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自有制度


 

汉武帝到底有没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恐怕未必!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现在能够找到的最早证据是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中所提到的“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后人以此认为汉武帝时期是儒家成为治国思想的开始。若我们从历史细节上探索,恐怕并非如此。其中关于汉宣帝与太子刘奭之间的对话,可作为理解西汉时到底采用何种思想治国的一个佐证。

 

《通鉴》记载:皇太子柔仁好儒,见上(指汉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绳下,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

 

从汉宣帝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汉家自有制度”,但并不是所谓的“儒术”,而是本以霸王道杂之。他甚至非常反对后世儒家推崇备至的“德教,周政”。若仅从对话我们当然不能证明汉武帝是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接下来我就直接以汉武帝时为政用人来简要分析。

阳儒阴法


自西汉初以来,从制度上大体沿用秦制,其为政主要思想是“黄老无为”,汉文帝是主要的代表人物。直到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广招天下“贤良文学之士”,儒家逐渐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但此时与以窦太后为代表的“黄老无为”派产生了冲突。公元前139年,迫于窦太后派的压力,“上(汉武帝)因废明堂事,诸所兴为皆废。下(赵)、(王)吏,皆自杀;丞相(窦)、太尉(田)蚡免,申公亦以疾免归。”以汉武帝的失败告终。

 

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西汉“黄老无为”的治国思想才正式画上句号,此时汉武帝才拥有真正意义上决定为政思想的权力。那么他到底是否采用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关于详细的考证此文暂不涉及,只就汉武帝时为政的两个重要代表人物作为切入点,以此证明汉武帝为政的思想实质是阳儒阴法,儒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是那块遮羞布,充当缘饰的功能。


<一>伪儒公孙弘


 

《汉书》记载:公孙弘菑川薛人也。少时为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从公孙弘的经历来看,“少时为狱吏”、“四十学《春秋》”,我们很难直接将其归为儒家人物。直到六十岁时,公元前140年冬十月,汉武帝下诏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公孙弘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出使匈奴“还报,不合意,上怒,以为不能,乃移病免归。”

 

公元前前130年,汉武帝“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至太常。上策诏诸儒…时对者百余人,太常奏第居下。策奏,天子摆对为第一。召入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自此以后,公孙弘才正式登上政治舞台。

 

奏事,有不可,不廷辨。常与汲黯请间,先发之,推其后,天子常悦,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通‘背’)其约以顺上旨。”因为常得汉武帝心意,元朔中,拜为丞相,共为相六年。《汉书》评价“然其性意忌,外宽内深。诸常与有隙,无近远,虽阳(通‘佯’)与善,后竟报其过。杀主父偃,徒董仲舒胶西,皆力也。”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为政还是个人道德,公孙弘并没有做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要求,所表现出的仅是一个伪儒形象。


<二>酷(法)吏(家)张汤

 

 

若公孙弘代表的是伪儒,那么张汤就是酷吏。《汉书》记载:“武安侯为丞相,征为史,荐补侍御史。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从这里可以看出汉律更为重要的是体现法家精而不是儒家,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汉武帝在实际中并没有摈弃法家,那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显然是个伪命题。

 

《通鉴》记载: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时上方乡文学,阳浮慕,事董仲舒公孙弘等;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经平者;以千乘宽为奏谳(yǎn,审判定罪)掾(yuàn,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以古法义决疑狱。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与监、史深祸者;上由是悦之。”

 

何为以古法义决疑狱”?就是指用儒家经典尚书》中的《尧典》、《舜典》等教义来平决有疑难的狱讼。从这里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儒家与法家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所谓的那一套“乌托邦”式理想政治,在实际中却变成缘饰帝王意图的遮羞布,这正是阳儒阴法的实质。

一切仅是工具


 

当然,仅用公孙弘和张汤的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也只能是管中窥天而已。我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是无论是汉武帝,还是汉宣帝,以至后代帝王,他们更多的是阳儒阴法的执行者,所谓“独尊儒术”仅是很多人的一厢情愿。儒家、法家的灵活运用才是帝王的基本心法

 

为什么很多后世儒家讨厌法家呢?恐怕主要在于法家深刻体现人性本恶这一点,代表的是人性阴暗面,而这正是儒家需要大力否定的。所以伟光正的儒家成为帝王放在台面上的面子,法家成为只能做不能说的里子。

 

其实不管我们能否从文字上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证据,都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无论如何,都很难把汉武帝当作一个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君王。儒术也好,法术也罢,在他的手中更多的是一种为政工具,所不同的仅是充当的职能不一样而已。西汉之儒亦非先秦之儒,后世之儒又非西汉之儒,儒家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所以我们仅用一个“儒”字来代表古时的治国思想,恐怕有失偏颇了。


感谢大家 “ 观史”,小子原创,欢迎大家交流。作者 ;交流QQ群:4873191;335011151。扫描关注或者长按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通鉴|阳儒阴法哪点事发布于2021-07-13 10:22: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