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一起沐浴历史,成长智慧

全文一共3000字,约5分钟读完。 

天下第一宝贝?为何总是被反面对比?


一、《资治通鉴》原文


三十二年(戊寅,公元前二八三年)

③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使秦负曲也。〕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二、译文和故事解析


《资治通鉴》编年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第三件事。

这首先牵涉出了一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宝物---和氏璧。


和氏璧是春秋战国如此有名的宝物,是所有宝物中被文献引用最多的!


然而,让人差异的是,几乎所有的引用,都是和氏璧做一个反面衬托,对它持了一种对比的贬损态度。


天下第一宝物,居然被如此对待!


下面慢慢来。

涉及材料来自《资治通鉴》《新序》《说苑》《淮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

1

一个老故事!


和氏璧一出场,就被用来做了一种很灰暗的类比:


楚国地大物博,这个举世公认!

地大到什么程度?所有诸侯国最大!

物博到什么程度?所有自然资源、矿产数不胜数,更加生产黄金,宝玉


春秋时期,忠诚的楚国人卞和获得了一块璞玉,献给楚厉王。

厉王叫主管玉器制作的官员鉴定一下,那位官员说:“是石头。”

厉王认为卞和欺骗他, 处以剁去左脚的刑罚。


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捧着璞玉献给武王。

武王让主管玉器制作的官员鉴定一下,那位官员说:“是石头。”

武王也认为卞和欺骗他,处以剁去右脚的刑罚。



武王死了,共王即位。

已经两回被砍,卞和没有脚给砍了,但是,自己的玉献不出去,自己的名声也昭雪不了。


卞和伤心,就捧着璞玉在荆山里哭,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光了,接着哭出血来。


奇异的行为总是得到足够的关注,共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去问卞和,说:“夭下受肉刑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偏偏你哭得这么伤心呢?”


卞和答道:“宝玉却被说成石头,真诚的人却被认为行骗而受刑,这就是在下伤心的原因。”(《新序》: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戮之以慢


共王说:“可惜呀!我的先王这样听取意见,把凿开石头看得那么困难,而把剁下人的脚看得那么随便。死了的不能复活,断了的无法接上,对意见的选择是多么不同啊!”


于是派工匠整治那块璞玉,果然得到了里面的宝玉,因此起名叫“和氏之璧”。


《新序》在描述完毕以上故事后,进行了一番评论:


珠玉是君主看重的东西,卞和虽然献了珍贵的美玉,但主管制作玉器的官员并不用它。


进献宝贝尚且那样的困难,何况推荐贤才呢?

贤者和奸臣,就像仇敌一样,也不合昏庸君主的心意,想使奸臣把昏君看不顺眼的人推荐给昏君,这比卞和献宝玉又困难万倍,又没有不惜为此被剁掉两只脚的大臣来荐举,那困难就像拔起一座山一样了。


一干年当中有一次圣主贤臣的遇合,也就算是前脚接后脚了,有这样的遇合,成霸业成王业的君主也就兴起了。


那些德才兼备而不被重用的人,多得记载不完,因此贤德智能之士所以没有受刑罚,大概是没有像卞和献璞玉那样把自己的才干献给君主吧! 


我们可以看到,从和氏璧的诞生开始,就和它的发现者卞和被两次砍断腿一样,被作为一种忠臣贤臣不被重用的象征。

这个现象,随着历史的推进,就越发不可收拾:

2

和氏璧和重要道理

哪个重要?


宋国的司城子罕是通过篡权尚未的(请见:胡萝卜与大棒,哪个更加重要呢?),然而,也有赞扬他的故事,而且也与和氏璧有关:


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

送礼不成功,献玉的人当然不甘心,以为他不喜欢,就说:“我拿给玉工看过,玉工认为是宝物,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财的德行当宝物,你把玉当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和你就都失掉了自己的宝物,不如各人保留自己的宝物。”


这个话传了出去,宋国的忠厚长者很佩服,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惜的东西跟别人不同罢了。


假如拿一大堆钱和一只黄鹏放在一个小娃娃面前,这个小娃娃一定要那只黄鹏;


和氏璧和一大堆钱放在一个山野村夫面前,这个山野村夫一定要那一堆钱;

和氏璧和一篇玄奥精深的哲理放在一位贤人面前,这位贤人一定要那玄奥精深的哲理。


他的见识愈是广博深刻,他的选择就愈精当;

(其知弥精,其取弥精)

他的见识愈是粗疏浅薄,他的选择就愈庸劣。

其知弥觕,其取弥


子罕所珍惜的才是至高无上的啊!” 


