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 暑 南 北 异



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诗云:“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处暑”的原义,即暑热已经消退了。在北方确实如此,处暑正是雨季和暑季解暑的时候,凉风渐来。


但在南方,俗语曰“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处暑天还暑,仍有秋老虎”。可谓处处有暑,当然也不是所有年份都如此。


所以,处暑养生要根据具体情况,暑气未消,还当防暑;暑气已退,虽然相对比较舒服,但也要注意不可贪凉。


处暑再热,毕竟是秋天,天气收敛,人体亦然。相对夏天的热,秋天的热没那么耗散,心理也容安静


另外,处暑的热,主要在白天明显,早晚则会凉爽些,这是初秋的热,或者说秋老虎,与二暑之热的最大区别。


处 暑 三 候 解


初候,鹰乃祭鸟



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暑的时候,鹰感受到微弱的阴气,老鹰开始教幼鹰学习飞行捕猎的技巧了(小暑三候“鹰始鸷”)。


处暑时,秋天的肃杀阴气渐盛,鹰的捕猎技能进入实战,开始猎鸟了。据说,鹰在吃猎物之前,先回把它们排列开,古人认为,这同人用牺牲祭祀先祖有共通之处,表示不忘本。


鹰虽凶猛,但不攻击有胎的禽鸟,所以称鹰为义鸟。欧阳修在《秋声赋》中说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二候,天地始肃



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天地始肃,听上去并不是一个具象的物候,但它展现的是草木开始零落的景象。


肃,严厉急迫的样子。秋天的肃杀之气,万物凋零,在深秋体现得最明显。初秋曰“始肃”,一叶落而知秋也


三候,禾乃登



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作物的成熟收获与草木的肃杀凋零,是秋天的一体两面。


说文解字》曰:“秋,禾谷孰也。”谷物成熟是秋天的标志,也是“秋”字的原义。


初 秋 伤 于 湿




今人言秋必言燥,这话只说对了一半。立秋、处暑、白露,主气皆由六气之太阴湿土司权,这期间伤于湿多而伤于燥少。秋燥至秋分方盛,不可不知。


内经》云:“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何解?秋伤于湿,内应脾土,以致运化不利而生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湿上袭于肺,遂生咳嗽,而且是有痰的咳嗽。若在凉秋而伤于燥,也可能伏而至冬方发,多为干咳。


那如何防湿呢?尽量不要长时间待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淋雨湿衣、冒晨之雾露或山岚云瘴等,此可御湿邪于外;而欲防湿生于内,则要注意忌口和饮食调理。


祛 湿 与 养 阴




处暑期间,若暑气犹在,其饮食大致还可沿袭二暑的风格,吃些祛暑湿的粥或汤品,清淡为宜,略增咸味。若暑气正退,可多吃些滋阴的食物,如银耳、梨、莲子、芝麻等,养阴而不滋腻。



处暑的饮食总体当以健脾养阴为主。健脾,首先是不要增加脾土的负担,使脾运缓而生湿。


易消化而又养阴的饮食,无疑属粥。然而对于粥,我们有个小误区,就是为了营养丰富而加了很多种食材。若煮甜粥,恨不得大枣、枸杞、葡萄干等百搭之物都放;若煮咸粥,则菇、胡萝卜、玉米、青豆等都加,反正多多益善。殊不知,食材太杂,“恐不能专收其益”,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有《粥谱》一书,所载药膳粥,一般都专用一味,最多不超过三味。


《华陀食论》曰:食物有三化:一火化,烂煮也;一口化,细嚼也;一腹化,入胃自化也。老年惟藉火化,磨运易即输精多。

——《老老恒言》


老年人尤其适合喝粥,因为老年人脾胃的运化能力弱,牙口也不好,那就要借助外力,将食物煮烂以减少人体消化吸收它的成本。而脾胃对于老年人是他们生机的根本保障,因为老人气血衰弱,已经没有先天的资本挥霍了,其气血的来源全靠这个后天之本的脾胃,所以很多养生书特别强调老人要慎吃滋腻的糕团。


人家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饥腹多食,以快一时之口,致生不测。

——《遵生八笺》


另外,也不能过多饮水或、不多食生冷瓜果,这些都能防湿生于内。


初 秋 的 忌 口


七月食莼,上有蝎虫害人。食韭损目。多食凫类伤人。多食菱动气。多食生蜜暴霍乱。多食猪肉猪肺、生姜、茱萸,伤气。少食油盐,能无病。

——《急救广生集》



初秋的饮食禁忌概括起来有三点:


  1. 秋气收敛,避免过食辛温,或重口味的饮食;

  2. 初秋尚湿,避免过食油腻、滞气、助湿的食物;

  3. 注意水生作物的寄生虫问题。


举例来说:


初秋的嫩姜,可以吃,但不能多吃。或者可以把嫩姜用醋腌制,可以制约其发散之性。


韭菜温肝而耗肝血,甚则动肝火,则目失所养、助火伤目。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的说法,春天的韭菜最好,也很适合 吃,深秋的韭菜也不错,夏季和初秋的韭菜,从口感和时令的角度来看,都不建议吃。


蜂蜜虽然适合秋天吃,起到润燥的作用,但秋天采蜜需要更为谨慎。因为秋天开的花有些是有一定毒性的,因此这些花蜜如果未经处理而直接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另一方面,初秋还是比较湿的,多食蜂蜜更易滋腻生湿。


秋天的菱角是江南人的最爱,但也不能多吃。菱角生食甘寒,则脾胃虚寒的人不宜;熟食甘平,可充饥,但多食易滞气,令人腹胀。而《千金方》中引黄帝的话说:“七月勿食生菱芰,作蟯虫”,所以还要小心寄生虫的问题。


秋不食肺,因为动物于秋被杀,其恐惧愤恨而产生的毒素会更多地聚集在秋天偏旺的肺,人吃了动物的肺,以肺入肺,这些毒素就会损伤人的肺。


至于莼菜,古有张季鹰见秋风起而思吴中莼鲈的典故,说明吃莼菜的日子当在秋天的中后期。莼菜最好在霜降后再采摘,初秋也有寄生虫的问题。



健康养生食疗节气养生中医养生中医食疗中医疗法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养生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养生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廿四节气处暑:安得清风扫残暑发布于2021-10-08 12:23:40

相关推荐