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近几天寒流南下,院子里无花果树的叶子纷纷转黄飘落,这让我不禁想起林达的一个很有诗意的书名——《扫起落叶好过冬而提起“扫”(汉字简化前为掃),对我这个喜欢咬文嚼字的人来说,就不能不联想到扫地的工具——扫帚。
今天就把汉字里的“扫帚”集中起来说一说。
帚读作zhǒu,扫地的扫读作sǎo,但扫帚连起来却读作sào zhou。
另外,我们还常说到笤帚、苕帚,在这里,笤与苕都读作tiáo。苕帚在古代也写作“条帚”。为了简单记统一写法,现在都一般只写笤帚而不写苕帚、条帚。
帚是怎么来的呢?喜欢喝的读者估计都知传说中最早造酒的杜康曹操在《短歌行》里写道: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图1  帚的字形演变

杜康不仅发明了造酒法,还发明了扫帚和畚箕。不过他一开始做的帚比较简单,就是把笤帚草简单整理一下,如图1中的前三个字形。帚的甲骨文中,上面是笤帚苗,与地面接触用于打扫,下面是笤帚草的根部,中间那个“├┤”字型,是甲骨文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表示“捆扎”的意思,比如帝、朿(cì)的甲骨文里也有它
我小时候经常在田地里见到笤帚草,因为大家要用它做各种“帚”,还有人喜欢吃笤帚草的叶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在网上找到了一幅图,给城市里的读者一个感性认识。

图2  笤帚草

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土生土长的草,中国自古至今,一直都受惠于它。农村的手艺人,把它加工成了各种各样的帚来供家庭使用,如图3。

图3  笤帚草制品

制帚的原材料,除了笤帚草之外,还有高粱,并且高粱后来成了主要原材料。
过去刷锅碗瓢盆,都要用到帚,为了与其他帚区分,就把它命名为“刷帚”,而用于室内扫地的帚则继续保持原名“笤帚”。

图4  笤帚

如果想扫除大路上、院子里的落叶,图4的这个小笤帚显然不太管用了,于是就有了用竹子做的大扫帚,当然,也有人称之为大条帚或“大笤帚”——笤可是个竹字头哈。

图5  大扫帚

商周时期可不像现在女子能顶半边天,啥活都有女人抢着干,那时(其实到清末民初)都是女主内男主外,男子去耕田打猎,女人从事桑蚕和家务。家务之一是把家里的卫生收拾好,而打扫卫生的主要工具就是帚,于是,就把已经出嫁的女子称为“”——简化字以前为婦。婦=女+帚,义为拿着帚的女人。

图6  妇字的甲骨文

一直到30年前,农村的室内地面还大都是土地,拿个笤帚一扫,不免激起灰尘。怎么办呢?古人就把笤帚在水里沾一下,笤帚带着水扫地灰尘就少多了。于是,就就坡下驴造了个“”字。
要知道在古代的农村,空中飞扬的除了尘土之外,还有被风卷起的谷壳、麦穰之类的,又因为那时大家也不关门,一到晚上,床上就落了一层灰尘和杂物。临睡前,讲究卫生的妇人都要拿笤帚把床上的褥子扫一扫。这一扫不要紧,就又扫出个“”字来。

图7  寝的字形演变

家里只有女人扫地吗?男人也会扫地,尤其是需要挥动大扫帚扫院子和扫雪时,力气小的家庭妇女一般还干不了,于是,就给打完仗回家的士兵造了个“”字——仗打完了,背着一褡裢奖品回家扫院子去吧。这个字,我在《师之一字,一字之师》里已经作了解读。

图8  归字的甲骨文

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归”指的是女子出嫁,如《诗经?国风?周南?桃夭》里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笤帚除了打扫卫生之外,往往还用于家教。

记得小时候,许多家长威胁不听话的小男孩时常说:“再不听话我拿笤帚疙瘩揍你”。所谓笤帚疙瘩,就是图4那个高粱笤帚的把儿,大人倒抓着笤帚头,用笤帚把儿打小孩的屁股。笤帚疙瘩打小孩,既实实在在地疼,又不伤筋动骨,确实是个极趁手的“家法”。

