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我是不喜欢标题党的,但“又有牛生羊”显然比较“标题党”,于是就在前面加上“甲骨文”三个字,以提示本篇是讲甲骨文而不是奇闻轶事的。
本篇的主要目的是破解“有”的甲骨文造字法,因为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所以也就顺便牵涉到了其他几个字。

图1  有字的甲骨文(一)

在甲骨文中,有字出现最多的是图1里的这几个字形,针对这个字,我可是费尽了心机——它到底象形什么?权威的解释是“牛”字的变形,造字义是家里有牛便是有。当然也存在另外一种权威解释,说这个字形示意手掌的正面图,而“又”的甲骨文字形示意手的侧面图。
很长时期里,我对这两种说法都不敢轻认可,当然也不敢轻易否定。我自己觉得,研究一个东西不能急于求成,不妨把它放在心里先去做别的,通常情况下,将来的某一天会心血来潮,电光石火间就把它破解了。
我不相信它是牛头示意图的一大论据,是“有”的甲骨文还有另外两种写法,见图2、图3。

图2  有字的甲骨文(二)

图3  有字的甲骨文(三)

这两种字形,跟牛的甲骨文就完全不像了。
牛的甲骨文又是什么样子呢?对甲骨文不熟悉的读者可能会有此一问。为了普及甲骨文,当然也是为了本文的主要目的,我们还要再仔细看看牛字。

图4  牛字的甲骨文

对比牛的甲骨文,你会觉得图1可能是牛字的变体,但图2、图3就完全讲不通了,原因很简单,它们不像,一点都不像。两个象形文字看起来一点都不像,那一定是各走各的路的。
但就是这个牛字,你能说清它的每一笔表示什么吗?专家们只说,上面是两个牛角,其余是牛的脸,其实是语焉不详的。

我本来想马上讲牛,可又一想,造字人在造字时,有可能是先造羊接着再造牛的,要分析造字手法,不妨从根上即羊字上开始。

图5  羊字的甲骨文

当我从《汉典》网站剪切下所有羊的甲骨文后,发现它其实也有好几种写法,抛开那些画了眼睛的,我选了上面这五种最主要、最规范的。要分析某字甲骨文的造字原理和造字义,挑选出其最规范的写法是最关键的第一步。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羊。
图5中第①个字,上面两笔是弯曲的羊角。尽管有些品种的羊的角是直的或呈蜗旋形的,但造字不是画画,只能择其大要揭示特征就够了,更何况母羊还没角呢,所以这样写羊就代表了所有品种的羊。食草动物如马牛羊野猪等,大都有一张长脸(驴不嫌脸长),整张脸呈长的等腰梯形甚至近似长的等腰三角形状,其脸的前(下)端是嘴和鼻子,所以字①上的在下面的箭头就是羊口鼻部的简单刻画。这样一来,这个羊字就很好辨认了。
第②个字,我估计是为了美观的缘故,把那个箭头提到羊脸的中部了,但依然能看出脸是尖的当无疑问。
第③个字又在字②的基础上加了一短横,根据其他(我没贴过来)更象形的字来判断,当为羊的两只眼睛或示意“眼睛的部位”。
第④个字有了眼睛却省略了吻部。
第⑤个字,羊的吻部(口鼻)回到了正确的位置,同时没省略眼睛,应该是最规范的造字。
这样判断对吗?
对于哪个甲骨文字形是最规范的造字的判断,我通常以商代晚期和/或西周早期的金文作为最重要的参考。

图6  羊字的金文

图6中有五个商代金文,通过字形比较之后我可以确认,我对甲骨文羊字的判断是对的。第二排西周金文,有些就写得不那么老实了。
把上面对羊字的分析套到牛字上,我们可以说,牛的上面是两只直牛角,下面的箭头代表牛最前端的口鼻,图4中的第④个字没有箭头却有一横,则这一横代表的是牛的眼部。
所以无论如何,牛的特征都是牛角+牛吻,牛吻要么用一个箭头表示,要么把代表鼻梁骨的那一竖露出一截来表示,反正字的下面必须是尖的,不能是平的。
而“有”的甲骨文,下面偏偏是一长横。这只能说明,有字的甲骨文不是牛的象形,且很可能与牛无关。
我曾数次遍寻其他线形文字,如巴尔干半岛的汶察文字、地中海的腓尼基字母、赫梯帝国的Luwian文字、克里特岛米诺斯文明的Linear A、迈锡尼文明的Linear B,尤其是印度河文明的哈拉帕文字(我目前模糊认为甲骨文的创意是受到了哈拉帕印章文字的影响和启发),都没找到与图1、图2相似的字。这使我更坚信“有”的甲骨文是殷商人自创的而不是借源的。
自创的,那么就要么是象形,要么是会意。它会是什么呢?
我在翻《甲骨文字典》时突然感到,怎么“有”的用法跟“又”比较像呢?于是就把它俩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摘录了下来,大体如下:
有:
  1. 有无之有,或虚化为语词;

