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备用号,早关注,不迷路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四年 公元199年
绍简精兵十万、骑万匹,欲以攻许。
沮授谏曰:“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
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舡,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如此,可坐定也。”
【译文】袁绍挑选精兵十万,良马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劝阻他说:“近来讨公孙瓒,连年出兵,百姓疲弊,仓库里没积蓄,不能出兵。
该抓紧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先派使者将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呈献天子。如果捷报不能上达天听,就可以上表指责曹操阻隔我们与朝廷的联系,
然后进兵屯驻黎阳(逐渐向黄河以南蚕食,同时多造船只,修缮器械,分派精锐骑兵不断去骚扰曹操的边境,让他不得安宁,而我们则以逸待劳。这样,坐在那里就可以击败曹操。”
解析这一篇接:乾坤未定,你我都是黑马,大家都在下注,大家都不愿意下重注
一、注释
黎阳:今河南鹤壁浚县,有黎阳津,可以南渡黄河,对面就是白马津,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大小战事不可胜数,今浚县有黎阳仓遗址,是袁绍堆积粮草的地方之一,
沮授:袁绍阵营中河北本地势力的代表之一,韩馥为冀州牧,沮授为冀州别驾;袁绍为冀州牧,沮授为奋威将军,后官渡兵败,被俘,谋逃,死。
三国志》:绍众大溃,绍与谭单骑退渡河。馀众伪降,尽坑之。沮授不及绍渡,为人所执,诣太祖,太祖厚待之。后谋还袁氏,见杀。
沮授对于袁绍可以说是忠心耿耿,但袁绍对于沮授却不是这样,一开始袁绍需要在冀州立足,故而极尽全力拉拢,授予三军。
但站稳脚跟后开始打压以沮授等为代表的地方实力派,计划收权,沮授官渡兵败被俘,或为袁绍见机行事,故意为之。

一、关于沮授
材料中袁绍急于提兵南下,沮授极力阻拦,所提出的策略,可以说是很妥善了,我把沮授的策略总结为三步:
1.打牢基础
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
沮授说刚刚平定公孙瓒,百姓疲敝,不适合出动大军,我认为是比较稳妥的。虽然袁绍这个时候兴兵进攻曹操,取胜的机会也比较大;但是,如果说袁绍万一失败了,后方根本不牢,就会有崩盘的风险。
比如说官渡之战中后期曹操奇袭乌巢,把袁绍的粮草烧了,高览、张郃闻讯直接就投降了,其中固然有和郭图内斗的因素,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粮了,难以为继。
可见袁绍也是倾全境的粮草进攻曹操,如果说袁绍这个时候能够续上粮草,高览、张郃全家都在河北,绝不至于临阵投降曹操。
高览、张郃这边一崩,直接就带崩全局。无论是内部斗争,还是说乌巢被烧后粮草断绝,这都是基础没有打牢带来的崩盘。
2.占领政治高点
先遣使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曹操隔我王路。
沮授提出了先打牢基础的建议后,紧接着又提出了将消灭公孙瓒的战报汇报给天子,如果不得通,就指责曹操隔绝王路,然后发起边境纠纷。

注意,沮授说的是不得通,而不是说曹操阻拦。这两个表述还是有区别的,不得通包括但不仅限于曹操阻拦袁绍的献捷使团。
比如说使团渡河的船沉了,路上遇到盗匪截杀,或者被闪电击中,这都是奏捷不得通。
沮授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将这些情况让曹操背锅,这是要往曹操头上扣屎盆子了。
而扣帽子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获得后续挑起纠纷的合法性,占领政治高点。师出有名则得道多助嘛,毕竟献捷使团死在山沟沟里,只要是曹操的地盘上,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袁绍发起官渡之战,在这方面是很欠缺的,他甚至连“诛曹操,清君侧。”都懒得喊。
这样一来袁绍就没有占领到政治制高点,因为皇帝在许昌,现在你连个口号都没有,手底下的士兵,敌对方的底层士兵百姓就容误以为袁绍是本着汉献帝来的。
这就不太好了,以强军进攻首都,这算是谋反,而对于谋反这个罪名的恐惧,下属是刻在基因里的,就会导致很多人不支持袁绍,甚至是反对袁绍,从而暗中使绊子。
袁绍这个人,一贯的迷信武力而比较忽视人心向背,认为实力碾压一切,这是他做的不好的地方。
比如说当初袁绍和曹操一起讨伐董卓的时候,就一起吹过个牛逼:
三国志》:
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济,则方面何所可据?"
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
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诸侯讨董的时候,袁绍问曹操说如果咱们没搞赢董卓,你打算去哪里发展?
