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世祖武皇帝上之下泰始十年(公元274年)

以前太常山涛为吏部尚书。涛典选十馀年,每一官缺,辄择才资可为者启拟数人,得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之。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言之于帝,帝益亲爱之。涛甄拔人物,各为题目而奏之,时称“山公启事”。

涛荐嵇绍于帝,请以为秘书郎,帝发诏征之。绍以父康得罪,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况于人乎!”绍乃应命,帝以为秘书丞。

    柏杨白话版:274年(东吴·凤凰三年 晋·泰始十年)

  晋王朝任命前祭祀部长(太常)山涛当国务院文官部长(吏部尚书)。

  山涛负责全国官员的考选任免工作有十余年之久。每一个官位出缺,就挑选有能力可以担任该项官职的,提名几个人,呈递给皇帝。等到皇帝暗示打算任用某人时,山涛就公开提名某人,奏请批准。司马炎选择的人,并不一定是名单上列的第一人;大家不了解官场运作内幕,认为山涛做事不分轻重,没有标准,纷纷向司马炎指控。想不到,越指控山涛,司马炎越欣赏山涛。山涛推荐官员时,对每人都有简短的介绍和评语,当时称“山涛启事”。

  山涛把嵇绍推荐给司马炎,请任命嵇绍当皇家图书馆管理官(秘书郎),司马炎下诏征聘。嵇绍因为老爹嵇康被司马昭诛杀(参考262年),所以在家不出,打算推辞,山涛对他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之间,一年四季,都有休息的时候,何况人类?”嵇绍才接受诏命,前往首都洛阳,司马炎任命他当皇家图书馆主任秘书(秘书丞)。

  最初,东关(安徽省含山县西南)之战(参考25211月),司马昭问部属说:“这次败仗,责任在谁?”安东将军府军政官(安东司马)王仪,是王脩的儿子(王脩事,参考2035月),脱口而出说:“责任在元帅。”司马昭大怒说:“你把责任推给我呀!”(时司马昭是安东将军,担任大军监军官【监军】,参考253正月。)拖出王仪,立即斩首。王仪的儿子王褒,对老爹死于非命非常沉痛;隐居在家,教授学徒度日。中央征召三次,州郡政府延聘七次,都一律拒绝。坐下时,从来不面对西方(王褒家在城阳郡【山东省莒县】,晋王朝皇帝在洛阳,位于城阳郡之西),在老爹墓旁,搭建一个茅庐,日夜不断的攀住柏树悲号,泪滴树上,树都枯死。读《诗经》读到“可怜父母,生我劳苦”(《蓼莪》),从来没有一次不一再流泪,哀哀哭泣。门徒们从此撤除《蓼莪》诗篇。王褒家贫,计算人口粮食,然后耕种田地,度量身上的需要,然后养蚕织衣;有人赠送财物,全不接受;帮助他,也都拒绝。门徒们暗中替他收割麦子,王褒就抛弃掉,一生不出来当官,死在自己家宅。

    司马光曰:

  从前,姚重华(舜)诛杀姒鲧,而姒鲧的儿子姒文命(禹)侍奉姚重华;因为,他不敢废弃国家大事。嵇康、王仪都是冤死,他们的儿子不侍奉晋王朝的皇帝,当然可以。到了后来,嵇绍假如没有荡阴(河南省汤阴县)的忠烈行为(参考3047月),岂不是受到君子的讥笑。

读书笔记:山涛深得中国封建官场的为官之,自己分管的工作要努力做,但千万不可事事做主,遇到大事,尤其是人事这样的大事,一定要听领导的,让领导决定。最微妙的地方在于,不但要听领导的,而且很多时候尤其是决策错误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承担,决不能让人知道是领导的决定。 

柏杨曰:

姒文命侍奉杀父仇人,司马光赞扬他:“不敢废弃国家大事!”嵇绍侍奉杀父仇人,却要对他讥笑,这是哪一门的逻辑?王褒对老爹之死的悲痛,我们万分同情。可是,他的种种孝行,却给人一种沉重的压力。王仪被杀,到本年,整整22年,22年中,所有时间都用在对老爹的思念。行为迹近怪诞,依人生经验推测,绝不可能。尤其泪滴树上,树都枯死,更简直像一篇西洋童话。然而,主要的问题在于,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一生,把全家大小,甚至把所有门徒,都弄得那么悲苦?孝行是一种美德,而一种美德却必须用悲苦去表现,应是文化的病态。中国历史上充满了这种病态人物、病态记载、病态赞扬。影响可是负面的,它使读者深深感觉到,具备这种美德,是多么困难。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资治通鉴》1204——深谙为官之道的山涛发布于2021-07-08 00: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