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同志开始了往事的追述,这是两段选择接班人的纠结:

资治通鉴》原文将标为黑色、斜体、下划线(下同):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事情要回到多年以前,晋国已经不再是以前晋文公时代的晋国,国君不再有控制国家的实力,而是彻底的被自己的家臣士大夫控制,自己的家臣也是互相争斗合并,从八家并成了六家,然后再变成了四家,这四大家臣分别是智家、魏家、赵家、韩家;智家资历最轻,然而实力最强,不足以单独抗衡其余三家,但是单挑无悬念。

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已经是“礼崩乐坏”,进入了上回司马光所说的“智力相雄长”的时代,各诸侯和家族,选择接班人已经不再单纯的“立长”,还要考虑能够让家族在弱肉强食时代能够生存下来甚至称王称霸的强力人才。

智家族长智宣子想选择智瑶为继承人,然而自己的家臣智果不同意,理由是居然是得五失一:这家伙的美貌、武力、才艺、言辞、决断太厉害了,但是为人没有爱心。智果认为在由于没有爱心,那五种优点反而成为缺点。最后,智果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预言:选择智瑶,家族必然灭亡。老大没有听智果的,智果也很有性格,当然也许是为了保命,总之是不跟你玩了:脱离的智家,改姓“辅”。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无独有偶,赵家也要选继承人了,这回老大赵简子也在犹豫,但是他是行动派,把自己毕生所悟写成了“赵家秘籍”,一模一样的两份,分别交给了两个候选人儿子,然后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三年后突然有一天,把他们叫过来突击考试,结果长子伯鲁书也不见了,考试零分;无恤则熟练的随问随答,书也马上能够从袖子拿出来,是随身携带(天天带着也是醉了,怀疑赵无恤有内线)。老人家于是认为无恤考核胜出,选为继承人。


智家、赵家选择接班人有非常典型的借鉴意义,所以被“资治通鉴”了。即便到了今天,也仍有其现实意义。你觉得有什么用的“通鉴”意义呢?


这里有两个考虑的维度,

一、从领导者的角度考虑:

(一)从方式来看

我们可以看到,两家人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来甄选自己的接班人,智家从过去的履历去甄别,从过去的表现细分维度,并概括出“得五失一”的结论。赵家则颁发命题,从未来的表现长时间甄别。其实,本质上殊途同归,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去确定候选人的内在品质,两种方式相辅相成。

(二)如何解释行为呢?

智家对于智瑶行为的解释存在非常大的争议,主要是“德”与“才”,究竟是以德为先还是唯才是举,儒家和法家一直就针尖对麦芒!其实,很多时候,儒家在这里会走入极端,这个在后文赵无恤和智瑶的故事结束还有一大篇的“臣光曰”,可以看到司马光坚定的观点。

二、从候选人的角度考虑:

我们不妨也从候选人的角度也思考一下,怎么样才能提升自己中选概率呢?抛开智瑶中选后事情不说,他毕竟也在这一场角逐中胜出了;赵无恤也一样,他们都有些什么的品质让自己的胜出呢?

有一个是决定性的因素:斯坦福大学著名组织行为学教授杰弗瑞·菲 (Jeffrey Pfeffer)提出过一个观点,获得权力,首先不是看你的绩效如何,而是看你是否记住并完成了老板认为最重要的事情。至少,我们可以看出,赵无恤对于老板指令的执行坚决、持久;至于伯鲁,对老板安排了的事情,敷衍了事,就算是长子,选上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智家、赵家都选出了决定自己家族未来的人物,接下来,他们都将进入历史舞台,一念之间就决定着自己家族的生死存亡,请看下回分解......

 


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版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如何选择你的接班人?如何让领导选择你?发布于2021-06-28 15:2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