当然质朴的古人一开始并没想到用这个办法来教训小孩,而是首先用于“撵牛”。

图9  侵字的甲骨文

商周时期,牛是最重要的大牲口,地多的人家都要养耕牛,又由于大型祭祀用牛很多,且还有刻写甲骨文需要牛肩胛骨,于是,田野里到处有牛吃草就不奇怪了。别人家的牛又不通人性,吃着吃着草,说不定就跑我家麦地里来了。由于牛太贵重,若用锄头、铁锨、钉耙去赶,一不小心给人家打坏了还赔不起,于是就拿起笤帚去打——既能打疼它让它离开,又不伤皮肉。

这个行为、情景经常出现,怎么也得给它造个字吧?于是就造了个图9那样的“”。

图10  侵的字形演变

到了西周时期,虽然没有制定动物保护法,但统治者们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觉得这样打牛不太人道(打人就人道了吗?哈哈,玩笑话啊)。当然更可能是那时由于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面干活,有些小偷小摸就跑人家家里去偷东西,家庭主妇发现后又不能拿菜刀砍——因为盗亦有道,小偷是不会伤人的,正当防卫不能防卫过当——于是就拿起笤帚将他赶跑。
因此,西周金文将侵改成了“手+帚+人”。见图10的第3个字,意思是手里拿个笤帚疙瘩把侵入家里的坏人赶跑。
扫帚在汉字中的运用基本上讲完了,当然,扫/掃字本身就是“手+帚”,这个不需更进一步的解释了。但是还有一个非常麻烦的“雪”字,实在是令人搔首弄姿、莫衷一是,嘿嘿。

图11 雪字的甲骨文


本来这个“雪”的甲骨文,我是很有把握的:上面是个雨字头(雨的甲骨文释读请参见《甲骨文‖大天雨霾》一文),下面是个“羽”,会意“天上降下像羽毛一样的雨”,这当然是雪。并且,许多学者也考证出雪字里的那个会意羽毛的构件就是羽字,见图12。

图12  羽的字形演变

然而,学者们又发现了一个“彗”字,且有人把图12的羽的甲骨文说成是“彗”的甲骨文,还把彗的造字法释读成两把笤帚或手拿两把笤帚,而彗在古文中的意思还真是“扫除”,彗星更是“扫帚星”。
若如此,则雪的甲骨文造字义就成了“可以用扫帚清扫的雨”即雪了。

图13  彗的字形演变

这两种旗鼓相当的解释,确实令人首鼠两端。若换做是你,元芳,你怎么看?
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我现在做一个自己的推论。
①古人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定是从最常见的事物中找灵感,为了易于被人理解和记忆,也会尽量造得一目了然。雪和下雪,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新石器时代,到处鸟语花,羽毛也是最常见、最为人们喜欢和使用的东西之一,所以,一开始把雪字造成“天雨羽(注意这里“雨”是动词,读作yù)是最合理的。
②早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一个帚字,且出现的频率很高,他们应该不会再造一个有“两把扫帚”的彗字。且这个“有手的”彗出现得非常晚,晚到了战国时代,而战国时期的人,是不了解甲骨文的造字义的。所以我认为,在图13的甲骨文中,那就是个羽而不是个彗。再说,帚的甲骨文上有笤帚草的根,羽的甲骨文上显然没有,羽的甲骨文上也没有那个会意捆扎的符号。所以图13的第1个字只能是羽而不能是两把笤帚。

图14  雪的字形演变

③甲骨卜辞中有不少雪字,且都是由雨和羽构成,直到西周晚期,才发现了一个“雨+彗”的雪字,且这个彗字里的组字构件不是羽形而是植物形,说明这时(西周晚期)人们又新造了一个雪字,而不是甲骨文的雪(雨+羽)下面又添加了一个手。我们现在所用的雪是由这个新造的金文演变来的,跟甲骨文的雪没有关系。
④于是推断彗也是西周后期新造的字,与甲骨文的羽和帚都没有关系,彗的造字义应该是“一只手拿着两棵笤帚草在制作笤帚”,是指一门手艺,而不是名词帚的意思,尽管它后来又有了扫帚、扫除等的引申义。由于制作笤帚是一门手艺活,需要心灵手巧,于是就在彗的下面加了个心构成“”字。说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就是打会制作笤帚开始的。

图15  制作笤帚

从雪的甲骨文造字法与西周金文造字法的比较来看,殷商人在造字上还是更胜一筹的——简单、直观、大气、准确。
(正文完)
特别荐读:
“用”的甲骨文到底是个什么?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汉字中的神奇扫帚发布于2023-03-05 10: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