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备用号
【前言】姊妹篇:智者不以势凌人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三年 公元198年
初,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及兖州乱,翕、晖皆叛。兖州既定,翕、晖亡命投霸。
操语刘备,令霸送二首,霸谓备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主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备以霸言白操,操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皆以翕、晖为郡守。陈登以功加伏波将军。
【译文】当初,曹操为兖州刺史时,以徐翕[xī]、毛晖为将。后来陈宫、吕布在兖州作乱,徐翕、毛晖都背叛了曹操。兖州平定后,两人外逃,投奔了臧霸。
曹操让刘备前往徐州传话,令臧霸送来二人首级,臧霸对刘备说:“在下之所以能立足一方,正是因为不出卖朋友。臧霸受主公(曹操)不杀之恩,不敢违令。然而我以为,能成就王图霸业的君主,一定是深明大义的,愿将军为我美言。”
刘备如实转告曹操,曹操叹息着回话给臧霸:“这是古人之德,而君能力行,这也是我的愿望。”
于是曹操将徐翕、毛晖全部任命为太守。陈登因功升任伏波将军
(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反革命全成了郡太守,陈登还是郡太守,伏波将军是对陈登的安抚)。
解析】一、材料背景
这边材料接:理事先管人,人不顺则事不达
讲的是曹操平定吕布以后重建青徐秩序,同时要求臧霸交出之前收留的兖州叛徒的故事
臧霸之前附属于吕布,收留曹操的叛徒自然没问题,但现在臧霸又投靠了曹操,按理自然要交出叛徒。
二、关于臧霸
曹操受降了臧霸,要求臧霸交出叛徒,这很合理;可是却遭到了臧霸的拒绝,对于臧霸来说,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这种行为,就好比韩信挟地邀王,影响很不好。臧霸与曹操的关系,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臧霸拒绝了曹操,这等于说是地方公然拒绝中央的指导思想了。
臧霸拒绝曹操要求他交出叛徒的行为,甚至比韩信更恶劣,当初韩信收留钟离昧,刘邦找他要人,他也不得不给。
而臧霸竟敢公然拒绝曹操,我总觉得这个臧霸脑子不太好使,既然曹操对他有不杀之恩,还放他回去重整青徐势力,那么曹操对他可以说是有恩的。
在这个时候,天下的形势,取天下的无外乎袁曹,臧霸一方面投靠曹操得罪了袁绍,另一方面拒绝交出叛徒又得罪了曹操。
你说,他目的何在?如果说他想自立为王吧,开个上帝视角看,后来也没有,不仅没有,反而臧霸在曹袁对决的时候,是铁了心支持曹操的,不断地为曹操输血。
三国志》
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臧霸这个人,我感觉他行事难以预测,根本就不按套路来。
如果说他不想交出叛徒,那就应该借机反跳袁绍阵营,以防止支持曹操统一天下后遭到报复;
如果说他不想背叛曹操,那就应该交出叛徒;
如果说他想交出叛徒,但又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那就应当让这两个人自己自杀,如果他们不肯体面,那就搭把手。
可是臧霸的行为,不管往那方面想,都总感觉差点意思,一方面臧霸作为曹操扶持的地方军阀和曹操唱反调,另一方面又在官渡之战中当曹操的死忠粉。
如果说臧霸只是想保持自己在青徐一带的独立性,好做到待价而沽,那么后续曹操打赢官渡之战,你臧霸总该做点什么以阻止曹操统一北方了吧?
