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24  出门远行

的最早甲骨文为“止在凵里”的,由于脚趾是向外的,所以是人从凵里向外走的意思。

与出里的脚的方向相反,甲骨文会意人走入凵里,现在被释读为

遥远的古代包括殷商,普通民众通常住在半地下建筑里,即在稍高点的平地上挖一个大概齐腰深的长方形坑,然后贴着坑边用红烧土块、石块或砖坯砌一圈矮墙,上面搭个双坡茅屋顶,就成冬暖夏凉的节能型住宅了。我曾在电视片里看到巴基斯坦至今还有人住着这样的房子

把这种半地下建筑代入里,就会得出“出是出门,各是进家”的结论。由于凵后来被许多人写成了口,就又有了这样的甲骨文。

在地上挖个坑除了用于搭房子住人外,殷商人还用来做捕猎野兽的陷阱,您看等,就像是设陷阱逮住了各种动物,而里的小点,则是动物被陷后在里面扑腾出的尘土。

《汉典》网站直接把这些甲骨文厘定为陷,但《甲骨文字典》则认为它们是薶/埋,因为《周礼·大宗伯》中的“以薶沈祭山林川泽”揭示了薶是一种挖坑埋动物的祭祀方式,而卜辞“三犬尞五犬五豖卯三牛”、“尞于河一牢二牢”中的无疑就是埋犬、牛以祭祀。薶后来还是一种处死人的方法,如《汉书·楚元王传》里曾记载“又多杀宫人,生薶工匠,计以万数。”

上述甲骨文字形到底是陷还是薶呢?我直觉以为,对于牛羊犬等常用祭牲应为薶即埋祭,对野生麋鹿等应为设陷阱捕猎。但这都只是含义上的,字形没有传承关系。

在字形上与陷有传承关系的甲骨文是,晚商金文写作,通过西周晚期的战国等中间环节最后变成了说文小(读若陷)。

睡虎地秦简中有加了阜的,战国传抄古文字中有,最后变成说文小篆。之所以要在臽旁再加阜,是因为臽在战国已成为常用的表音字根,而陷阱四周有坑壁,于是就给表“坑人”的臽加上表“墙壁”的阜变成了形声会意字陷。

于省吾及其主编的《甲骨文字典》并认为等字形都是臽,都是活埋各种人牲的祭祀法。

臽是活埋人牲,卜辞中尚有一个字,一看就是把人放到挖好的坑里拿杵捣碎,您看那人旁边还有会意鲜血飞溅的四个小点呢。

中去掉溅血的人是(读若冲),甲骨文有等字形,除了在祭祀时把人舂碎外,还用于捣米去壳、制作陶土等很多方面。

由于殷商人挖坑有两种用途:埋人畜祭祀和设陷阱捕猎,所以除了是活埋人牲外,也可能是有人不小心掉进陷阱里。这伙计一看不好大声呼救,正好遇到旁边有人把他拉了上来,这便是现在写作的甲骨文,实为拯的原生态造字。

说完这些由凵引出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内容后,我们还得回头去看看出和各。

据《甲骨文字典》,出首先是出来进去的出,第二卜辞中有名词“出日”“入日”之祭,意思是日出和日落时都要祭祀;第三为出现、发生之义,比如出虹、出雨;第四用为贞人名,其中一期名出的贞人写作,二期贞人写作。也就是说,加上依然是出。

各字也有类似情况,甲骨文中又有写作等形的各。

《甲骨文字典》释各为来,但释“各日”“各云”之各为落。另外它又认为诸形尽管造字思路不明,但根据卜辞分析也都是“各”义。若果真如此,则上述字形“止”上面的构件当为某种建筑物如帐篷或其入口的形象(注:另有内、退之说,以后再讨论)。

下面我们重点说说

最初为横平竖直的,西周早期金文为,是十字路口的象形,因在甲骨上契刻不顺手就写成了等斜笔状,现在释读为

卜辞中行首先是行走之义,其次是个贞人名,第三为方国名。

简化前有好多由“行”作偏旁组成的字如街、衢、衙、術/术、衝/冲、衞/卫、衍等。下面分析一下衍。

首先说。川的甲骨文为等形,西周早期金文作,两边是岸中间为流水,因此造字思路是指具有明确两岸的河流。

前贤们说甲骨卜辞中川与水是同一个意思,都既是地名又是“发大水”,到后来才逐渐分化成了两个不同义的字。

的甲骨文为等,外面是,里面是川或水(由此亦可看出川、水实为一字),这种加“行”的造字法通常是为了强调“动”,衍就是强调了水在河谷里的流动。

卜辞中衍为一期贞人名,然后有人名“妇衍”,其三可能是水灾即??义。

从上面的出、各、衍中我们能看出,在充当造字构件时,无论是用完整的还是只用其一半(左右无别),其带来的含义都一样的,即都是强调了动:运动、行动等。行的半边后来分别变成了

《字源》《甲骨文字典》《汉字字源》等说行+川/水=衍,但有些资料比如《汉典》等却说另两个带“人”的为衍,我想他们一定是弄错了,这两个字形都应释读为永。

《古文字诂林》里收录了的三个基本甲骨文字形,《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亦认为它们都是永。

《字源》和《甲骨文字典》则认为为永,是人在水中前进即游泳之义,同时亦像水的支流因此亦是的本字),即永、同源,后分化为两个字。但他们都没提到

另外《汉典》只认可人+彳/亍的为永。

在甲骨卜辞中,永首先是一期贞人名,其次是人名和地名。但卜辞中有许多句末词“永王”不知何意,如“叀壬省田,亡災,永王。”

我们现在常见的走之旁在《说文解字》中是一个独立字(读若啜),其甲骨文字源为,但它们同时又是?(读若缠)的字源,卜辞中多用于“行走”和“连绵”之义,如“乙未卜宾贞:今日其辵/?雨?”意思是问:今天会有连绵不绝的雨吗?所以?也是,即辵、?、延三字有同一个甲骨文源头。

可《汉典》却说??。《康熙字典》说??同徙,估计来源于《说文解字》。说文小篆的被厘定为,其“或体”被厘成了??,这个=彳+止,可不就是吗?

《甲骨文字典》和《字源》却认为实应为辵+止,由于辵=彳+止,所以=辵+止=(彳+止)+止=徙;而辵作偏旁时为辶,则=;综上,徙==

既然徙/=彳+止+止,则其甲骨文应为两只脚的而不会是一只脚的的商周金文分别为,从卜辞和西周文献里徙的用法来看,其造字义为迁移。

出现这个错误的根源是《说文解字》,它不该把说成的或体,也就是说,??字原本不应该“出生”,世上只应该有由演变出的辵?延和由演变出的徙;当然从字形上看,更像??而不那么像?,所以也可以废?并换成??

上面即使我把辵?延??这几个现代字和甲骨文的关系理清了,估计没做过大量古汉字研究的人仍会一脸疑惑,就如甲骨文里的一样。

的一期甲骨文:在十字路口,一个拄着拐棍远行的人张着大嘴东张西望,一副不知往何处去的样子。二期以后的甲骨文

则去掉了路只剩下一个犹疑不定人。据《甲骨文字典》,疑在卜辞中一是用作“拟测之词”,二为人名,三为二期贞人名。

过去出趟远门实在是太不容了。哦对,门字我们还没讲,等下篇吧。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出门远行发布于2023-03-05 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