  2. 通侑,祭名;

  3. 通又,数字连接词;

  4. 地名,有shi(字库里没有,打不出来,是一个褡裢形,请点击标题参见我以前写的《师之一字,一字之师》)。


又:
  1. 与左相对之方位名;

  2. 用作祐,祇之祐助也;

  3. 用作侑,祭名;

  4. 用作有,有无之有;

  5. 用作数位前之连词。

根据有与又在甲骨契文里的用法,我们来找找它们的共同点:

(1)都用于表达有无之有,这是最重要的;

(2)都可借用为祭名侑;

(3)都可用作连词,比如数字十五,既可说“十又五”又可说“十有五”。

总体来看,除了用于复合词的地名外,都可被所替换!

那么这个有,是否就是又的变体呢?即有是否是又的“换一个写法”呢?

图7  又字的甲骨文

又的甲骨文我们在以前的文章和讲座中见多了(详见《王员外讲解甲骨文(第五讲)》),它是一个右手的简单刻画,大拇指在下,上面两根手指代表的是其他并拢的四指或手掌,右下连着的那一笔是与手腕相连的右臂。因为要突出强调它是右手而不是左手,所以字形就是个从右下向左上伸出的手,且还连着很长一段手臂。左手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如果想造这样一个字:只强调其手掌义而不想分什么左右,该怎么在手即又字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呢?

我认为就是图1中的有!

这个有字,就是把斜着的又给放端正了,且不再区分左右,并在手腕部画横线(手腕上天然就有这道纹),以示不包括手臂只强调手掌。即正面摊开的手掌为有。
手掌怎么能是有呢?这好解释,右手的又不也是有的意思吗?专造个象形正面手掌的有只不过为了使用起来更不容易引起歧义而已。
为了敲定有是在又的基础上改良过来的,我们再来看看又的商代金文。你把它们旋转一下角度、手指捋直了且向上看看。

图8  又的商代金文

有人可能会说,不管左手右手,中间的中指都是最长的,可有字的中间一竖在上面为何是最短的呢?
这个就不好较劲了,因为有是又的变体,又字没突出中指,有当然也就不会突出了,且造有的目的是为了说明手里有东西,写成个杯形不正能会意里面能盛东西吗?您回头看图3,为了表明里面能盛东西,干脆把中间那一竖都不通上去了。
有些殷人,为了强调手里握着东西才是有,就进一步把那个手掌给攥了起来,且在里面加了个代表物品的短横,就成了图2里的那个样子。
到现在,我们总算把有的所有甲骨文字形给解释清楚了。
可是专门造的、这么有文化的有字到西周怎么就不用了呢?反倒搞了个右手上挂块肉的有。

图9  有的西周早期金文

我能怎么说呢?只能说,原来作为诸侯的周不如商王室那么有文化,他们一上来就要选定自己想用的字,一看表示有无的有有两个字形——又和有,估计跟现代人似的看不明白那个有是什么意思,于是就决定采用另一个又。可又曾经表示很多种意思,比如手、右、祐、侑、数字连词又、有等,为了区分它们,就在又的基础上增加笔画,把各种意思区分了开来,其中表达“有”义的,就是给又加了块肉。
我说周王室没文化不认识那个有是半开玩笑的,他们不再采用甲骨文有的原因还可能是这个字形被“生”占用了。

图10  生的西周早期金文

您看这个西周早期金文的生,不是跟甲骨文的有字很像吗?除了中间那一竖比较长之外。

既生瑜何生亮,鹊巢鸠占,有就只好悻悻地退位了,且其造字义也让位给了那个手拎猪头肉的有。

可为何在殷商时期就不存在有与生的冲突呢?因为甲骨文的生原来不是这样写的,任谁一眼都能分出何为生何为有。

图11  生字的甲骨文

在甲骨文中,生字最下面的一横表示土地、大地,上面是一棵草或苗,枝叶朝上显得生机勃勃,怎么也不像个伸出来捧钱的手哪。

所以我说从西周开始,其金文笔画已经不那么追求象形了,且一代不如一代,直至今天,汉字哪里还有一点象形的影子?

图12  牛的西周金文

本篇写得牛不牛?牛不牛?

觉得牛的话就在右下方点个“关注”,并随手转发到朋友圈和群里吧。拜托拜托

特别荐读:
王员外讲解甲骨文(第四讲)
韦的实质是侵略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甲骨文:又有牛生羊发布于2023-03-05 10:36: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