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故事我们应该如何解读,是我们读历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很多故事的真实性,我们应该抱着怀疑的态度去分析,但若处处怀疑、事事怀疑,那就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怀疑主义者,就没有读历史的必要了。那我们应该抱着何种精去解读历史上的故事呢?

每一个故事的背后,其实都反映了记载者的意图,即尽可能的还原历史真相,让人物变得生动,故事变得可信。在这个过程中肯定存在对历史细节想象的成分,并进行一定的加工,甚至还会出现编造。但我们在看待这些想象和编造时,不能武断的得出结论——历史都是假的,这将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历史除了某些客观原因的制约外,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不容我们怀疑。虽然历史书写者存有私人目的,还会进行某些细节的篡改,但通过今天的考古等方法,我们也能部分的还原当时的情景,这些都可以佐证历史的真实性。

所以我们在阅读某一个故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分析故事所反映出的人物精神,记载者想要表达的意图,进而得出一个结论。接下来我们就以晋惠帝“何不食肉糜”为例来分析其中的情况。

“帝为人戆gàng,傻、愣的意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由是权在群下,政出多门,势位之家,更相荐托,有如互市。”

在这个故事中,记载者表达的主要意思就是晋惠帝的“戆”,后面的例子是围绕这个“戆”服务。我们在理解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应该着眼于“戆”字,想象出晋惠帝本人的傻里傻气。若真就文字较真,“何不食肉糜”与所想要表达的“戆”这个目的是不太相符的,在我们今人看来,最多只能说明晋惠帝本人身处庙堂之高,太过于脱离人民的生活,不接地气而已,所以才闹出“不食人间烟火”的笑话。在今天看来,很多大学生或许都会闹出这种笑话,但他们并不傻,只是不了解生活而已。

或许有人会拿出N多例子来说明晋惠帝并不是一个白痴皇帝,比如嵇绍为了掩护晋惠帝而被杀,血溅到了他的衣服上,后来随从准备为他把衣服洗了,他却回答:“嵇侍中血,勿浣也!”。在这个故事里面,说明晋惠帝并不傻,至少还是懂得一些理的。

在我看来,这就有些强词夺理了。晋惠帝当然不可能是一个白痴皇帝,他爹司马炎不可能连这点都看不出来,就把皇位让他继承。但他在位期间的种种表现,导致八王相继为乱,为五胡乱华埋下祸根,最后自己也死的不明不白。从这些来看,晋惠帝确实是一代庸主,其智商低下肯定是确切无疑的,用一个“戆”来评价是至当的,在“何不食肉糜”的故事中,正是为了表现出了这一点。若我们仅就字眼较真,就失去了读历史的真正意义,看到的就不再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只是干巴巴的文字。

以我们对历史的想象,即使这个故事是杜撰的,但我们仍会相信这个故事发生在他身上一点也不意外,这其实就是记载者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当然我是没有那个能力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假了,也没有必要去考证。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更在乎记载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在我心目中晋惠帝就是“戆”的,而关于故事本身的真假并不是那么重要,更何况我根本也不在乎。嘻嘻!


感谢大家 “鸣源堂之无名小子”,绝对原创,只做交流。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输入“鸣源堂之无名小子”, ;或者长按二维码,进入自动识别, 。

QQ群:鸣源堂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随笔系列六关于“何不食肉糜”的思考发布于2021-07-13 10:27: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