曹操鸡贼的反问袁绍,你想去哪里混?结果袁绍就说他想去河北,因为那里连山带河,是光武起家的地方。
结果曹操回答却是:"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格局明显就比袁绍高一档了。
袁绍这个人,底蕴足,人也聪明,就是过于自大,过于迷信武力,官渡之战连个政治纲领都懒得喊就带兵过来了。
闻所未闻,张角大师还知道喊个苍天已死呢。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占领到政治高地了,大家不知道你河是针对谁,红线在哪里,怎么帮你?
而沮授提出的方案,其实就是想帮袁绍解决政治纲领的问题,曹操阻塞王路,所以我要打曹操,对吧。
这背后的意思就是,小皇帝别害怕,老百姓别害怕,各位乡贤别害怕。我袁绍依然认可皇帝,以及皇帝治下的利益格局,我是来解放你们的,这样才可以团结更多的人,袁绍在这方面是失败的,败在了人心。
3.限制对手发展
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舡,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然后沮授又说,一方面咱们可以发展农业,积蓄力量;另一方面咱们又可以派精锐骑兵去打野,去不断的骚扰曹操。
如果他不理会,那咱们就抢他,甚至在当地建立政权步步蚕食;如果他兴兵来找麻烦,那咱们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改天再来,这样曹操就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了。
这就是典型的限制对手发育了,到时候袁绍发育起来了,而曹操由于老是被干扰,就会一直发育不起来,所以沮授说这样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击败曹操。
值得注意的是,限制对手发育,这是强者对于弱者的策略,弱者是难以去限制强者发育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打不过,耗不起。
比如说诸葛武侯,多次北伐,为的是什么?
首要目的是占据雍凉关中,次要目的就是限制曹魏的发育。因为曹魏体量大,一旦发育起来那容错率是非常高的,而蜀汉却失败一次就要亡国。
蜀汉作为弱者,以诸葛武侯的能力,加上蜀地易守难攻的防御姿态,这才勉强搞得关中无余粮。
然而,弱者去限制强者发育,最终只会导致大家都无法发育,曹魏自然也就无法进攻蜀汉。
所以咱们说诸葛亮试图逆天改命,但由于蜀汉天生体量小,把曹魏的关西搞得荒芜不堪,蜀汉自己也是搞得格外虚弱。
蜀汉本地派为啥反对诸葛亮?其实就是因为诸葛亮不断地北伐,就意味着不断地消耗吸血,而对于蜀国本地人来说,这是严重损害他们利益的。
这是弱者对强者进行限制发育的最好结果,即使强如诸葛亮,又占强势地利,也只能是互相伤害,自身也会搞得疲惫不堪。
最后蜀国灭亡的时候,户口不过90万,可见诸葛亮、姜维多次北伐对于经济的伤害,而吴国在南线无法发力,搞乱关西是没有用的。
因为关东的资源源源不断,而蜀汉的物资人口耗费了,就没地方补了,所以我说,袁绍可以限制曹操发育,而曹操无法限制袁绍发育。
因为袁绍强而曹操弱,弱者是没有资格限制强者的,就算诸葛武侯开挂,也不过是使蜀汉益寿延年,多续命多活几天,如果中原大地不乱,终不过是功败垂成,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关于袁绍
那么沮授的建议这么稳,为什么袁绍就是不采纳呢?我认为有三个因素,第一是由于沮授本身冀州本土派的身份。
他说这个话,就容易让袁绍误会,认为他是想保存实力,不想让冀州子弟去战场上打消耗,一旦误会产生,这种偏见就很难得到纠正了。
实际上我认为沮授是没有这个心思的,如果他真这么保守,当初也就不会同意袁绍连年兴兵去消灭公孙瓒了。
第二是袁绍想要集权,而集权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一个是反腐,再有就是通过外部战争来集权。
一旦组织进入战时状态,那袁绍就可以办到一些平时办不到的事情了,比如说把沮授故意抛弃在河南,自己和儿子跑路了,恐怕就是故意为之的。
第三则是袁绍统一天下的心情最为迫切,他比曹操更大,曹操可以不急,孙策也可以不急,但袁绍不能不急。
历史没有记载袁绍多大年纪,但袁绍比曹操大,这是公认的,开上帝视角看,官渡之战袁绍失利以后,袁绍集团就失去了战场主动权,再过两年袁绍就病死。
所以我说袁绍不听沮授的,并不是觉得沮授说得没道理,而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冀州集团等得起,但袁绍年纪大了等不起了。
像沮授这样搞,虽然稳,但是耗费日久,袁绍他等不起了,袁绍比曹操年龄大,如果袁绍先死了,那他的那些儿子们,又如何斗得过曹操?如何镇得住派系复杂的冀州集团?
再有就是,从袁绍不喊清君侧的口号来看,我估计袁绍是打算打败曹操后连汉献帝一起清算的,可能他再有生之年还有个皇帝梦吧。
所以各种因素的掣肘下,袁绍最终还是选择了军事冒险,意图毕其功于一役,在有生之年为自己的儿子打下整个天下,同时圆自己的皇帝梦。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老袁的小目标发布于2021-06-28 11:09: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