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晋书·苻坚载记》

《晋书·谢玄传》

【原文】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融于是麾军却阵,欲因其济水,覆而取之。

军遂奔退,制之不可止。融驰骑略阵,马倒被杀,军遂大败。

王师乘胜追击,至于青冈,死者相枕。坚为流矢所中,单骑遁于淮北,……闻风声鹤唳,皆谓晋师之至。

【今译】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前秦主苻坚率大军进攻东晋,遭到晋军阻击。)苻坚、苻融等登上城墙瞭望观望晋军,只见晋军阵容整齐,布阵严整,将领士兵都精良有士气。

惊惧得又朝北观望晋军驻扎的八公山,看到山上面长的草木以为都是晋兵(草木皆兵),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是强有力的敌人啊,怎么说晋兵少呢?”

因而他面露非常害怕胆怯的色。

…… (两军对阵于肥水,晋将谢玄等请苻融后退,等晋军渡河后再决战,苻融答应。)苻融于是退兵,想等晋军刚上岸便发动进攻。

但前秦一退便止不住,苻融驰马略阵指挥,却因马倒而被杀,全军大败。

晋军乘胜追击,到了青冈,死者相叠。苻坚受伤单骑跑回淮北。…… 一路上听到风响鹤唳,听到风声草动,鹤的鸣叫声, 都以为是晋军追杀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赏析】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the whispering of the wind and the cries of cranes are enough to make every plant appear as enemy troops lying in ambush about to attack.

后用“风声鹤唳the sound of the wind and the cry of the stork/crane见到风吹草动,都以为是敌兵。

比喻精神紧张、恐惧,疑神疑,惊慌疑惧,自相惊扰。

形容惊慌失措、猜忌敏感的心态descriptive of the nervous state.

草木皆兵:形容非常害怕紧张,神经都不正常了。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every bush and tree looks like an enemy,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a state of extreme nervousness,as if surrounded by enemies;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草木皆兵

? 《晋书.谢玄传》

【原文】

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阵以待之。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

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阵,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阵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阵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阻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篾不胜矣!”

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引兵渡水击之。

融驰骑略阵,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

秦兵大败,自相蹈籍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今译】

(东晋时,在北方称雄的苻坚主帅率军百万,攻打晋国。)

十一月,谢玄派北府兵名将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在不到十里的地方,秦军将领梁成以涧为阻列阵,守在洛涧。

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着赶往淮水,士兵死去一万五千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

洛涧大捷,大大鼓舞了晋军的士气。谢石、谢玄一面命令刘牢之继续援救硖石,一面亲自指挥大军,乘胜前进,直到淝水(今淝河,在安徽寿县南)东岸。于是,把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对峙。

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洛涧被晋军出奇击败,大将梁成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锐气大挫,此时,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登上寿阴(今安徽寿县)城上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的动静,发现晋军阵容整齐,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见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是晋兵一样。苻坚回头指着那些草木对站在他身边的弟弟符融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说晋军兵力不足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后悔当初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的苻坚心头蒙上了阴影,他令军队紧靠淝水北岸,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施出计谋,派遣使臣到秦营,对平阳公苻融建议说:“贵军孤军深入,在淝水安营扎寨,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临水为阵显然这是为了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贵军稍向后退一点儿,让我军得以渡河,然后咱们观看两军在广阔的战场上的厮杀情景,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

秦国内部讨论时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想将计就计,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让他们先渡过一半,趁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难以作战之机,给他们来个突然袭击,我们用精锐骑兵冲杀上去进行歼灭,我军定能大获全胜!”

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答应了谢玄的要求,指挥军队后退。

可是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不知实情,以为前方打了败仗,事先混进前秦队伍中的晋兵又乘机大喊:“前秦军败了!”使前秦军无法约束,争相逃跑,慌忙向后溃逃,像潮水一般溃不成军,不能再制止。

谢玄见敌军溃退,谢玄、谢琰、桓伊等人乘势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追击前秦军。

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

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

秦兵大败,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军士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投水者不计其数,以致淝水都被堵塞了。

那些侥幸逃脱剩下的败逃的前秦兵听到风吹声和鹤叫声(风声鹤唳the sound of the wind and the cry of the crane —— referring to the great flight of routed soldiers)都以为是晋军追来,在追击他们呢,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赏析】

紧张、畏惧、恐慌等不良情绪对成败起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应该增强自身遇险不惊,遇强不惧,遇惑不乱的心理应变能力。

面对敌人的蛊惑、离间,能够牢固筑起心理防线,始终坚持坚贞的斗志。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the grass and trees were thought to be the soldiers of the enemy,形容人在十分惊恐之时,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把野草树木都当成敌兵,便十分紧张害怕 a fleeing army’s suspicion of danger at the slightest sound.

比喻受到某种打击时,因惧怕而自相惊扰,惊慌失措,形容失败者的极端惊慌恐惧的心理。be plagued by imaginary fears.

苻坚夸言投鞭断江流

十六国时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黄河流域。符坚因此踌躇满志,欲图以“疾风之扫秋叶”之势,一举荡平偏安江南的东晋,要南攻东晋,统一南北。

大臣石越说:“东晋有长江天险,朝廷中又没有昏君贰臣这样的弊端,还是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发兵攻打,而要靠我们修行德政使东晋的人民归附。”

苻坚说:“从前孙权实行德政,遍及全吴;孙皓又沿袭了吴国前代的大业。可是西晋大军一举灭吴,吴国的君臣乖乖地出来投降,长江天险并没有把东吴保住,而如今我有如此多的军队,只要把马鞭投进江里,足以阻断江水。”

苻坚不听劝阻,公元383年5月,苻坚征集了80多万人的军队南下开始进攻东晋。结果在淝水惨遭失败。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晋书·苻坚载记》发布于2024-03-06 18: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