可结果这哥们又是啥事没做,我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可能真就是豪侠思想,没啥政治远见吧,臧霸确实政治眼光不太行,如果行的话,前期也不会附属于吕布了。
三、关于曹操
臧霸拒绝交出叛徒的这件事情本身的影响,远小于这件事情之后的政治影响,一两个叛徒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于曹操来说,叛徒得不到制裁,这才是最难受的。
如果说曹操没有引渡这两个政治犯,那么其他人见到臧霸的庇护效果,之后犯了罪都会往臧霸的地盘跑,臧霸那里也就成了避难所,成了法外之地。
操叹息谓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愿也。”
这对于曹操来说很难受,对于臧霸来说很危险,现阶段曹操好言安抚,并不是说曹操真的就同意臧霸的抗命,而是曹操没有办法,他不得忍辱负重。
一方面,青冀交界,臧霸新降,曹操怕来硬的会刺激臧霸投降袁绍;
另一方面曹操又要靠臧霸当自己在青徐一带的授权人,为自己汲取地方钱粮兵马;
再者曹操还有依靠臧霸势力压制青徐北部本土豪强和南部的陈登的意思,所以呀,开弓没有回头箭,曹操只好忍受剧痛捏着鼻子忍了。
但臧霸这种行为,除非说他真的想争霸天下,否则真的就是在玩火,韩信打下齐国,找刘邦要假齐王,结果刘邦说当什么假齐王,要当就当真的。
看似君臣一体,可人家刘邦心里藏着恨意呢,所以当韩信被吕后所杀的时候,刘邦回来听到消息是且喜且怜之。
臧霸说自己不想交出兖州叛徒的时候,曹操大手一挥,不仅赦免了这两个人的罪,还将他们封为当地的郡太守,还说什么这也是我的愿望,改口挺快的。
刘邦超预期的封韩信为真齐王,曹操超预期的封兖州叛徒为郡太守,这背后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够依法办事?
其实就是关键时刻对于关键下属的忌讳,刘邦对于韩信的忌讳是担心他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亲近项羽
曹操对于臧霸的忌讳,是担心他在官渡之战即将来临的前夕投靠袁绍。
会太祖(曹操)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文帝(曹丕)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
霸谓休曰:“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
休言之於帝,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
臧霸的结局比韩信要好点,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臧霸无韩信之才,二是曹操终生没有统一天下,还没到狡兔死走狗烹的时候,所以就一直没有处理臧霸。
但等到曹丕继位,天下的形势趋于稳定,曹丕可没有曹操的那份豁达,臧霸的兵权立刻就被曹休给夺了。
如果说曹丕已经统一了天下,那臧霸恐怕就不光是被夺兵权这么简单了,臧霸如果说老是做这样的事,那被夺权都是轻的,真没几个领导能长期忍受这样的下属。
刘邦、曹操给韩信、臧霸如此超预期的待遇,绝不是打内心觉得他们做得对,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屈从罢了。
韩信和臧霸都有关键时候要挟领导的毛病,自以为捞到了好处,沾沾自喜。
合作伙伴不是敌人,如果采取要挟的手段,那就是用对付敌人的手段对付合作伙伴,其实就已经在要挟中丧失了对方对他的信任,甚至是开始记恨了。
如果不能保持且长期保持强势状态,一旦对方缓过气来,那后果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然而谁又能有自信,这一辈子都牛气冲天,没个虚弱的时候呢?
以色相挟,色衰而遭弃;以钱相挟,钱尽而受叛;以权相挟,权亡而遭噬;以势相挟,势转而见图。
更有:色美、钱多、权重、势大者如过江之鲫,一山更比一山高,谁又能保证自己时刻冠绝天下?
以此类相挟,是处理不了长期关系的,人往高处走,终难逃始乱终弃。
如果是短期关系,要挟要挟自然无伤大雅,但臧霸的问题,就在于一方面要挟曹操,一方面又想与曹魏政权长期相处。
而要挟,并不是处理内部矛盾的手段,信任才是,一要挟,信任就荡然无存。
这是曹丕夺臧霸军权的主要原因,由于臧霸的这种性格,曹丕既不信任臧霸,更没有曹操那份可以随时弹压控制臧霸的自信,所以一上位就先下手为强,图穷匕见了。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智者不以势凌人Ⅱ发布于2021-06-28 1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