就堵住了。
如果你这个时候去掉空相,去掉空相这就是什么,这就是「无相门」。不但是一切可见之相你都除了,连这空相你都除了,这就一切相你都真除了,真除了你就「无相」了,那你从「无相门」就进来了,从这个门可以进来。

可是呢,若于「无相」的这个相,底下这句话,「若于无相相,心著生戏论。」若于「无相」,「无相」本来是「无相」,你这一执着,它就成了一个相,这个相就名为「无相之相」。所以一切都不可执着。一执着,很好的一句话,就成了「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一句合头语,经上的话,你就死于句下,你把它执着住了,这个里头就执为定法,这一句话对于你说就成为一个系驴的「橛」。驴是要乱跑的,拴一个橛在那,把驴捆在那,而且这个「橛」是一万劫都在那存在的。
所以这个事,你「无相」进来之后,你不能再执着一个「无相之相」,又堵住了,你心一执着就生出戏论来了。所谓戏论者,就成了错误的见解,就成为「戏论」了。这个时候你把这个无相之相也除掉了,那就入了「无作门」。
所以不是一个人一身从三门入,是有三个门你可以随一而入,这就叫做「入空无相无愿法门。」从哪一个门都可以入,这就超过二乘。所以刚才头一句是「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对于声闻、辟支佛他远超。「远超」表现在什么地方?二乘对于三空门他是沉于空,他没有真进来,但是菩萨就入了这个法门,这是远超之处。

底下又有两句:「善立方便. 显示三乘。」我们首先要解释「方便」两个字的含义,「方」,浅说就是方法;「便」是便用,就是便利。我们说得很粗俗的、很浅的、很通俗的说法,方便者就是我们要有便利的方法,是有办法,而且这个方法很便利。这个事情你总是有办法的,而且是一种便利的办法,这叫做方便。这个也见于《法华文句》中,「方者法也,便者用也」,你这才能有作用。你要度众生,你告诉他一个方法,他都是做不到的,你怎么度?你给他一个便利的方法,他能做得到,你才能度众生。所以方便很重要,要善立方便。我们有一些,我们就不都讲了,我们挑着讲了,这个引证很多,大家可以自己看。
底下我们看《法华义疏》说:「方便是善巧之名,善巧者,智之用也。」这对于前面说的又引申一步,「方便」就是「善巧」的名字,所以我们常常连在一块儿说「方便善巧」,连在一块儿说。这个人他很善巧、很善于说法,很巧妙的能够救度众生,这称为「善巧」。「善巧」是什么?就是智慧之用,从智慧之体他要显出作用,因此他就能够善巧。这个就把方便又补充了一点。《大集经》又说,「能调众生悉令趣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方便。」能够调化众生,让众生全都趣向于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叫做「方便」。所以这就把便利的方法,这里头它又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含义了,不是指其它的方法,而是说我有这一种办法能够善于调化这些众生,让他们都趣向于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才是「方便」。所以知道空、无相是大智,而能随宜施设名方便。我们能随宜有办法建立我的法门来救度,这个才叫做「方便」。

「方便」也有两种,这是根据《会疏》说的话,《会疏》它这么讲,它一方面根据《湼槃经》〔编按:疑《会疏》错引,查应为《维摩经》〕,「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所以我们称为「慧母」、「智母」,就这意思,因为「智度」就是般若,智慧是菩萨之母,菩萨都从智慧出生;「方便」就是父亲 ,人们都是从父母生,做为譬喻,所以智慧、方便很重要。知道一切「空」、「无相」,这是大智慧,我们随宜来施设,建立法门来随宜说法、救度,这个叫做「方便」。这方便就很重要,是菩萨的父。〔编按:众生应是口误,依《大经白话解》修正。〕
「方便」有两种,这都是《会疏》的话,一个是「深解空而不取相受证」。自己本身深入的了解了、解答了、开解了这个「空」,对于「空」不是很浅的理解,而是深的解,而又不取这个「空相」,也不是「受证」,这是进一步的境界,到这个「证」字。所以取证不取证,有很多它就是渐法,在途中他就取证,那么他就慢了,他在这个地方就耽搁下来了;他对一切都不取证,直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且是一个很快速的,这就是「顿」。打个譬喻,你坐电梯,你中间一切各个地方都不下来一直到屋顶,二百层摩天楼,那就是直趣无上正等正觉。第三层你下电梯来转一圈,第五层又下电梯又转一圈,这就等于取证。这打个譬喻,这大家都懂得了,中途你要取证,取证你看第三层楼是怎么回事,你就明白了,是不是?这就是。所以一个就是说深解空而不取相受证,他直趣最高的屋顶,这是个方便。

