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曹操派钟繇讨伐张鲁,让夏侯渊从河东出发与钟繇会师。高柔就劝曹操说,大军往西动,西北马超韩遂等观众各部肯定以为是袭击他们,应该先予安定,则汉中不战而降。但曹操不听。

果不其然,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西军阀都认为这是曹操的假灭虢之计,于是联合关中诸将十部共十万人马起兵反曹。马超为了拉拢韩遂甚至对他说:“如今,马超弃父,以韩将军为父。韩将军亦当弃子,以马超为子。”关中联军推举韩遂为都督,屯渭河、潼关。曹操让曹仁坚守营寨,不要出战,等待曹操大军支援。

七月,曹操亲统大军西征。有趣的是,很多将领讨论说,函谷关以西善于使用长矛,如不挑选精兵,恐怕会抵挡不住。曹操却似胸有成竹:“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

8月,曹操抵达潼关与马超隔关扎营,表面上对马超施加压力,暗中却派徐晃等领兵四千到另一处扎营。闰八月,曹操北渡黄河,让士兵先过,自己领一百余武士断后。马超率一万余众进攻,曹操却稳坐折凳上不动。许褚等见事情紧急,将曹操架起来急忙渡河,在如雨的箭矢中,曹操险些丧命,是许褚一手用马鞍档箭,一手撑杆,拼死救出曹操。曹军放牛马引诱,马超军大乱,士兵纷纷去抢牛马去了。整个过程看起来,倒像是曹操精心设下的圈套一样。

等曹操度过黄河,暗作甬道,多设疑兵,马超吃了一次亏之后,便多次请求割让黄河以西土地以和解,甚至可以送儿子去做人质,贾诩建议可以假装同意,离间马超韩遂。

于是韩遂前来与曹操相见,他俩本来是老朋友,阵前马头相交,相谈甚欢,说了很久,就是不说战事,高兴时还拍手称快。当时,马超军中的人都来围观,曹操就笑着说:“尔欲观曹公邪?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耳!”意思是你们都想看看传说中的曹操吗?没什么稀奇的,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只是多一些智谋罢了。

这一聊不打紧,但马超可吃醋了。问韩遂你们都唠啥了?韩遂说,没唠啥呀。光靠这点还不足以离间二人,曹操当然还有组合拳:他日,操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曹操又给韩遂写了封信,信中涂改多处,看起来像是韩遂所改,马超更加怀疑韩遂。

见火候已到,曹操与马超约期会战,先派轻兵交战多时,才派精锐骑兵进行夹击,马超大败,逃奔凉州。

据说,潼关大战后,点数军民死伤数以万计,曹操也后悔当初没有听高柔的话,逼反关中诸将,但这个细节《资治通鉴》没有记载。反倒是说曹操对此次战争似是故意而为之,一直胜券在握的样子。因为《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载:
诸将问操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意思是当初马超等守住潼关,为什么不这样做反而要那样做呢?曹操就说,敌军守潼关,如果我入河东,敌军就会分兵把守各处渡口,所以我故意重兵集潼关牵制,让徐晃趁机拿下西河;敌军挑战而坚守不出,是想让敌人骄傲自大。还说兵法不能一成不变。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关中诸将每一部到,操辄有喜色”,部下问其故,曹操就说:“关中长远,若贼各依险阻,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今皆来集,其众虽多,莫相归服,军无适主,一举可灭,为功差,吾是以喜。”意思是关中那么多割据军阀,一个一个搞,不花一两年是搞不定的,如今聚集在一起,可以一举消灭,比逐一征讨要容易多了。

从《资治通鉴》的这几个细节描述,真看不出曹操会因为借道伐张鲁导致马超等关中诸将起兵而后悔,反而更像是一切尽在掌握中一般。
 

【今日小抄】
①兵之变化,固非一道。

猜你喜欢:
316.周瑜死前为孙权献三策,其中一策刘备听说后脊背发凉
315.群英会蒋干中计?为蒋干正个名
314.《资治通鉴》关于火烧赤壁的记载
313.东吴集团听说曹操八十万大军几乎吓傻,孙权如何统一迎战思想
312.诸葛亮临危受命如何促成孙刘联盟?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317.曹操借道伐张鲁以致马超等关中军起兵,他真的为此后悔吗?发布于2021-07-09 15: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