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晋国四大家族的智家、赵家都选好了自己的接班人,今天继续三家分晋男一号、男二号的PK故事

   本文概括:

   一、赵家极有危机意识,早早布局以防日后不测。

   二、智瑶果然行事极其过分,各家会怎么应对呢?

   全文一共2400字,约5分钟即读完。


资治通鉴》原文将标为黑色、斜体、下划线(下同):

   简子使鐸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鐸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鐸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智家、赵家都选择了自己的接班人,这个时候赵家布了一个局,果然在后期发生了关键性的作用:让自己的家臣尹铎守晋阳。尹铎显然是有能力的人,一方面为了确认主公的心思,一方面也是为了把办事的目标跟领导完全表明清楚,以免后续出了问题以后说不清楚;尹铎很巧妙的提出了问题,给领导两个解决方案选择,而不是傻傻的问主公你想干嘛。尹铎问赵无恤老爸,“您让我镇守晋阳,是让我搜刮民财增加家族收入呢还是为了今后有需要的把这个地方作为一个保卫家族的堡垒?”话说的这么明白了,赵简子也不含糊,“晋阳是要做保家堡垒滴。”尹铎同志不负期望,到了晋阳就减少税收,让利于民。赵简子对赵无恤交待了:“如果有一天咱们有麻烦了,可以投奔晋阳作为最后依靠。”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对于一个地方的统治,已经有了很清晰的定位,有些地方就是收刮民脂民膏的,有些地方则是为了保证长治久安的,无所谓仁慈与否,都是最终利益至上。由于这两种目标的统治方式截然不同,因此,尹铎必须问清楚主公的意图。


接下来,三家“事实”分晋的主角们开始真正登上了政治舞台自己做主了,智瑶同志开始系列作死之旅: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曰:‘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弗听。

     正如已经脱离了智家的著名预言家“智果”(此时改叫“辅果”更加恰当)所说的,智瑶果然人品有大问题,主政后马上在蓝台宴会戏弄了韩康子,然后又侮辱了段规,要知,段规就相当于韩家的总理或者丞相了;虽然智果离开了,智家也还有明白人,智国马上说了,“主公你这样,又不做防备,很快大麻烦就会到来了。”智瑶确实有实力,也超自负,“现在我最强,是否有难还不是由我,我都不发难,谁敢?”智国是有水平的,下面说的都是名言,值得谨记,他说,“不能这么说,《夏书》说了‘一个人的过失太多之后,别人对你的怨恨就不仅仅是明处了,这个时候务必要小心暗处的加害’君子能够事事谨慎,所以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主公现在一餐饭就能够侮辱别人的一二把手,又不做准备,还说别人不敢兴难;要知道小虫子都能够伤人,不要说一国之主和总理了。”事情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但是智瑶就是不听。

    上面的《夏书》是著名的《尚书》中的一章,《五子之歌》的一部分。


接下来智瑶连续来了过分行为: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

    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

    智瑶先是问韩康子要地,没错,直接要!韩康子虽然打不过,但是这可是割地,典型的不平等条约,于是不想给,然而段规帮他分析,“现在不给,他会马上打我们;不如先满足他,他肯定还会问别人要,我们一方面免于难又可以等待机会啊。”韩康子觉得有道理,满足了智瑶;果然,智瑶又问魏桓子要地,但是,段规猜中了开头,没有猜中结尾:魏桓子虽然也不想给,但是家臣任章也是老滑头,“这家伙无故要地,我们都满足他,肯定会疯狂的,后面智瑶肯定命不长了。”任章这次引用的是《周书》,大意就是要想让别人灭亡,必先让人疯狂。魏桓子也满足了智瑶的无理要求。事情还没有像段规一开始预料的那样发展。

    上面的这一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已久的一种重要智慧:欲取先予。不仅仅是《周书》提到,至少还有不少重要经典提到了以上观点:

    《老子》提到了“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吕氏春秋》:将欲毁之。必重累之。将欲踣之。心高举之。君君子则正。以行其德。君贱人则宽。以尽其力。唯则定国。

    欲取先予到了今天仍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团队管理技巧,不可谓不重要,虽然说这里的历史事实是处于一种生死存亡的关头,恶意在使用“欲取先予”,但是,在现代社会的交往中,我们可以怀着善意去使用这个思想智慧,至少要知晓多多贡献的道理,放到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在网上应该更多的分享、更多提供帮助,将会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我们还应该从另几个角度看这个事情:

不管对大人、小孩,毁掉一个人的最有效做法是什么都顺着TA,小孩由于处于性格养成期,这个效应会更加的明显。


还有,如果一个人什么都顺从着你,他会有什么意图吗?对于有些还有敌意的人来说,可能是希望你狂妄疯狂,让其他人干掉你,这里韩康子、魏桓子就是这样的例子;

也还有可能是,让你疯狂之后,找借口干掉你;历史上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左传》开头的“郑伯克段于鄢”,郑伯不断的对弟弟段忍让,目的就是让他疯狂以后做出过分的事情,自己出手就显得是被逼无奈、非常合情合理了;雍正皇帝要灭年羹尧,也是各种顺从和忍让,到了民愤滔天,诛杀年羹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智瑶虽然是反派角色,这个时候,如果你尝试着站在智瑶的位置,并且还能够比较清醒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你应该能够发现自己可能被套路了,那就要小心了!

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请见下回...


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应怎么看待“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这样的古老智慧?发布于2021-06-28 15: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