第二个,以这个实相之理甚为深妙,众生的水平没有人能够相信、能够接受,那确实是如此啊。所以佛说《华严》之后就想「般涅槃」哪,大家不能信受,连罗汉都如聋如盲。佛后来就是接受了大家,从小乘说起,说法四十九年,最后说了《法华》。这些人跟着佛四十几年,听了很多法,已经提高又再提高了,等说到《法华》的时候还有五千人退席。不是五个、十个,是五千哪!一个道场,你们想想看,比如说赛球,五千人哗啦一下子走了,你说这是什么场面哪?你们要知道。所以就是「莫能信受」,说《法华》的时候,五千人退席。
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今天要闻到圆教的法,我们不惊不怖,没有惊怖也不抵触,还能相信接受,用《金刚经》上的话,「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这是很殊胜的事情。所以今天咱们在这个地方研究的是圆教的经典,极殊胜的事情。

他「莫能信受」怎么办?就需要方便来诱引、诱导。这个「诱」字最善巧的莫过于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诱导是有求必应,求财得财、求子得子、求妻得妻、求长寿得长寿,都是这些个人打算。观世音菩萨为什么这么做?两句话就说明白了,「先以欲钒牵,后令入正道。」众生需要这些,满足他们这些,这是「欲」,以此为钏为牵,也是为方便,而其最终之目的希望他入正道。这就是「诱引」的最好的例子。所以这些方便就是怎么着?就是用种种的方法、方便。
再有那个鱼篮观音,大家都看见画观音画一个极美的少女拿个篮子,篮子里头一条活鱼,所以称为「鱼篮观音」。那么观音不拿杨柳、不拿水瓶,甘露瓶、杨柳枝这是常见的;而是篮子里头一条活鱼,显然这是拿去做菜或者去出卖,打上来的、钓上来的。鱼篮观音是观音化现的,那个打渔的地方,就是这些人不读书,不懂得信念佛教,就知道捕鱼、卖鱼、吃鱼,就这样的过生活。忽然一天来了一个极美的女人,跟他们一起生活,篮子里有条鱼,当然不止一条,画就画一条,也是渔民。大家向她求婚,这个地方风俗很薄,不知道什么什么,没有很深的文化。她说:「你们这麽多人跟我求婚,我嫁给你们谁呀?你们这有上千的人。」「我这拿给你们去念,明天你们谁能背,我就嫁给你们谁。」这是《心经》。

大家念了后,第二天有一、二百人都能背了,还有好多人背不下来,到底也念了没有能背下来。能背的那就行了,「但是你们还是人太多,给你们什么吧,给你们《普门品》。」发给他们,「你们去念,三天你们谁能背我嫁给谁。」三天之后只有七个人能背。七个人能背,「七个人还不行,那给你们《法华经》吧,你们谁去背去,几天之后谁会背了之后我就嫁给谁。」最后只有一个人都能背,这个人姓马。所以这个观音大家又称为「马郎妇」,夫妇的「妇」,称为「马郎妇」就这个典故,这个姓马的背下来了,就结婚哪,洞房花烛。正在刚刚喜宴之中,新娘子说不舒服,一下子死了。当时很懊丧,就给埋了。后来过了一年来了个和尚,大家还在议论这个事,这和尚说:「你们怎麽这麽愚痴啊,到现在你们也不明白,那是观音菩萨来救度你们,你们这一方应该有难,观音菩萨教你们来读经。」所以是观音菩萨以菩萨的威力,怎麽能消灾啊?还是靠大家多念经。所以这个事情我们现在很需要,现在咱们应该说,我们这个不是就是有灾吗?大家都走了又回来,所以要消灾大家要多念,从这个故事里要知道这个道理。
这是叫你念,你看他这个「念」的动机都是俗念,是为了要跟一个很美貌的女人结婚,这完全是世间的情欲之心,就从这个心来念,都能消一方之灾。我们要发了大乘「无上正等正觉菩提之心」,以这个心来念诵、来回向,力量是非常大。所以我们消灾救劫,饶益有情,要依靠念,这就是方便诱引。
那么大家就说:「你这个和尚这麽说,你有什么根据?」和尚说:「你们开棺材看。」打开棺材看是空棺。所以这流传「鱼篮观音」、「马郎妇」。因为解到这个方便诱引,就想出这些个具体的事。当前我们很需要,我们不但自己念,而且要劝导其他的四众弟子多多发心念诵。

最后,要这么念为什么?先是诱引最后都要入正道,都要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都要入涅槃之城。但是这要渐渐的才来开悟,一上来一般人不能懂得这个。
所以「其德广大」,这个方便之德是非常广大,使本来不能够信受的人他能信受,本来得不到救度的人可以得到救度。这是大悲心、大智慧到极点的流露,可以这么说。他没有大悲他不肯这样用心,没有大智他想不出这个办法,所以这些方便是大智大悲之所流露,不二乘所能为。「不二乘所能为」这个「不」字是日本人的古汉语,所以有的时候有点别扭,但是还是不错,比现在中国一般人还是强,「不」就是「非」,这个「不」字是「非」字,不是二乘所能办得到的,故言「善立」。这是解「善立方便」,这是《会疏》的解。「方便有二种。」一种是不取证,一个是自己已经证到深解,但是众生「莫能信受」,而能够以种种的诱引让他渐悟而得度,这样就称为「善立方便」,善巧的建立了方便的办法。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黄念祖|我们大家要知道,净土法门是选佛场,我们都是要成佛、要证涅槃发布于2023-03-15 14:46: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