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未鸣读书会向您推送的优秀文章是,来自社会工作1701班唐信同学的儒教教》读书报告。



书本简介


中国宗教:儒教与道教》:德国韦伯著。原名《儒教》,1920年收入《宗教社会学论文集》第一卷时改名《儒教与道教》,现名来自英译本题目。该书是韦伯“世界诸宗教之经济理论”研究的起首部分。分析中国的国家、法律、城市、行会、士阶层、正统礼教、异端信仰等方面,探索中国人的宗教伦理观念与其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很多障碍,在中国的几千年历史中并不存在,中国虽有许多有利条件却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心理上的特点”。书末还将儒教与清教(Puri-tanism)进行比较。全书分三篇:第一篇“社会学的基础”,包括城市、君侯与祇,封建国家与俸国家,行政与农业制度, 自治、法律与资本主义四章;第二篇“正统”, 包括士, 儒教的生活取向两章;第三篇“道教”,包括正统与异端,儒教与清教两章。


参考资料: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070页。




读书笔记

《儒教与道教》读书笔记

社会工作1701班唐信


抱着对宗教的一点兴趣,在众多宗教社会学著作中,我首先翻开了《儒教与道教》。在我们传统观点看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并不算得上是宗教,但是当有人把它当作宗教来看待并做深入分析时,岂不让人心生兴趣?带着这样的好奇我走近了马克斯.韦伯的思想之中。

《儒教与道教》作为韦伯的宗教社会学论文集中的第二部,一定程度上是其另一部巨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续集。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探讨新教教义何以成就资本主义不同,它主要探讨的是资本主义在中国为什么不可能。韦伯把矛头对准了儒教与道教。韦伯先从物质上货币制度、城市与行会、家产制国家、氏族组织以及法律五个层面分析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的特征,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儒教的理性主义是教人如何理性地适应世界、儒教惧怕改革、道教的“无为”理念认为世上本无真正的道德恶灵与缺陷所以也不用去改造世界等理念,探讨儒教与道教为何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韦伯的许多观点可以说是十分新奇。在纯家产制国家中,货币经济非但没有削弱传统主义,反而强化了它,因为货币经济取代实物与俸禄结合以后,为决定作用的阶级提供了特殊的得利机会,维护传统,就是维护自己阶级的特权。一个处于绝对权力地位,并垄断官方教士功能的家产制官僚阶层,除了保持一种注重典籍的传统主义的心态外,别无其他选择,只有典籍神圣性本身可保证支撑官僚系统之地位的秩序合法性,因此,官僚体系就必须限制它本身的理性主义任何官僚阶级,都极度厌恶由纯粹的经济因素,即自由交换所引起的明显的社会贫富分化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世界三大宗教都渲染了一种人与世界之间紧张的对立关系。即人是带着“原罪”降生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赎罪。在新教教义里这也促使着新教徒不顾一切地想要支配世界向上帝证明自己,激发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原生动力。但是,儒教与道教就不同了。儒教就其本质而言,它只是一种生活哲学,各种理念如“以德报怨”“兄道友,弟道恭”等,都强调了对现实的适应。也就是说,奉行“人性本善”理念的儒教,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它不会产生对抗性的学说。为了维护稳定的局面,儒教信奉人际关系,以和为贵,而非赞赏西方文化中血气方刚的英雄复仇、破坏故事。这使得每一次改革,无论是皇帝发起的,还是激进派发起的,最终都像石头一样丢进了水中,轻则只匀起微波,再大无非水花,水面再度恢复平静。没有了改变,也就不会有资本主义关系,萌芽状态也消失于“重商主义”的压制之下。



儒教重视“六艺”,提倡全面发展,而非专才。需要理性思维和形式抽象能力要求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这也使得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学并没有发展出来,缺少了稳定的规则,让工商业的发展无所适从,竞争从来就不是充满激情的,而是畏首畏尾、见机行事。既无资本的力量,又无稳定的规则,资本主义无处可谈。

韦伯认为祖先崇拜与今世的孝道是家产制臣民思想的基础,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同时也是儒教国家实际宽容的最重要且绝对的界限。起初我们都是把“忠”“孝”二者分开来谈,但是在韦伯看来“忠”不过是“孝”的延伸。对孝的重视与提倡,在封建时期,其实远超出了原始时期为了生存的意义,孝转而成为一种特权,一个维护权力平衡的支点。尽孝,保证了家庭、氏族对个人的控制,保证了偌大国家中的相对稳定性。



儒教重人伦,但是,人们不仅仅是生活中在人伦社会之中,还必须直面自然超理性力量的恐惧和担忧。既然儒教已经主动放弃了对这一领域的解释权和支配权,那必然要有一学说占据这个地位,于是,道教顺理成章地和儒教并存。儒教似乎是把各种神明都赶向了道教,这些神明都具有超自然的力量或者说被赋予了这些力量。韦伯如是说:“所有的士人阶层,由于一再地害怕触怒神,包括那些非古典的鬼神,而对鬼神论与巫术作出让步”。因此,道教徒不仅受到国家的容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得到国家的承认。”儒教“不近鬼神”,道教相信世界和谐,都否定了世界三大宗教最看重的“来世”。而教,因其“众生皆苦”“因果报应’等教义,自传入到中国之日起就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即一种驯化民众的手段,因而也得到国家的承认。



当然,韦伯在书中也不是没有其不到位的理解之处。由于韦伯并未来去过中国,他的作品也主要依赖各种有关于中国的文献记载。这使得在分析过程中韦伯偶有引用史实不当的地方。在文中韦伯认为语言是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的高度表现,而中国的汉字还只是停留在图像表意阶段。这一点我不敢苟同。文字远比语言更能激起想象,而韦伯却认为正是这样的想象制约了中国人思辨能力和逻辑训练能力。做这样的区分是不恰当的,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文字在中国文化传承过程中扮演着何种重要的地位,不知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诗词歌赋,也以对语言音韵处处考量而充满美感,在这点上看,韦伯的观点有失偏颇。但是,我依旧十分认可他“最了解中国的外人”的荣誉。



韦伯思想体系庞大而富有创见,片言难以尽数大师之哲思。中国文化有太多值得讨论和挖掘的地方,《儒教与道教》让我更加客观看待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也对社会学视角下看待问题该如何思考有了一些感悟。唯愿多读多思,且读且珍惜,享受读书的精神冲浪之旅。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文字感恩的句子经典语录张爱玲语录经典语录村上春树经典语录小王子经典语录唐信

图文编辑:谢玮

想看更多好文,快 ,命理学吧!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未鸣读书会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儒教与道教》读书报告发布于2021-05-07 14:3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