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孝宗穆皇帝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

徐、兗二州刺史范汪,素为桓温所恶,温将北伐,命汪帅众出梁国。冬,十月,坐失期,免为庶人,遂废,卒于家。子宁,好儒学,性质直,常谓王弼、何晏之罪深于桀、纣。或以为贬之太过。宁曰:“王、何蔑弃典文,幽沈仁义,游辞浮说,波荡后生,使搢绅之徒翻然改辙,以至礼坏乐崩,中原倾覆,遗风馀俗,至今为患。桀、纣纵暴一时,适足以丧身覆国,为后世戒,岂能回百姓之视听哉!故吾以为一世之祸轻,历代之患重,自丧之恶小,迷众之罪大也。”   

秦王坚命牧伯守宰各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察其所举,得人者赏之,非其人者罪之。由是人莫敢妄举,而请托不行,士皆自励;虽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当是之时,内外之官,率皆称职;田畴修辟,仓库充实,盗贼屏息。

柏杨白话版:361年(晋·升平五年)

    晋朝征西大将军桓温对徐、兖二州州长(刺史)范汪(时驻下邳)最是厌恶。桓温准备北伐,命范汪率军从梁国(河南省商丘县)出击。

  冬季,十月,范汪不能在指定时间内抵达,免职,贬作平民。从此被排出政府,后来在家逝世(年六十五岁)。

  范汪的儿子范宁喜爱儒家学派经典,性情朴实正直,常说:“王弼、何晏的罪恶,比姒履癸(桀)、子受辛(纣)更为严重。”有人认为这种指摘有点过分,范宁说:“王弼、何晏轻视儒家学派典章制度,摒弃仁义德,一味崇拜油腔滑调和不切实际的虚浮言辞,影响下一代青年,使知识分子和官员士绅完全改变方向。最后,社会秩序瓦解,中原陷落,残留下来的风气到今天仍在伤害国家。姒履癸、子受辛的凶暴,不过限于一个短暂时间,最多使他们身死国灭,作为后世的鉴戒,却没有影响后世,形成引人效法的力。所以,我以为,为害一个世代的祸首罪轻,为害数个世代的祸首罪重。自己埋葬自己的罪小,迷惑众人的罪大。

  前秦帝国天王苻坚下诏各州长、郡氏、县长:保荐“孝悌”“廉直”“文学”“政事”人才,考察实质内容,如果保荐的真是人才,一律奖赏,如果不是人才,一律处罚。因此,没有人敢随便保荐;请托贿赂,人情面子,全告停顿,知识分子都能勉励自己;即令是皇亲国戚,没有才能的人全被摒弃,不能当官。在这个时候,无论中央或地方官员,都有才干而且尽责任。农田深耕,荒田开垦,仓库粮食积储,十分充实,盗贼绝迹

读书笔记:桓温因好恶打击大臣,苻坚慎重选拔才;东晋重虚名,轻实务,前秦重真才,重能力,二者高下立判。

范宁的议论有高度智慧。大奸大恶往往是一时的,而且是公开的恶,人人痛恨,欲除之而后快。思想上的错误,往往是隐身的,而且披着正义的外衣,往往没那么容识破,甚至被大众所尊崇和接受,成为社会风气,模糊人们的是非观,影响几代人,流毒久远。所以更要防思想上的“恶”。

    柏杨:中国人向往的太平盛世,不过是官员不贪污、社会有公道。在一个英明领袖苻坚和一个法治派学者王猛主持的政府下,只几年功夫,太平盛世出现。

  王猛跟樊世强烈的冲突和对强国强烈的反应,使人想到公孙鞅,他们二位治理国家的方法,几乎完全一样,用法律手段,建立法律尊严。这跟儒家学派的明哲保身哲学完全不同,儒家的改革所以不能成功,最后终于反对任何改革,在这个不同上,可找出原因。只因儒家学派都是聪明伶俐之辈,他们恐惧“后果”。王猛幸亏在平安和荣耀中逝世,假使他也步上公孙鞅后尘,儒家学派反对改革的理由,就更多了一个例证。

  历史上,英明领袖属稀有动物,法治学派的政治家在儒家学派长期而阴暗的压制下,更寥寥可数!没有法律保护自己,没有伸张公义的渠道,是中国人的噩运。当中国人有权选择国家元首之时,这噩运也就自动终止。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1507——错误的思想流毒深远发布于2021-07-07 23:43: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