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近期《四维国学讲谈》访谈了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刘立夫老师,以他哲学博士之科班出身、博导之资历,加上曾访学欧洲之经历,对中国传统文化体悟之深兼视野之阔,当有其“家法”。小编不会期待读者会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但慢慢读来,必有收获!

建华(简称尹):好的,教也讲了,教也讲了,那“儒教”看刘老师是不是也从宗教的角度聊一聊?

刘立夫(简称刘):“儒教”如果从“教化”的角度讲,都属于“教”。如果从现代宗教构成的几个要素来看,要有宗教理论,有超越性的存在(),有宗教经典,有宗教礼仪,有宗教组织,这些要素儒教里面是有的。儒家的经典就是四书五经,有理论,也有信仰儒教的最高信仰就是“天”,是最高的存在,也有神格在里面。天主教那个“天”,就是借用儒教的这个“天”翻译的。仪式也是有的,拜天、祭孔。任继愈先生总结了儒教的“教义”叫“敬天法祖”,讲得蛮有道理的,所以他的学生李申就写了《中国儒教史》,强调儒家是有宗教性的。

刘:儒教的教主实际上就是孔子,中国的汉代以后的政治制度似乎是“依教奉行”,就是依照孔子这一套理论设计出来的。孔子上承汤武周公但是,儒家和佛教、道教、基督教比较起来,宗教的神圣性还是少一些。儒家更多的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我们当下的这种道德生活有点“去神化”的趋向,强调人本的东西多些。完全把它作为宗教看,理由不充分。你看它的“宗教组织”在哪里?当然,孔子也有信徒,但与虔诚的宗教信仰还是不一样。

尹:就是说儒家或者儒教的神圣性要少一点,与现世生活反而结合得比较紧密。

刘:世俗化、伦理化、政治化倾向比较明显,所以我们只能讲儒家带有宗教性,但是不能完全同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划等号。

尹:有一个说法,说儒家未能发展出一神论的宗教,导致它过于现实主义,导致我们的社会制度构建存在很大的问题什么的。我想问的是,假设没有佛教或者道教作为补充,假以时日儒家是否也可能上升为典型的一神论的宗教?

刘:那没可能!有人说中国没有宗教,其实宗教还是有的,儒家就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类似西方宗教的某些功能。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特别宋明理学以后,所谓“三教合一”,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类似西方基督教的社会功能。它也有神圣性啊,我们说“天理何在”,这“天理”还是带有神圣性的,这是至上的,不需要追问和怀疑的。儒家还是发挥了一定的宗教功能,不过它还是需要佛、道去补充。

尹:不过这个“天理”,个人感觉上它是很难被“互动的”,或者与普通人可互动的程度比“上帝”低很多。好像是说规则已经定好了,你遵从这个规则、按照这个规则过日子就行了,是吧?

刘:我们中国人多把“”作为最高的存在,儒家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道家讲“天道”。儒家里面讲“天”,一般认为有“神灵之天”、“道德之天”、“义理之天”,而且这三者是合一的。所以“天”还是最高的权威。

尹:它这个难以互动的自然神特性,与人格神还是有差距?

刘:这样的。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们就提出来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尽管很厉害,是最高存在,但“天意”还是会遵从民意。实际上就是把人的地位抬高了。西方人认为的“天”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人格神,但东方人不是这么思考的。人世间的一切来自于“天”,但“天”是不说话的,最后还要靠人自己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这就是我们儒教与西方宗教的区别了。西方人认为人和“天”之间永远是有一道鸿沟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上帝”的。儒家就恰恰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是可以做到“天人合一”的。孟子所讲的“知性、知命、知天”,做到了“天人合一”就是“圣人”。

尹:如果“天人”之间没有不可以跨越的鸿沟,那是不是可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刘:这是另一个意思。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我们历代王朝从政治意义上讲,是“天命所归”,是“奉天承运”。

尹:就是“五行”“五德”什么的都要套得上,是吧?

刘:是说你的德性、能力,都要能够达到“天”的要求,做到了你就是“天子”。没有上帝的任命,政权的合法性来自哪里呢?来自“天命”。当然这个“天命”太远了,关键看你怎么做,你做好了就是“天子”。

尹:实际上,关键还是话语权——

刘:每个王朝都是说“承天运”。这当中也有神秘性的东西,但我们中国古人就是这样将政权合法化的。比如说满清,也实行科举考试,把汉民族优秀的文化继承下来发扬光大,那我就是“天子”,已经达到“天子”的要求了。

尹:那就是我用强权先把统治稳固了,然后再把“天命”这套搬出来。

刘:这叫“以德配位”。你没有那个“德”,“天”是不会眷顾你的。你“德配天地”了,就可以做“天子”了。一介草民是不合法的。

尹:我们历史上的皇帝很多是“一介草民”出身的。

刘:单纯靠武力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靠“德”。

尹:我的意思是,所谓“成王败寇”,首先还是靠武力说话,然后才能以“德”服人,再叠加“天命”,行“仁政”什么的。

刘:这个可以参考孟子的意见。就是必须行仁政,才有可能“王天下”。“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马上可以得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老百姓得不到实际利益的话,就会众叛亲离,是搞不下去的。最近我看一份材料,说当年毛泽东对当时高级干部子女娇生惯养不满,就问身边的人,说你记得《三国志》里面曹操评价汉献帝的话吗?答案就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大概是这个意思。如果一个王朝的后期继承人没有实际能力了,长在深宫没有治国经验,也不关心民间疾苦,迟早会倒台。因为整个统治的基础在慢慢腐朽,上层高度腐朽,民不聊生的时候,就是“德不配天”了,革命就有合法性。孟子有一段话,有人问周武王杀商纣王是不是“弑君”,他回答“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讲得很对的,他就是“独夫民贼”,商纣王已经没有合法性了。

尹:我的感觉,按我们儒家传统的治理结构,一个王朝合法性的流失好像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总会陷入“治乱循环”的困境。

刘:这个问题要这么看,中华文明五千年不倒,“政统”在更替,但“道统”不绝。我们讲政权的更替,后来明清三大思想家都讨论过,象黄宗羲的《原君》篇就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一个王朝是一家一姓的,搞不下去了被推翻,再换一个朝代也没什么可惜的。因为你没有按“仁政”这套体系来做,所以你会亡国。朝代可以换,“政统”可以丢,但“道统”、“文统”没有丢,儒家就有这个文化的优势。

尹:这种状况我蛮认同,但问题是每次“换血”的时候,引起的社会动荡是很大的,很难受的。

刘:你可能希望有一种理想的状态,像秦始皇那样传之“万世”而不朽,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古今中外没有这样的事情。人是很复杂的,以德配位是很难。一个王朝就是一个家族做主,搞得好会延续三四百年,几十代皇帝,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还能靠一套管理机器控制天下,很不容的。现在的一些宫廷剧就演绎这些东西,但真实的历史一般人是写不出的。皇室的衰亡,政权的更替,恰恰像自然界的地震一样,过后地球照样在运转。

尹:也是合于“天道”的?

刘: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历史规律。(未完待续13-11)



嘉宾简介:刘立夫。1986年、1994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分别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2005—2006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法国巴黎高等实践研究院(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从事访学和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佛教协会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黑体和小标题及图片为编者所加

嘉宾观点,不代表本 立场

各种观点 四维国学小助手加入群聊或命理学的

承办国学雅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四维国学讲谈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刘立夫访谈(十一):儒教是宗教吗?发布于2021-05-07 13: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