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楔子

 

自古权谋之术难与他人,何也?君子不耻于行术而求进,虽偶尔行之,也必掩其迹;小人孜孜行其术,畏于众人之口,必托于仁义道德,缄他人之口。然众人皆知,非干之以术,身不得以进。权力之间,非善谋难得善终。余非敢逞口舌之利,道难知之权谋,至于古人之无奈,或许有可探索。陈寅恪有言:“同情之理解,理解之同情。”权力非可恨,古人非可悲,理解同情而已。

 

恪尽职守

 

裴矩,生于547年,卒于627年。历经北齐、北周、隋、唐初四代,活了80岁,在那个年代真是不容。我不想就他的生平事迹做一篇介绍,学习他的进取之术。在这里我只想抽出几件大事,简略分析他的生平,从这位集奸佞与忠臣于一体的奇男子的一生奋斗中,得出某种道理,以达到某种有批判、有继承、有警示的目的。

大凡要做忠臣,需要能力;要做奸臣,更需要能力。裴矩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我们首先来看看他的姓,河东闻喜裴氏,就不得不肃然敬仰。裴氏家族南北朝隋唐初,鼎鼎大名,出将入相的人数不胜数,算是一流的世家大族。据记载,裴矩的祖父任北魏都官尚书父亲任北齐太子舍人,出生在这种大家士族,肯定沾光不少,只要自己有一定的本事,将来做个官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隋书》对他早年的评价是“及长好学,颇爱文藻,有智数”1,说明他作为一个士家子弟,还是很好的恪守了祖辈本份,并且人又聪明,这种人迟早都会出人头地。虽然经过早年的辗转,没有大的成就,但是金子总会发光。

隋文帝杨坚为定州总管的时候,“召补记室,甚亲敬之。”2杨坚为相时,“参相府记室事”3,隋代北周,迁给事郎,奏舍人事。从这些履历来看,至少证明裴矩确实是一颗金子,很快得到皇帝的亲信,表现自己的能力。588年隋伐陈之战,裴矩元帅记室,特别是平广州一役,显示出他独特的战略眼光。

“明年,奏诏巡抚岭南,未行而智慧汪文进等相聚作乱,道闭,上难遣行。请速进,上许之。行至南康,得兵数千人。时俚帅王仲宣广州,遣其所部将周师举东衡州与大将军鹿愿赴之,贼立九栅,屯大庾岭,共为声援。进击破之,贼惧,释东衡州,据原长岭。又击破之,遂斩师举,进军自南海广州仲宣惧而溃散。所绥集者二十余州,又承制署其渠帅为刺史、县令。”4

对于他的功绩,隋文帝是大大的高兴,“上大悦,命升殿劳苦之”5,并拜开府,赐爵闻喜县公,赉物二千段。对于隋文帝的知遇之恩,裴矩是忠心耿耿,肝脑涂地。通过隋文帝时期的积累,裴矩的能力得到朝廷的赏识,未来的升迁之路,应该只会是越来越顺利。对于一位特别“有智数”且能力显著的人,还怕不会得到重用吗?然而,大家知道能力显著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获得职级的上升,这中间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而这个转化过程就是获得皇帝的欢心。但我们知道讨皇帝的欢心并不代表正确,对国家来说甚至是一种灾难,这个时候若能力越大,其危害就越大。

 

迎合圣心

 

隋炀帝时期,裴矩早过知天命之年,以我们今人的猜测,应该不会孜孜于进取才对,但古时候不一样,朝臣的退休年龄如无特殊原因是七十岁,如果皇帝喜欢,还可以继续。604年隋炀帝登基时,裴矩57岁,还处于大有作为之年,他折腾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历史上对于隋炀帝的评价离不开“好大喜功”四字,他恨不能把几百年的事于短短几年完成,还要取得旷世的成绩。筑长城、修运河、兴土木、巡四方、征高丽,把大隋国力于短短十几年之间折腾精光,而裴矩等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隋炀帝的爱好就是“空前,场面空前,功业空前”,场面能搞多大就搞多大,毫不顾及民力。我记得读到《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丁男不供,始役妇人。”6喟然长叹,民间愁苦至此,而朝廷之人默默无所谏,反而充当“尽心尽力”的助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人之谔谔”,那个“谔谔”的人哪去了?估计早死了!隋炀帝居至尊之位,与独夫民贼有什么区别?在这个过程中裴矩是一个什么角色呢?

