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1962年12月26日,大雪纷飞。一位不世出的英雄豪杰在院子里踱了好一会儿才又回到屋里,掐灭了手里的烟。世界局势风云变幻,除了英美等帝国主义老对手之外,又多了一批以苏联修正主义为首的新敌人,且这股敌人更歹毒,更嚣张,不但口诛笔伐,还要大兵压境。
面对四面受敌的严重事态,老英雄不免心情压抑,但虎老雄心在,越是在绝境中越能激发他的斗志。他曾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于是眉头一展,提笔就写: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有学问的人都想起来了:这位老英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的毛润之先生
毛先生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写这首《七律·冬云》时,恰是他按中国传统虚一岁算法的七十大寿。
我手里有两本毛泽东诗词,一本是文革中后期出版的《学习<毛主席诗词>》线装书,由于封面都被我小时候当玩具撕掉了,所以看不到具体出版时间;另一本是1994年9月长春出版社的《毛泽东诗词鉴赏》。
在文革版中,注者旗帜鲜明地指出,这首诗针对的是北方的修正主义和美帝国主义,但以修正主义为主;1994年版中,注者已不敢提修正主义了,连“北方”二字都避而不提,甚至都不敢影射一下这是指北方某大国。不知何时起某些人对老毛子的惧怕已经到了跪舔的地步,老英雄若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本公众号是做甲骨文普及工作的,所以简单交代一下诗歌及其背景后(引用诗歌的目的也是为引起下面的正文),咱就来探讨虎豹熊罴这几种野生动物的汉字演变。

图1  虎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虎是一个象形字,尽管商代的不同的书家写出的字可能有所不同,但几乎都能抓住老虎本身的几个特点,让读者依据上下文几眼就能分辨出这是个虎而不是其他动物。
但这个虎字为什么是立着的而不是四脚着地的呢?这是甲骨文、金文象形文字的的一个书写特点。我曾在《疾与病的区别》里特别指出:“殷商人之所以把这个字竖着刻画,是由于甲骨卜辞是竖着写的缘故,比如犬、豕也都是竖着刻画的。”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不多做解释了。

图2  老虎爬树

虎的特点是捕食的大口、虎爪,矫健的身躯,特殊的花纹,和一条长而上翘的尾巴。如果一个字能把其中的三条特点刻画出来,再结合上下文,基本上就能让读者猜对了。
我故意选了张老虎爬树的照片,意在破除老虎不会爬树的误解。中国人一直传说,以前老虎认猫为师傅,学会了蹿山跳涧、捕食猎物后,要把它老师吃了,猫一着急就爬到了树上。老虎说师傅为何没教我这一招?猫说做师傅的总得留一手,不然就“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大家之所以认为老虎不会爬树,是因为老虎没必要爬树、很少爬树。没必要是因为它是山中之王,没人敢来捋虎须,它不用爬到树上去躲避谁;很少爬树是因为虎的体重大,一般树枝承受不住它,一压就断。但没必要和很少做,并不代表不会做。
很多人不知中国养猫的历史很短,可能除了古埃及全世界养猫的历史都不太长,因为只有在每家都储存粮食时才会大量养猫来对付偷吃的老鼠。据说中国的家猫主要是从印度传过来的,所以有据可查的家猫大概始于东汉(我不专注于这个话题,所以可能说错,有兴趣的自己去网上查)。

图3  豹字的甲骨文1

豹的甲骨文字形就这10个,我全都粘贴过来也是为了让大家看清楚殷商人是怎么在文字上刻画豹子的。豹与虎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像个大猫(中国古代是一直有野猫的),那怎么在只刻画动物特点的甲骨文里来进行明确的区分呢?
那就是身上的花纹!现在有许多时髦女性喜欢穿豹纹服装,可见豹纹是多么醒目和性感

图4  豹

豹尽管也是猛兽,但其体型不如虎大,有些大型食草动物如野牛它惹不起,只是爆发速度更快,能追上靠逃跑苟全性命于野地的中小型食草动物,且由于鬣狗、群狼也不怕豹子,所以豹子需要苦练爬树本领,把抓到的猎物拖到树上慢慢享用,以防其他不会爬树的猛兽来抢夺。
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看清甲骨文豹的样子,我再组织两个当代人写得非常清楚的字放在下面,从这两个字形可以看出,对于豹纹,古人有两种不同的刻画方法。

图5  豹的甲骨文2

虎、豹原来都是象形字,为什么现在豹已不再是象形字而变成形声字了呢?且一般人都说,豸为形,勺为声,对吗?

图6  豹的字形演变

我不认为“豹”是形声字。因为从图6的豹的金文可以看出,它已经从甲骨文的象形字变成了会意字:左边一个猛兽的象形,右边一个会意豹子花纹的“勺”。对,勺字其实是豹子花纹的形象。于是豹的金文的造字义就是:具有勺形花纹的猛兽,即豹子也。
再后来,金文中的这个猛兽被改变成了“豸”。豸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曾在《甲骨文‖大天雨霾》里写到过“貍”字,且说貍是一种猫科动物。但显然地,战国以后才统一成“豸”的偏旁,在商周时期并不是同一种东西即不一定都是猫科动物,如豺。那么单独使用的豸字,所指何物呢?