在这个故事里面,和氏璧和金钱比、和哲理比,都在特定的场景下被人所抛弃!


和金钱比,可以说人不识货,但是也可以说山野村夫本就不需和氏璧,有钱就行了;


和哲理比,当然是对于贤人来说,懂得哲理,比宝物还要重要啦。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和氏璧又败下阵来。


我们继续看和氏璧如何继续被反面对比:

3

宝物重要还是人才重要?


上文说过楚国宝物丰富,当时号称天下宝物一共两件: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孟子》)

这两件宝物居然都在楚国!


秦国想攻打楚国,想探听虚实,派了个使节去察看楚国的国宝。


楚王听到这人消息,就召见令子西,问他说:“秦国要看楚国的国宝,我的和氏璧、随侯珠,可以拿给他们看吗?”(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


子西答道:“我不知道。”


又召见昭奚恤来询间,昭奚恤回答说:“这是想观察我国政治的利弊而从我国谋取利益,不在于想看宝物,而在看有无贤臣,珠玉之类是人们喜爱的赏玩之物,不是值得珍视的国宝。”


楚王于是就派昭奚恤应付这件事。


昭奚恤派精税部队三百人,在都城西门内列队。在东面建了一座土台,在南面建了四座土台,在西面建了一座土台。


秦国使者来到,昭奚恤说:“先生是客人,请你坐上席在东面。”令尹子西、太宗子敖、叶公子高、司马子反在南面依次就坐,昭奚恤自己坐在西面的土台上。


昭奚恤说:“客人想看看楚国的国宝,楚国所珍视的是贤能的臣子。


治理百姓,充实府库,使百姓各得其所,有令尹子西在这里。

理百姓,实仓廪,使民各得其所,令尹子西在此。


恭敬地捧着玉挂玉璧,出使各诸侯之国,消解彼此的愤怒和怨仇,沟通两国的情谊,使国家没有战祸,有太宗子敖在这里。

秦圭璧,使诸侯,解忿悁之难,交两国之欢,使无兵革之忧,太宗子敖在此。


保卫国土,严守疆界,不侵犯邻国,也不被邻国侵犯,有叶公子高在这里。

守封疆,谨境界,不侵邻国,邻国亦不见侵,叶公子高在此。


治理军队,整修军备,来抵抗强大的敌人,亲自擂战鼓,来激励百万大军,他的部下都赴汤蹈火,刀剑在前,视死如归,有司马子反在此。

理师旅,整兵戎,以当强敌,提枹鼓,以动百万之师,所使皆趋汤火,蹈白刃,出万死,不顾一生之难,司马子反在此。


心怀先王留下的霸业,摄取先王治理国家的经验,有我昭奚恤在这里。大国的使者要看您就看吧!”


秦国的使者吃了一惊答不出话来,昭奚恤一拱手就离开了。


秦国的使者回国后对秦王说:“楚国的贤臣不少,不能打楚国的主意。”于是就没有攻打楚国。


《新序》最后又评论说:

诗经》 说:“众多的人士,文王藉以安宁。”(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就是这个意思了。 


上面继续用和氏璧作为反衬:虽然和氏璧被世人当做宝物,但是,我们楚国的宝物不是这些,而是这几个贤臣!


这个和前文已经提到过的齐威王和魏惠王比宝贝的事情多么相似啊!(请见:一颗夜明珠引发的郁闷!)


和氏璧在诞生以后,一直被用来做各种反衬对比,它的后来命运会如何呢?

请见下回。


本文涉及《资治通鉴》《新序》《说苑》《淮南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如需免费电子书参考,请加微信14795625295。


欢迎推荐这篇文章给您的朋友。

一起沐浴历史,成长智慧,长按图片或搜“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往期文章:

157:中国第一部妇女列传

156:人做事的底线在哪里?(提醒:正吃东西或承受力差的别打开!)

155:金庸最另类的小说:为了曾经放弃的女人

154:诸葛亮的偶像是如何处理仇家齐国的?

153: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司马光荀子咆哮了!

152:一只麻雀灭掉一个国家?

151:互相算计的老司机!

150:两千年前的搞笑地域歧视!司马迁告诉你财务自由之路!

149:孔子老人家会怎么骂人?

148:孔子在陷入绝境时会怎么做?

147:一封恐吓信!

146:马云阿里十八罗汉一开始就牛逼吗?

145:如何避免做事犹犹豫豫?

144:买房,最需要考虑什么?

143:互联网上90%的争吵都毫无意义!

往期142篇文章汇总!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

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天下第一宝贝的奇异命运!发布于2021-06-28 1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