权谋之术归根结底不外乎“揣摩”二字,对待皇帝要揣摩,对待同僚要揣摩,对待下级也要揣摩,人与人之间只剩下揣摩,那就深得权谋之术了。而裴矩就是个中的高手,炀帝的好大喜功怎能瞒得过他的眼睛。

知帝勤远略,乃访诸商胡国俗、山川险易,撰西域图记》三篇,合四十四国,凡裂三道:北道起伊吾,径蒲类铁勒、突厥可汗廷,乱北流河拂菻中道高昌焉耆龟兹疏勒,逾葱岭汗苏对沙那大小安诸国,至波斯;南道起鄯善于阗朱俱波喝般陀,亦度葱岭,涉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国,至婆罗门。皆竟西海,诸国亦自有空道交通。”7

我们用出色的外交家来评价裴矩一点也不过分,他撰写《西域图记》,就是今天大家所熟知的丝绸之路。对于自己管辖的国际贸易关系取得非常重要的成绩,丝绸之路的畅通,保证对外多边贸易正常化就是明证。但他的动机,可就不那么的光明正大,“知帝勤远略”,这就是揣摩的功夫,又能把西域多边贸易搞的顺风顺水,这就是能力,如此怎能不得皇帝的欢心?对于裴矩的良苦用心,很快就获得回报,炀帝“每日引至御坐,亲问西方之事。”8炀帝不仅想法很超前,更是一个彻底的行动派,“帝由是甘心四夷,委经略。再迁黄门侍郎,参豫朝政。”9

对于此时的裴矩来说,已经位极人臣,已到职业的最高生涯,但我们知道,“一入权力深似海,从此前路无尽头。”当皇帝是不敢奢望的,但保住位置也很重要。如何才能保住位置,就得让皇帝离不开你,认同你存在的价值,而你的存在,就是为皇帝的行动寻找合法性。炀帝不就是爱好奢华吗?那就尽可能给他大的,“四海称臣,万国来朝”的场面才震撼,既能满足炀帝的虚荣心,也能表示自己经略四夷的功劳,于是乎荒诞的闹剧就这么产生了,而裴矩就是这个总导演。

“帝在东都以蛮夷朝贡踵至,讽帝悉召天下奇倡怪伎,大陈端门前,曳锦縠(hú]释义: 有皱纹的纱)、珥金琲者十余万,百官都人列缯楼幔阁夹道,被服光丽。廛邸皆供帐,池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林皪。译长纵蛮夷与民贸易,所在令邀饮食,相娱乐。蛮夷嗟咨,谓中国仙晨帝所。”10

对于这种欺人之举,极大的满足了炀帝好大喜功的心理,称裴矩至诚“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11但瞒不了世人的眼睛,“夷人有识者,咸私晒其矫饰焉。”12说明不仅不能夸示中国的强大,反而是自找侮辱,为夷人所轻。若仅是好面子,夸示国力以威服四夷,隋朝也不至于如此快就完蛋,但炀帝还要更“作”。

炀帝巡行突厥时,启民可汗俯首称臣,让炀帝有些飘飘然,恨不得万国都匍匐在他脚下,此时恰遇到高丽使者在突厥。突厥将高丽使者引见到炀帝跟前,裴矩认为机会来了,讲了一番大道理,从远古的箕子说起,证明高丽是大隋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今只要派一介来使到高丽,足以让其臣服“有如旅拒,方率突厥诛之。”12讲大道理是没有问题的,可怕的就是最后这句话。本来裴矩的目的是规避自己的政治风险,不能把话说绝,得为自己留个退路。偏偏高丽并不买炀帝的帐,最后一句话“一语成谶”。于是乎,“征辽自此始。”13三征高丽,大隋的国力被消耗的差不多,农民起义遍地开花,仅换得高丽一个名义上的称臣,不知此时的炀帝做何感想呢?

