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像商鞅、魏冉、白起等太多功高盖主轻被离间而不得善终的例子了,燕国国相乐毅就差点儿成为其中一个,好在他在被小人离间主臣关系后,毅然决然地不辞而别,总算有了个好结局。

乐毅的故事始于《资治通鉴》第三卷,终于第四卷,关于乐毅的描述颇多,我们逐一梳理。

插一句题外话,写到这里,我发现很多名人故事很多,《资治通鉴》中也愿意用大量笔墨予以描写。所以,越是厉害的人物,我写起来越是费劲,因为故事多,跨度大,尤其是汉武帝,我目前刚把汉武帝看完,从十七卷到二十二卷,都是汉武帝的戏,我在想,到汉武帝时,就不该以人物结篇了,而只能以事为篇。

回归正题,第三卷提到,燕国发生子之之乱,齐宣王趁机伐燕,杀了燕王和子之。燕昭王即位以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广求贤士,准备上演一出卧薪尝胆的好戏。而乐毅就是这时投奔燕昭王的。

齐宣王不久就死了,儿子齐湣王立,他比较残暴,本来之前合纵之谋,因齐国最强,诸侯国大多亲齐,而现在怨声四起。燕昭王觉得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就跟乐毅商量讨伐齐国。

乐毅建议联合赵、楚、魏、秦等国一起讨伐强大的齐国,“诸侯害齐王之骄暴,皆争合谋与燕伐齐。”

燕昭王集全国之力,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秦、魏、韩、赵之兵,齐国大败,齐湣王退回临淄都城,其他四国军队撤离。正在这时,有人劝说应该知足了,不宜继续追击,因为齐国强大,燕国弱小。而乐毅说:

“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

乐毅还是非常有远谋的,率军深入,齐国果然大乱,齐湣王逃跑。这一回,乐毅彻底火了,以区区小国,把强大的齐国打得落花流水,齐国几乎快亡国了,只剩下两城。他被燕昭王封为昌国君,让他继续留在齐国,攻取剩下的城池。

乐毅深知单靠武力镇压,就算暂时得到了齐国,也守不住,必须从根本上瓦解齐国。他都做了些什么呢?

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求齐之逸民,显而礼之。宽其赋敛,除其暴令,修其旧政,齐民喜悦。乃遣左军渡胶东、东莱;前军循泰山以东至海,略琅邪;右军循河、济,屯阿、鄄以连魏师;后军旁北海以抚千乘:中军据临淄而镇齐都。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

大致说来,几个方面:

一是明军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二是除暴令,打到地主阶级;派驻军,这个不用解释;

三是祭先贤,去给齐国的先人比如齐桓公、管仲等人上烧纸;

四是礼名士,表彰齐国那些贤良人才;

五是善俘虏,也谈不上俘虏,就是好好对待原来齐国的那些封爵,继续发俸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收买人心。

所以,你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打倒地主分土地,高明吧,哈哈哈哈。

乐毅在齐国待了五六年,始终没有攻克莒、即墨这两座城,而且对这两座城的百姓,采取围而不攻的战略,而且那种思想攻势很足,“城中民出者勿获,困者赈之,使即旧业,以镇新民。”也是想从根本上瓦解齐国吧。

然而在燕国本土就有人献谗言了,说乐毅智谋过人,呼吸之间攻占齐国七十余城,现在三年拿不下这两座,“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而他之所以目前还没有在齐国称王,是因为他的一家老小都在燕国。

但是这个人竟然撞到了枪口上,燕昭王召集群臣,公开批斗这个小人,说先王怎么怎么贤德,寡人怎么怎么求贤若渴只为卧薪尝胆血洗耻辱,而现在,乐毅帮寡人报了仇,齐国土地本来就是乐毅打下的,如果乐毅能在齐国称王,那齐燕两国结为同好,共同抵抗诸侯发难,这既是燕国之福,也是寡人之愿。就当众把谗言小人斩了,一面又赐乐毅的妻子以王后的服装,赐他儿子以公子的服装,各种王家待遇应有尽有,封乐毅为齐王。

当然,乐毅吓尿了,哪里敢接受啊。

但是天公不作美啊,燕昭王不久就死了,燕惠王即位,这小子小时候就对乐毅不服气,恰巧这时候又有人离间乐毅,毕竟,枪打出头鸟嘛。然鹅,没有上回的好运气,这个燕惠王当真派人替换乐毅,召他回国。

往往这时候,很多人满口忠义就回国了,显然,他们都没有好下场。在这个关键时刻,乐毅选择了另一条出路,他放弃了,去了赵国。这样一位大智慧家,赵国当做宝贝供奉,不说别的,单靠乐毅以弱灭齐的名声,足以帮助赵国震慑别国了。

燕国这边呢,派去的将军可能是个窝囊,也可能时运不济吧,让齐国反攻了,齐国又死灰复燃,慢慢又强大起来了。燕惠王只能仰天长叹:悔不该杀那华佗哟~

他派人去赵国责备乐毅,“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合着你就是这样报答先王(燕昭王)的知遇之恩的吗?

乐毅怒写《报燕惠王书》一封,非常有名的:

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吴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沈子胥而不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夫免身立功以明先王之迹,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诽谤,堕先王之名,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唯君王之留意焉!

他以吴王夫差与伍子胥的故事来举例,因为这是春秋的故事,《资治通鉴》不涉及。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使吴国强大起来,但是夫差即位之后杀了伍子胥。而我如今蒙受不白之冤,到了赵国,义上我绝不谋害燕国。乐毅在赵国善终。

这里这句名言大家可以学一学: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就是说君子断交也不口出恶言,有的场景兴许能用得上。


往期精彩:

16.魏冉四起四落,使秦国日益强大,却被范雎所害

15.女孩子们热追的芈月,在《资治通鉴》中有着怎样的描述

14.一世英名的赵武灵王,竟被自己的儿子活活饿死

13.盘点《资治通鉴》提到的战国时期纵横家


12.苏秦张仪功勋卓著,却为孟子司马光等所不耻,你怎么看?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17.燕以弱灭强齐皆乐毅之功,功高盖主之时绝然辞职发布于2021-07-09 16:04: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