图7  豸字的甲骨文

单从甲骨文看,还是不容明确它到底是个什么,只能说它有着食肉动物的大口,有四肢和长尾。于是过去的学者们就去从后来的字形中作进一步的研究。

图8  豸的字形演变

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只得采用东汉《说文解字》的说法:豸为长脊兽,即身体比较长的野兽。
豹子的身体确实比较长啊。

熊罴

图9  熊在水里捉鱼

熊罴与虎、豹不同,必须放到一起来说,因为它们本来就是非常相似的动物,其分别可能与驴马甚至白马黑马的分别差不多。所以尽管东汉以后大家都解释说罴不是熊而是大个儿的熊,是棕熊而不是狗熊,但却再也没人把罴拿出来单用了,全是熊罴连用,这说明秦汉以后,罴已经不再用作某种动物的名称,而附在熊后面以构成一个双音节词。
战国以前的文献中,罴作为一个独立的动物主要出现在《诗经》里。我们来看看《诗经》。
  《小雅·斯干》里说:
    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诗里的虺(huī)就是蛇,后来人们解释为“毒蛇”;相应地,诗里的罴也应该就是熊,果然后来被解释为棕熊。
《小雅 大东》里说: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搭眼一看,这首诗里就是熊罴不分的,不然这件皮草怎么可能是由两种毛皮做成的呢?
《大雅·韩奕》里说:
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
首先我们来看,诗里把熊罴并列、猫虎并列,可见那个“猫”是与虎类似的动物,学者们都解释为山猫,而不是我们现在家养的猫。
其次鲂鱮(xù)同类,分别为武昌鱼和鲢鱼,麀(yōu)鹿同类,指母鹿。加上猫虎同类,即可推断熊罴同类。
当然还可能有人指出,在《尚书·禹贡》里也有罴,就是那句“熊罴狐狸织皮”,但也是熊罴连用。
我通过《诗经》《尚书》来推断熊罴是两种很类似的动物想说明什么呢?我想说明在更早的时候,比如殷商、西周,那时只有熊,没有罴,即不管什么颜色、多大个头的,都叫熊且没有罴这个名称,就像先有名称马很久以后才有名称驴一样
在这个认识前提下,我们再从文字上分析熊和罴。

图10  能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造字之初,没有熊字只有能字,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野生动物熊,且这也是个象形字,能的甲骨文尤其是西周金文着重突出了熊的大嘴、坚牙、四肢和尾巴,当然,如果没有后面字体的演化过程提供线索,我们只看其甲骨文、金文,还是很难确定这就是能字的。

图11  人立的熊

熊与其他野生动物(灵长类除外)有很大的不同,它通常活动在陆地上,但亦可下水捉鱼;它平时四脚着地,但亦可人立而起;它的四肢发达善于奔跑,可其前肢却像人类(尤其是手熊在站起来时,其面部表情尤其是目光,让人恍若见人。再加上你能想到的其他特点,会给人一种类人却比人强的深刻印象,于是古人就在形容强人时说他“很能”,是个“能人”即“熊人”。
我老家现在在逗婴儿学站立时还这样念叨:能能能能站,摔倒甭赖俺。
你不能了吧?
后来能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就不能再跟野兽名称混用了,于是就在春秋末期或战国时代另造了个熊字,从此熊就是熊,能则专指能力、才能之类的。

图12  熊字的小

大家对这个“能+火”的熊在造字时所表达的意思有不同的猜想。有人说这是形容火势大的,因为能(熊)很强大,所以就用能与火合起来造了个会意字,会意“火势很强大”,证据之一(也可能是唯一)是成语“熊熊大火”。
我则更倾向于另一种很小众的解释,说这个字的意思是“烤熊”,就如焦是烤小鸟、然是烤狗肉、羔是烤全羊一样。但由于熊的体型太大,一时半会儿烤不熟,且也没证据说熊肉好吃,因而我就认为熊的造字义应该是烤熊掌。中国古人对熊掌的热爱是有据可查的,更何况还有战国时期孟子名言为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于喜欢吃野生动物的变态者太多烤熊掌的需求量太大,于是一步步地,熊就在中原大地上被杀光了。同时烤熊掌这么重要的事情一定也要造个字吧?那就熊吧。后来能字被占用,就用“烤熊掌”代替能成熊。
由于熊太能了,比人强壮,所以想吃熊掌可没那么容易。但人是灵长类动物啊,最先进的本事是制造工具,除了挖陷坑之外,最好使的捕熊工具就是网。根据这个手段,殷商人就造了个罷字,后来罷简化为罢。

图13  罷/罢字的甲骨文

与人斗智斗勇的熊一旦被网住,估计心里就想:罢了罢了,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反倒落入奸人之手,认命吧。捕猎的人一看网住了大狗熊,马上欢天喜地互相招呼:罢了罢了,可以回家吃饭了。
熊本来写作能,上面加个网子就是罷。但战国以后熊不是能了,那么网子下面的能也得换成熊了吧?于是就有了羆(简化字为罴)。可另一个智叟就问了:
你造这个羆字有何用?原来的罢还一直用着呢,你这个罴就造得有点多此一举。不然这样吧,咱把狗熊称作熊,把棕熊称作罴,还显得你有学问。我可给足你面子了昂。
于是才有了罴,熊罴才分了家。
但后来中原的熊罴都被杀光了,大家也都看不到什么狗熊棕熊了,再去硬分什么熊罴已毫无意义,于是就不再有叫罴的熊,而是把熊按颜色分为黑熊、白熊、棕熊,当然在还有熊出没的地方,它们还是有细分的小名,比如黑瞎子、人熊、北极熊。
由于从晚清开始,中国就有人把俄国人蔑称为北极熊,所以毛润之先生才在面对邪恶的苏联武力威胁时奋笔疾书: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正文完)
特别荐读:
蝙蝠燕雀猫头鹰
犬吠哭器,这条狗怎么了?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发布于2023-03-05 10:39: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