 

左右逢源

 

大隋再也不是以前的大隋,突厥始毕可汗逐渐强盛,不再臣服于隋朝。当炀帝再次北巡的时候,始毕率骑十万围帝雁门”14。通过种种努力,最终解了围。但至少证明大隋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大隋,其国力已经被折腾的差不多了,此时的炀帝或许感觉到后果的严重,索性从幸江都,来个眼不见心不烦。该来的迟早会来。

各地起义军如火如荼,大隋一天不如一天的时候,明智之士早就看到其中的危亡。眼看大隋江山不保,若这么跟着隋炀帝混下去,迟早会遭殃。作为隋炀帝五大贵臣的苏威裴矩裴蕴虞世基宇文述,他们或多或少的预计到隋朝的危亡。“覆巢之下无完卵”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谁也不希望隋朝发生重大的安全稳定问题。但是否可以通过直言进谏,唤醒炀帝的意识,做到力挽狂澜,让大隋重新走上正途呢?如此就可以保证大家的荣华富贵,但从苏威的例子来看,直言极谏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公元614年,面对天下即将瓦解的形势,苏威劝炀帝需要深根固本。“苏威言于帝曰:‘今盗贼不息,士马疲弊,愿陛下亟还西京,深根固本,为社稷计。’帝初然之。宇文述曰:‘从官妻子多在东都,宜便道向洛阳,自潼关而入。’帝从之。”15忠臣一定得有一个奸臣来衬托,不然也显示不了忠臣形象的光辉,同时也说明忠臣即使说得非常对,然并卵。

大隋一天不如一天,虽然身边的人缄口不言,但炀帝还是或多或少能感觉到危险的存在。

“帝问侍臣盗贼,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纳言苏威引身隐柱,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且往日租贼丁役,今皆何在!岂非其人皆化为盗乎!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不时翦除。又昔在雁门,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而罢。”16

世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屈原跳江的原因。昏君在位,你总不能和他讲道理吧,万一没有说服他怎么办?苏威就是最好的教训,虽然结局没有屈原那么悲壮,但很快被排除权力中心。既然正面直言极谏行不通,那就只能采用其他策略来达到保全卿卿性命的目的,睁眼说瞎话就是最好的办法。比如宇文述,明知盗贼越来越多,仅为了迎合炀帝的心思,不告知实情。这种心理很容易理解,就是只管今日纸醉金迷,哪管后世洪水滔天!虽然如此,乱世之际,仅仅缄口不言是不能保身的。智者防患于未然,让我们看看深得权谋精髓的裴矩是怎么做的。

其一他就很注重自己的名声。“时纲纪汩振,宇文述虞世基用事,官以贿迁,唯挺节无秽声,世颇称之。”17一个好的名声是一个人一辈子的财富,虽然知道,但未必都能做到。炀帝时期的五贵臣都是当时一等一的人才,但从名声来看,裴矩是最好的,其次是苏威,剩下的三人名声实在不咋的。

其次是对待下人,裴矩能结其欢心,这点是其他人不可比拟的。性勤谨,未尝忤物,见天下方乱,其待遇士尤厚,虽厮役皆得其欢。”18当炀帝在江都的时候,禁卫军忍不了“寂寞”,往往逃走,此时裴矩建议让卫兵结婚,即解决“留守妇女”的问题,又能满足卫兵的需求。虽然这一招不光明正大,但既解决了炀帝的担忧,又解决卫兵的需求,一举两得,于是“人情翕然相悦,曰:‘裴公惠也!’”19这些行为最终保全了自己一条性命。

公元618年,宇文化(宇文述的儿子,此时宇文述已死)带领禁军发动江都之变,裴蕴、虞世基被杀,裴矩侥幸逃过一死。“宇文化及乱,众劫矩。贼皆曰:‘裴黄门无豫也。’既而众以秦王子浩为帝,诏矩为侍内,随而北。”20这种时刻,人缘好就起到关键作用。不仅没有落得身死的下场,反而得到重用,至少表面上还是很风光的。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打败之后,裴矩继而又得到窦建德的重用。“建德起群盗,非有君臣制度,矩为略制朝仪,不越月,宪章拟王者,建德尊礼之。”10一方面是因为裴矩本身有才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的名声。如果在农民起义军的面前以一个贪官的形象出现,即使有能力,恐怕也难以保住自己的性命。随着窦建德的失败,621年裴矩归唐,仍然受到重用。看到这些,不得不佩服裴矩的左右逢源。

 

直言极谏

 

裴矩归唐之后的具体表现我不一一分析,讽刺的是,隋炀帝时期的睁眼说瞎话,在唐太宗时期居然敢直言极谏,神速跳忠,就是这么快!

