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危险的时候,往往就是开始改革的时候”出自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这句话时常被人引用,但有人却引申为“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我确定这是对原话的最大误解。我将通过所读所感来表示我的一些浅见,如有分析不周之处,敬请指正。

法国在1789年发生大革命以前,社会制度、民众风貌相对于同时代的欧洲而言,不乏改革,比如农民来去自由、耕种自由、买卖自由,他们不再是依附于土地的农奴,甚至还可以成为土地的所有者,而同时代的德意志,几乎没有那个地方彻底废除农奴制度,农民仍被牢牢的困在封建领地上。虽然如此,法国的这些改革带来的并不是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反而是激发民众对旧王朝的苦大仇深,恨不能将所有与旧制度相关的一切摧毁。托克维尔在评价大革命的功绩时总结:大革命彻底摧毁旧社会贵族制度和封建制度所产生的一切,摧毁与其存在任何联系的一切,摧毁哪怕带有一丝其痕迹的一切。从这点来看,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积极的

那么法国大革命是当时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吗?从历史中我们或许可以寻找到答案。对于广大的民众来讲,他们不讨厌负担,当这个负担是不可逃避的时候;但他们觉得无法忍受的负担却是本来可以减轻的时候,那么这个负担就会变得令人生厌,恨不能立马摧毁它和与它相关的一切。造成民众继续承受本可减轻负担的这种局面不是已经发生的改革,而是某些方面根本没有进行改革。这种局部改革,而不是系统性、全局性的改革,才是导致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我作如下假设,法国继续以前的路,既不实行局部性改革,也不作系统性改革的打算,让民众仍承受那无法忍受的负担是否就可以避免大革命呢?我的答案是或许可以,他避免了大革命,却无法逃脱农民起义这个周期性疾病的发作。如1358年法国爆发“扎克雷起义”,他们虽然失败,但提出“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的口号,令人不寒而栗,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不正是对这个口号的实践吗?从反抗的角度来分析大革命与农民起义,我们可以得出“只要有压迫,就必然有反抗”,反抗的到来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如何避免大革命,留给历史的其实只有改革一条道路,改革要搞真改革,而非装腔作势的假改革或者不彻底改革。只有改革才能避免反抗的直接冲突,但并不是所有的政体都能决心改革,搞真正的改革。

一个政体是否有决心真改革是考验政体好坏的标准。对于专制(特指王权)政体,他会漠视改革的呼声,甚至镇压民众,这定会造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离心离德,托克维尔在评价专制政体时说:“在这种专制社会,无所谓安居乐业之说,人人都焦虑不安,都渴望挤为人上人,都唯恐沦为人下人;金钱。成为尊卑贵贱的主要标志...改变个人的社会地位,提升或者降低家庭的社会地位...在本质上,专制助长这种情绪,而这种削弱斗志的情绪也有助于专制统治:他促使人们的注意力远离公共事务,让人们一想到革命就会不寒而栗。”显然对专制来讲他是难以做到真改革、彻底改革的。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答案:“对于专制来讲,才是真正的‘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

真改革、假改革我们又应当如何区分呢?从大革命留下的历史产物中央集权制中,我们或许可以管中窥豹。虽然大革命前中央集权制渐具雏形,但作为王权专制下的中央集权,他显然是为王权服务,作为革命先驱的米拉波暗地致信国王时也如此认为,但我们知道王权是自私的,他怎能为真改革而行动呢?以中央集权为名,暗地却是集权力于国王一身。但大革命已过去二百多年,中央集权制却保留了下来,历经磨难,时至今日仍成为多种政体(包括法国)的一部分,但我们知道,共和制下的中央集权与王权专制下的中央集权有着本质的区别。或许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形式并不能区分真假改革,目的才是决定真假改革的根本。”

当一个政体走上改革的道路,就一定要走真改革、彻底改革的道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时势推动着社会的前进,对于改革,任何国家都耽搁不起。正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改革的道路上决不能停顿,必须要永远走下去,这条路只能越走越宽,决不能越走越窄,甚至走回头路,否者必将产生危险的信号。


感谢大家 “鸣源堂之无名小子”,小子原创,欢迎大家关注交流。

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输入“鸣源堂之无名小子”, ;或者长按二维码,进入自动识别, 。

QQ群:鸣源堂  


PS:搞笑图片一张,绝无恶意,纯属扯谈。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书有感二读《旧制度与大革命》有感——谈改革没有回头路发布于2021-07-13 10:27: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