“太宗即位,疾贪吏,欲痛惩乂之,乃间遣人遗诸曹,一史受馈缣,帝怒,诏杀之。矩曰:‘吏受赇,死固宜。然陛下以计绐之,因即行法,所谓罔人以罪,非道之以德之谊。’帝悦,为群臣言之,曰:‘矩遂能廷争,不面从,物物若此,天下有不治哉?’”22

 

 

权力崇拜

 

西方文明与中国华夏文明在近代的碰撞中,能强烈感受到西方文明对华夏文明的挤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直面其间的不同,甚至会反问“华夏文明到底弱在那里?”有人从中好像发现了某些端倪,宗教信仰的力量或是西方文明的某种保证,而华夏文明缺乏信仰的力量。当然对于我这个业余人事来讲,很难理清其中的原委,不过我想说的是:“谁说华夏民族没有信仰,我们可是坚定的权力崇拜者。”自秦始皇以来,所有的华夏人都被烙上一层权力梦,权力成为民族的一种图腾,最管用的图腾。当然,这只是皇权时代,身处现代文明之中的我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滋味的。若要真正的理解我们的历史,理解本文的主人公裴矩,必须要深刻的理解权力崇拜这一点。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于裴矩有一段评语:“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23还是比较中肯的,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若我们仅简单的拿起道德的戒尺来拷问裴矩的人格修养,对他来说何尝公平。斯人已逝,只有抱着理解之同情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无论是隋文帝时期的恪勤职守,还是隋炀帝时期的迎合圣心,抑或唐太宗时代的直言极谏,裴矩仍是裴矩,没有丝毫变化,他只是随着“君之表”而变化。面对皇权,留给他的选择很小,只有随之而变化才是最优选择。或许有人会进行道德的拷问:“游戏规则太苛刻,你可以选择不玩。”不玩?可不能说不玩就可以不玩滴。只要踏进权力的漩涡,再想走出来,恐怕只能是到死的那一天。这就是皇权制度的残酷性,包括皇帝本人,在这个游戏中,是不能随时喊“卡”停下来的,游戏永远都在进行中,至死方休。

既然游戏这么残酷,可不可以从一开始就不要参与?我的回答是“NO”。权力崇拜的根源是由皇权制度下资源的分配方式所决定。俗话说:“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喝其实就是对资源的一种摄取,资源是有限的,只有权力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有获得权力,才可以成为那个分配者。若想获得更多的资源,就不得不靠近权力,获得权力;若想获得更大的权力,就不得不靠近皇权,获得一席之地。权力为什么这么迷人,这就是主要原因。裴矩作为皇权制度下的一员,只有参与这个游戏,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这是人之本性(别告诉我人性本善,小孩从出生就知道应该如何获得更多,这就是对资源的本能趋近)。一旦踏进权力的游戏,除了随着皇权而转动,根本难以停下来。理解到这些,再来看看我们的历史,面对我们的古人,大概只剩下“理解、同情”四字而已。

 

附:【1-5】《隋书》裴矩传

6】《资治通鉴》

7】《新唐书》裴矩传

8】《隋书》裴矩传

9-10】《新唐书》裴矩传

11】《旧唐书》裴矩传

12-14】《新唐书》裴矩传

15-16】《资治通鉴》

17-22】《新唐书》裴矩传

23】《资治通鉴》


感谢大家 “鸣源堂之无名小子”,绝对原创,只做交流。打开微信,点击“添加朋友”,输入“鸣源堂之无名小子”, ;或者长按二维码,进入自动识别, ,不试一试吗?

QQ群:鸣源堂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续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翻译注释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读通鉴论四裴矩的权力崇拜史发布于2021-07-13 10:28: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